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5,战争民族

尽管承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但是英国人的士气并没有崩溃。“伦敦市民纷纷表示情绪稳定,轰炸对生活影响不大”的说法或许只是夸张宣传而已,但是还有很多听上去有点扯的故事确有其事:四面墙只剩三面的商店依然照常营业,招牌上写着“今日四敞大开”;工人们离开坍塌的住宅之后也确实会照常去工厂上班。不妨将闪电战比作一场瘟疫,大部分英国人都受到了影响,病症是彻夜不眠与精疲力竭。人们整天忧心忡忡,满腹怒火,头晕脑胀。防空掩体就像医院病房一样将无数身份背景相差悬殊的人们聚拢在了一起,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一视同仁地降临在他们所有人头上的厄运,瘟疫本身成为了这些人彼此之间唯一谈得来的话题。许多长期病患在遭瘟之前一直过着乏味无聊的生活,如今得病之后反而萌生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二战期间,英国的自杀人数大幅下降,有据可查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同样显著减少。英国人的斗争意志显然没有动摇。此外经济运行受到的影响同样算不得伤筋动骨。即便是在考文垂、布里斯托与南汉普顿这样受损严重的城市,生产活动也很快得到了恢复。但是到了1943年英国也转而对德国主要城市展开了轰炸,轰炸力度大约是1940-1941年间闪电战的十五倍左右。显然英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比德国人更硬气,在自己这边不管用的手段用在对面就能收到奇效。

那么闪电战造成了怎样的政治效果呢?首先,全国上下肯定更团结了。并非所有地区的情况都一样。1940年,距离法国远比距离英国本岛更近的海峡群岛遭到了抛弃。岛民们的表现与法国、荷兰或者比利时人的表现并没有多大区别。由于没有军队撑腰,他们并没有试图组织抵抗。德国人派了一支人数不多的占领军登上群岛,发现家家户户都打着白旗。当地的头面人物们——市议员、邮递员、教师与警察——纷纷与德国人合作。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市政厅的墙上一直悬挂着乔治六世的画像,英镑也一直在岛上流通。泽西岛与根西岛两地的极少数犹太裔居民被送进了欧洲大陆上的集中营。这两座岛屿上都出现了所谓的“德国口袋”——即与德国人上床并且为他们生孩子的女性。反抗者不能说没有,不过直截了当的英雄就像光明正大的英奸一样稀少,逆来顺受的人们才是绝对多数。有些岛民确实承担了极大的风险来暗中援助被抓去修建大西洋长城的奴工,但也有些岛民在黑市上大发横财。战争结束后这一切基本上都被遗忘了。这些情况完全不值得感到意外,因为其他欧洲国家全都大同小异。英国人并不比其他欧洲居民更加崇高。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王国此时已经变小了。南爱尔兰早就分离了出去并且保持中立。尽管丘吉尔强烈抗议,英国政府还是在1938年放弃了科夫、贝里黑文以及朗-斯威利等地的“条约港口”的使用权。等到战争开始的时候,刚刚得名的爱尔兰共和国拒绝重新讨论这个问题。爱尔兰同样非常依赖大西洋航线,而跨大西洋船队也因为爱尔兰共和国拒绝合作而不得不承受更大的风险。丘吉尔甚至想过要对爱尔兰进行报复性封锁。战争开始之后考文垂经受的第一次炸弹袭击并非出自德国人之手,而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杰作——炸弹在一家商店里爆炸,杀死了五个人。这一年伦敦、黑潭与利物浦也遭受了好几起爱尔兰共和军策划的恐怖袭击。就像一战时期一样,这一次德国特务在爱尔兰依然活动猖獗。1941年英国政府还专门派了四个师的兵力驻守北爱尔兰,以防德国人借助南爱尔兰这块跳板入侵本土。1945年希特勒自杀身亡之后,都柏林政府专门向德国大使馆表示了悼念。另一方面,至少有十六万名爱尔兰公民来到英国参与战时工作。南北两边的爱尔兰都不是英军的征兵对象(英国政府很忌惮在北爱征召民族主义者将会造成的政治影响),因此参战的爱尔兰人全都是志愿者。爱尔兰共和国共有五万志愿者参战,压过了北爱一头。体量更小的北爱也提供了四万两千名志愿者。

在苏尔兰与威尔士,战前的民族主义思潮遭到了极大的压制。苏格兰民族主义领导人之一道格拉斯.扬【1】相信纳粹将会赢得战争,因此拒绝服役并且与英国政府打了一场漫长的法律战。1944年他差点就赢了柯卡尔迪的递补选举,第二年苏民党也差点在苏格兰掌权。等到英国政府开始征召“富余女性”在英国各地从事展示工作之后,很多苏格兰人都感到不满,以至于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抗议运动,旨在阻止政府将无辜的苏格兰姑娘们派往南方。种种事端促使德国人搞了一座专门面向苏格兰的宣传电台,起名叫做喀里多尼亚广播。他们还想过要拉拢威尔士民族主义者。正式开展之前威尔士党人还攻击过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基地。但是与这种程度的不和谐声音相比,敌军压境带来的同仇敌忾气氛与无休止的爱国主义宣传具有远远更为强大的效力。BBC的权威如日中天。战时宣传影片不遗余力地包括了来自苏格兰与威尔士的角色。总部位于丹迪市的D.C.汤姆森出版公司【2】在报道战争新闻的时候尤其注意这一方面。苏格兰最伟大的战时政客汤姆.约翰斯顿将苏格兰建设成了一个由企业与公共建设主导的国家,并且凭借民族主义者的威胁从丘吉尔手里为苏格兰讨要来了许多好处。等到前线军人从法国、意大利、北非与远东返回家乡之后,他们带回的战场见闻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国民共同进退的信念。落在威尔士南部与克莱德的炸弹与落在英格兰南部与泰晤士河畔的炸弹并没有区别。并非巧合的是,苏格兰与威尔士的联合主义政党在战后十几年里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整个五十年代保守党都统治了苏格兰政坛。

但是战争带来的最显著的政治影响还是针对英国阶级划分的冲击。在军队当中,在人防队伍当中,在当班时间漫长的工厂里——曾经的大小姐们正在这里与曾经的女仆们一起组装炮弹——以及在防空掩体里,原本标志着不同社会出身的口音正在一点点相互靠拢,旧日的阶级差异正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弱化。(当然,弱化与根除依然相去甚远。比方说戴安娜.米特福德就差点丢掉她在空袭防护队里的工作,因为与她共事的其他女性全都觉得她的上流社会口音太做作了。)税收直线上升,所得税税率在战争刚开始就上涨到了骇人听闻的50%——另一方面,在关键军工厂里长时间工作的技术工人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花钱的地方比战前少了,各种爱国储蓄计划轮番登场,于是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也得到了显著缓解。除了上游社会最顶层的极少数人之外——这些人的生活圈子基本上位于公众视野之外——不同阶级之间在服饰、饮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正在日渐模糊。最重要的是,闪电战不动声色地动摇了老派统治阶层的底气——因为正是他们将国家引向了目前的境地——同时又提振了被统治阶级的信心。随着轰炸的进行,英国官方体系的组织性日益提升。地铁站里摆上了沙包,接待中心与休息中心开门营业,更大规模的掩体纷纷投入使用(尽管此时闪电战已经临近了尾声),拆除与清理废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分区推进,市区重要地段部署了高射炮,极大地鼓舞了市民们的情绪——尽管被半空掉落的高射炮炮弹砸死的市民要比被高射炮打死的德军飞行员更多。

但是即便身处水深火热当中,英国人也依然还是英国人。帮助其他人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志愿者。这些来自街道、工厂、办公室或者俱乐部的普通人们如今戴上了钢盔与臂章。多亏了电视喜剧的宣传,如今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志愿者组织就是地方志愿军。这个组织原名本土防御志愿者,最早组建于闪电战期间。在战争大臣安东尼.艾登进行了为期几周的广播动员之后,一百五十万名年龄太大或者太小无法参军,或者由于工作岗位的约束而无法正式入伍的男性加入了防卫英国本土免受侵略的行列。从退伍的将军到乡间的猎户,从煤矿矿工到学校老师,从左翼铁路工人到印度帝国的前任统治者全都集结到了同一个组织当中听候调遣。起初他们就连统一制服都没有,每人仅仅领到了一个臂章,就连头盔都没有。于是各位志愿者们都戴着自家的帽子,从圆顶硬礼帽到鸭舌帽再到猎鹿帽不一而足。鉴于撤回国内的正规陆军都缺乏武器,这些志愿者的装备就更简陋了。农村地区的志愿者们还能拿上自家的猎枪,其他人则只能装备长矛、高尔夫球棍、十字镐以及木头雕刻的假枪。兰开夏郡有一队地方志愿军甚至装备了维多利亚时代中期——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与印度叛乱时期——流传下来的单发老枪。

地方志愿军很有用,也很致命,尽管这两项特质极少同时发挥出来。说他们有用是因为他们守卫着无边的海岸线以及火车站、桥梁与工厂,解放了大量正规军人力。说他们致命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乱开枪。尤其在战争早期他们只要看见远方有影影绰绰的移动物体就会先打一枪再说。遭到误伤的目标包括在夜晚出来活动的奶牛与没有听见制止哨声的汽车司机。许多司机与无辜动物都沦为了地方志愿军的枪下冤魂。在闪电战期间他们的职责包括民防、灭火、挖掘轰炸生还者以及引导幸存者撤离。到了战争后期,他们装备了制服、军靴、头盔、步枪甚至机关枪,并且接受了射击训练。他们拥有了有效的交通工具,人员组成也更年轻了。许多即将成人的青少年在应征入伍之前都在地方志愿军例接受过半军事化训练。地方志愿军的编制包括了骑兵、沼地特种兵、沿河巡逻兵甚至海军陆战队。他们有了专属军乐队,经常在防空阵地服务,还喜欢与正规军在军事训练科目上一较高下。毋庸置疑,地方志愿军为许多英国男性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替代性生活方式。这个组织有点像是俱乐部,同时又自觉地带有顽皮避世的气质,极大地舒缓了战时的厌倦情绪。此外地方志愿军也将英国的阶级差异又动摇了一点点。在这里银行经理们经常会与邮递员或者工人一起上街执勤。这也是人民战争的一部分。手拿长矛的志愿者,出入火场的义务消防员,置生死于度外的排弹员,女性工人与护士,这些自力更生的人们就是人民战争面对独裁战争的响亮回答。与不列颠之战相比,闪电战与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才真正是属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验。官方宣传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电影与广播当中的主角从来都是消防员与工人,而不是将军或者大臣们。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glas_Young_(classicist)#SNP_during_World_War_II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DC_Thomson

通宝推:mezhan,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