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河里现在戾气太大有木有人讨论讨论历史人物? -- 明心灵竹

共:💬29 🌺6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前面超过字数了

朱元璋——诡异的凤阳老乡团

第一章——明王出世

朱元璋的出身极其诡异。在正史的记载中,朱元璋出生于公元1328年,自幼家境贫寒,全家老小几乎都在元末的饥荒中饿死。这个饿死的范围具体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一大堆侄子外甥。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史书上一开始说朱元璋幼时由于贫穷没读过书,当然从未接受过完整的教育,长大后朱元璋跑到庙里讨了三年饭,更加没有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然而,到公元1352年,朱元璋24岁,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朱元璋却因为识文断字精通军略而被其中一路义军的头目郭子兴赏识,给予朱元璋独当一面的军权,并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此崛起,短短两年后就攻占滁州,并在郭子兴病逝后继承了他的地位。这事里面当然透着无穷无尽的诡异。

我在这里必须再次强调一下,兵法,是关于社会动员的最高深的学问。士卒的招募和训练需要动员,情报收集需要动员,补给和装备的收集打造需要动员,行军和扎营需要非常细致的动员,到最后的正面对决,更加需要深入骨髓的动员。作为军事领袖,要掌握这些动员能力,需要长期并系统的专业学习。所谓无师自通的军事天才,在人类历史上就不可能存在。凤阳这种乡下地方绝对没有传授兵法的地方,至于寺庙,更加不可能传授什么兵法。然而朱元璋就是要打破常识,就是要以文盲的身份精通兵法,并且还要堂而皇之的写在正史上,让人一看就知道纯属瞎扯淡。

更加恶搞的是,朱元璋的凤阳文盲老乡里,同样涌现出一大批的兵法天才。我在这里简单列举一下他们的名字:与朱元璋平辈的李善长、徐达、汤和、周德兴、郭英和耿炳文,以及小一辈的李文忠、朱文正。建国后李善长成为大明王朝的文官之首,而李文忠则是武官之首。在史书上,这帮人同样出身贫寒几乎饿死,当然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兵法教育,但是他们在元末战争中突然就集体涌现出来,纵横捭阖气吞山河,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带领千军万马转战千里,要水战就水战,要陆战就陆战,要马战就马战,兵打没了还能就地募兵,尤其擅长以少胜多,随随便便的就能击败比自己多十几倍的敌人。就这帮十项全能的文盲出身的军事天才在凤阳地区集体涌现,你除了用风水来解释,简直没有任何办法。然而,这当然不可能是历史的真相。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回忆起本系列的第一篇,刘邦和他的朋友们。在史书上,刘邦和他的沛县老朋友们的早期经历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秦末战争中横空出世,并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素养,对此我们可以解释为这帮大佬曾经是楚国的高级军官,经历过楚国灭国之战的淬炼。然而朱元璋和他的凤阳老乡们的出身就诡异了。那个时候蒙元已经奴役我大汉民族近百年了,期间偶有一些小规模叛乱,也很快被平息。与刘邦和他的朋友们的早期经历在汉史上一片空白不一样,在明史上写得明明白白,朱元璋和他的朋友们统统出身贫民。要说朱元璋和他的老乡们能在奴役的氛围下学习到系统的兵法知识,这在根本上就不可能。

在这个问题上,我这里唯一能给出的解释,就是白莲教。安徽地区乃是元代白莲教传播的核心地区,白莲教推动的元末红巾起义也是以安徽为中心爆发。白莲教徒刘福通在阜阳起义,芝麻李在徐州起义,郭子兴在凤阳起义,这帮人都是白莲教的中坚分子,我们可以把他们理解为这个地下教派的分舵舵主。朱元璋和他的老乡们在白莲教的势力核心地区下成长,然后加入到郭子兴的白莲教义军之中,并迅速取得很高的地位。从这段经历来看,他们的早期经历与白莲教肯定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身为白莲教的高等级教徒,他们也绝对得不到郭子兴的信任。并且白莲教应该系统的给予了他们军事知识教育。举个例子,像朱文正这样的战争奇才,之前一文不名,1354年,18岁的朱文正以朱元璋饿死的大哥的遗腹子的侄儿身份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此后朱文正立刻独掌一部,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打仗,并且攻无不克,在红巾军的内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到1356年,20岁的朱文正开始带兵横扫安徽,清缴了一堆小股红巾军势力。到1361年,25岁的朱文正因为赫赫军功,超越其它军官,担任了全军大都督,节制其他诸将,主持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终极争霸。1363年,张士诚与陈友谅同时出兵,东西两边夹击朱元璋。朱元璋带主力向东迎战张士诚。而大都督朱文正手里只剩两三万的残兵,在洪都(即江西南昌)对抗陈友谅的十万主力大军,史称洪都保卫战。这一战朱文正以残军守城85天,将陈友谅的主力部队死死的拖在了洪都城边,一直守到朱元璋击败张士诚,从从容容的回军江西,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由此一战而平江南。自此之后,朱元璋的兵锋再也无人可挡。而这一战之后,朱文正就淡出了军队,两年后就病逝。对于朱文正这种军神一般的短暂人生,你要说他出生贫寒是个文盲,对于战争这种高度专业化的事情,纯属无师自通,那我还真的无话可说了。

(鄱阳湖之战,元末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其实也就是白莲教徒的内部战役。)

当然了,大明开国功臣们与白莲教相关的人生经历,在大明建国后被彻彻底底的遮掩起来,并给他们统统编造了的贫民出身的文盲身份。但是整个大明朝,包括朱元璋及此后明代历任帝王的治策,与白莲教均有千丝万缕的诡异关系。甚至大明朝的覆亡,均与白莲教在背后推动有着极深的关系。到了清朝,白莲教依然在史书上占据着一席之地,时不时就要冒出来刷存在感。所以在这里,我必须对白莲教进行一些必要的介绍。

白莲教的起源极难考证。它在修行上类似佛教的净土宗,讲究在家就是修行,见心明悟,不需要繁琐的宗教仪式。在教义上,则非常接近波斯明教,将世界分成善与恶,暗与明的两元。唐代时期白莲教还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到了宋代,白莲教已经非常盛行,比如北宋末年方腊在浙江起义,南宋初年杨幺在洞庭湖起义,都是白莲教徒发起的起义。岳飞击败杨幺,并收编了杨幺的部队,由此将白莲教的信仰带入了军队之中,岳飞的背嵬军主力,就是白莲教徒。在岳飞死后,背嵬军没有解散,依然长期镇守湖北,奋战在抵抗胡族入侵的第一线。南宋君臣对于士兵信仰白莲教,也并没有排斥和禁止。白莲教因此对大宋朝廷具有很深的情感。

大宋王朝被蒙元灭国之后,白莲教一直在暗中活动,筹划光复大宋,元朝前中期一些小规模的起义,背后都有白莲教的身影。这样看起来,白莲教有着南宋军队的知识传承,在持续的小规模的起义中还保持住了基本的军事素养,这个组织因此积累起了还算系统的兵法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传承给它的高级教徒。到了元朝末年,黄河流域水患不断,安徽地区虽然没有直接受灾,但是被流民侵扰,社会秩序受到极大的冲击。白莲教在这种环境下喊出了“明王出世”的口号,发动了起义。“明王”这个概念在元末深入人心,朱元璋建立新朝,最终定国号为明,与明王的概念,应该也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章——黑帮治国

朱元璋整合了打着白莲教旗号的各路红巾军势力,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立刻挥军北上。在这里我必须说明一下,在整个元末起义过程中,战争的始终焦点都集中在起义军的内部整合上,尤其是各路红巾军之间的相互倾轧。蒙元在这场起义中基本上没有存在感。等到朱元璋终于在白莲教徒的蛊盅里脱颖而出,将其他蛊虫统统咬死,成为独一无二的蛊王,蒙元政权立刻就陷入崩塌之中。朱元璋随随便便就把残存的蒙古人赶到了西伯利亚,在凄凄寒风中忍饥挨饿。接下来,朱元璋以明为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明朝。

统一之后的朱元璋开始与此前的白莲教身份切割,宣布白莲教为邪教,并捕杀白莲教徒。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与白莲教决裂,这应该就是明初官场剧烈动荡的起因。出身于红巾军的文武官员此后纷纷被以各种稀奇古怪的罪名撤职乃至大规模的被处死,一些小案件就不多说了,最著名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所谓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这些案子各位没有必要细看,总之,按正史记载,朱元璋没事就由于一些扯淡到极致的理由大开杀戒,把有功之臣不当人看,成千上万的杀,按正史所载,总共杀了近十万人。比如空印案,地方上缴钱粮,需要地方与中央对账。地方官带着盖好了章的空白账簿去京城户部对账,被朱元璋发现了,于是朱元璋就开始疯狂杀人了。这特么真是太扯淡了。上缴的钱粮在手背肩扛的古代运输条件下总是有损耗的,而这种损耗是无法预测的。带着盖好章的空白账簿去京城对账乃是人类的天性,甚至是负责任的表现。每发现一次错漏就回一次地方重新盖章?这就不要干活了,正常的政治秩序恨不得都要崩溃。朱元璋是什么人?从元末的白莲教蛊盅里厮杀出来的蛊王,人精,要是连这种浅显的处世道理都不懂,那就不用谈什么治国了。然而朱元璋就是用这么一个扯淡的理由大规模杀人,按正史所载,杀了足足上万人,以当时5千万左右的总人口规模来说,一次性杀上万人已经是足以动摇国本了,然而这种杀戮竟然没遭遇到什么政治反弹,民间舆论对此一片风平浪静,连关于这四大案的民间传说都没留下几条,民间笔记对这些事都是漠然置之,似乎大家都认为如此大规模的杀人乃是天经地义,是必须的事。

对这种奇特的、不符合逻辑的事,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民间将这种杀戮当成了黑帮内部在清理门户。这些案件,并非与天下有关的公事,而是你白莲教内部的私事。你们内部随便怎么杀人,怎么相互切割,其实与老百姓的生活是没关系的,恨不得还要别让我看到才好,根本就懒得理睬你。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就能正确的理解大明朝廷:这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刻的黑帮烙印的政权,所有适用于黑帮的政治规则都适用于大明朝廷,并贯穿于大明朝廷始终。这就是大明王朝相对于其他王朝总是显得非常诡异的原因。黑帮的本质是什么?是地下规则。在明规则之下,实行另外一套暗规则。明朝虽然以“明”为号,但却是地下规则最为盛行的朝代。朱元璋自己就脱离《明律》,自行用一套莫名其妙的规则反腐:平民百姓可以擅自将有贪腐嫌疑的官员扭送入京,对贪腐官员的处罚是剥皮这种匪夷所思的刑罚。虽然在现实中这种规则根本不可能实行,但是朱元璋就是要用这种扯淡的说辞来恐吓他的黑帮手下,也就是大明朝廷的官员们。到了大明中后期,在正常的司法体系之外就出现了锦衣卫和东西厂这种黑暗司法系统,将整个吏部和刑部架空,锦衣卫和东西厂有权随意处置官员,根本就没有所谓证据质证和辩护这一说。这些玩意,当然也是黑帮治国的典型表现。

在黑帮老大朱元璋眼中,根本就没有权力分配与制约这一说,所以他废除了丞相位,要求中央各部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当然到了明朝中后期,基于治国的现实需要,丞相制度又变相恢复,也就是内阁首辅,同时作为限制,内阁辅臣的品级其实很低,只有五品。除了这些典型的黑帮集权手段之外,对于不听话的手下,当然要狠狠的揍一顿,所以朱元璋开创了廷杖制度。我告诉你们,当廷殴打大臣这种事,只有大明黑帮才干得出来,其他各朝皇帝连想都不敢想。

还有一件必须要说的事,也就是科举制度。在建国之初,朱元璋按宋制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之后,就连续停止了十年科考。在这十年里,朱元璋的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清理白莲教势力之上。十年之后,朱元璋重启科举,这次他将宋代以来的儒教科举制发挥到了极致,以官定的儒学经义为基础制定了八股文体,考生必须精读官定经义到变态的程度,才可能中举。在朱元璋的科举考试里,任何人在答题时自行解读经义都被视为不合格,甚至有可能惹上官司。我再强调一次,儒教的本质是规矩,是上下尊卑有序。保持这种规矩,对于黑帮治国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大明王朝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当然走向了日益禁锢和封闭的局面,明面上的儒教将每个人都死死的束缚住,而在地底下,则盛行黑暗规则。儒教文官群体借着这套规则将大明武官管束到了猪狗不如的地步,明朝因此逐步丧失了军事动员能力。到明朝后期,卖国贼文官袁崇焕能直接杀掉战功显赫的一品武官毛文龙,连审判都不用,事后也没人追责,辽东局势自此大乱,毛文龙的部下愤而造反,并成为此后击杀南明王朝的主力。这就是黑帮治国与儒教结合之后,产生的最典型的恶果。

大明王朝,留给我中华文明最大的遗产,就是黑帮治国。这笔丑陋的遗产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会像噩梦一样,笼罩在每个国人的身上。

历史的颠覆者——毛氏

内容简介

序章:毛氏出身清苦。毛氏刚刚出生,其父就去当了7年的兵,并由此完成了原始积累,其父回乡后开办商业,家境逐步好转。毛氏算是在底层家庭成长,幼年接受的是私塾教育,此后在师范类学校毕业,一直到成年,未离开过湖南,也没接受过系统的军事和政治教育。

第一章:孙中山以洪门为主力发起辛亥革命,而当时实力最强的北洋军阀系领袖袁世凯,则成为推翻清朝的终极力量,并就任总统位。袁世凯的问题是缺乏对中国进行全面动员的能力,他试图以君主立宪制获得真正的动员能力,然而在孙中山的破坏之下,袁世凯最终功败垂成。袁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孙中山趁机在广州自称大总统,与北洋政府对抗。

第二章:1921年,中共秘密建党,决心以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为这个国家建立起真正的动员能力。毛氏在此时的身份,乃是党办秘书。对从未接受过系统军事和政治知识训练,并且满口湖南土话无法与人正常沟通的毛氏而言,秘书和文书记录工作,无疑是他进入政治领域的最好的起点。

第三章:广州的国民政府与新生的中共合作,并获得了苏联的援助,开始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黄埔军校诞生。国民党与洪门决裂。在国共合作过程中,毛氏同时担任两党的党办秘书,大量接触最高层的机密,并以会议记录者的身份直接参与高层决策会议。在此过程中毛氏逐步成长,开始成熟起来。两年后国民政府羽翼丰满,筹划北伐,并与中共决裂。就在决裂前夕,眼界大开的毛氏回到湖南,开始在湖南进行真正的底层联络和动员。并在国共决裂后立刻发动了秋收起义。毛氏自此从小秘书的角色,蜕变为革命的领导者角色。

第四章:国共决裂后,中共发起的各项武装起义都很快陷入失败,中共领导层也因此更迭不断,毛氏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的在井冈山落脚,成为起义之后仅存的火花。在与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残军会和后,毛氏在井冈山地区实施土地改革,获得丰富的底层动员经验。到1928年底蒋介石完成北伐,最终击败北洋政府,准备回头来对付毛氏的时候,毛氏已经走出了井冈山,并得到了苏联以及洪门势力的支持,很快占领了整个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建立起强大的中央苏区。

第五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连续的围剿战役,围剿主力从杂牌军逐步升级为中央主力军。而与此同时,接受了苏联援助的中共逐渐丧失了自身决策权,被苏联派接掌了战争和政治决策权,毛氏被边缘化。如此消长的结果,中共终于在第五次围剿战役中失利,1934年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第六章:在长征过程中,中共进行了深刻的内部反思,亲苏派被边缘化,毛氏重新回归权力中枢。长征部队在国民政府主力部队的衔尾追击之下,从各地方军阀的势力间隙之中艰难突围,损失惨重。1935年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时有生力量已经不足万人。蒋介石深信中共大势已去,撤走嫡系的追击部队去对抗大军压境的日本,改以一枪不放即逃离东北的东北军为主力围困陕北红军。

第七章:1936年,畏战如虎的东北军趁蒋介石来访西安之际,发起目的不明的兵变,囚禁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国共和解,开始第二次合作。东北军自此走下历史舞台。此后中共在北方农村大力推行土改,实施基层动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役爆发。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以血肉为代价逐级抵抗,并在两湖战线扛住了日本的攻势。而中共则在日战区广泛开拓根据地,开展土改运动,令日本无法实现有效治理,无法在占领区恢复生产秩序,无法收税,无法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

第八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迅速决裂。中共此时已经具备强大的底层动员能力,而国民政府则完全不具备治理能力,甚至连有限几个大城市的税源都无法有效控制。国共内战的结果,国民党统治区很快经济崩溃,则中共则越打越有钱,百万农民推着平板车也要支持前线。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中共取得胜利。

第九章:中共取得政权后,开始修复自长征之后就与苏联变得冷淡的关系。为了向苏联交投名状,新生的中国派兵参与了朝鲜战争,直接对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新中国的财政不堪战争的重负,于是只能实施全面的集权制,将所有资源收归中央以维持战争之所需。新中国原本制定的公私并存的国策由此转向。

第十章:接下来的政治动荡岁月,就不介绍了。完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