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汉文帝为何能被立为皇帝? -- 明心灵竹

共:💬62 🌺3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是的
家园 曹操这个人,大概有点军阀的气息

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於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於独断者,不耻於下问,亦欲博采必尽於众也。且韦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闇浅,愿自比於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馀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於吴,刘备不宾於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闇弱於今而智武於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脩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於外,而不恤民於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於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於广夏,潜思於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脩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三国志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这一段我看了之后,很喜欢“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这句话。这句话比较抽象,普适性比较强,可以拿去用。其他地方有所疑惑,因为缺乏资料就没有深究。比如曹操这句“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我就是看看。后来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提到兵权这件事。网友是这样说的,秦始皇去世前,安排公子扶苏去北方和蒙恬一起带兵,实际上就已经将扶苏从继承人位置上排除出去了,理由是春秋战国时代,给与兵权并不是赋予继位权,而是剥夺继承权的一种方式。这个说法大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是清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曹操之不可能放弃军队,与当时军阀混战形势是有关的,这些争霸天下的英雄们,势必不可能放弃军队,也就不得不带有一定的军阀色彩。这时忽然就想到这句话了。

曹操说:“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那么曹操是什么人呢?

不肯放弃军队,不肯让军权有任何削弱,那就是很明确的两个字:

军阀。

我们以前看三国,都知道他们是军阀,但是这个定义下得太容易,三国历史写得也好像他们都是各种君子/贵族,三国演义也演得他们一个个都是高等华人似的,三国历史也和中晚唐五代历史有很大区别,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故事、描述和区别,让人忘记了他们实际上都是军阀。

三国割据势力,本质上都是军阀。三国历史不同于战国历史,无论是袁绍、袁术、孙策、孙权、刘表、刘备、刘璋还是其他什么人,这些人都不是国家君主,自身都严重缺乏政治合法性。他们的力量来源都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说到底,都是军队。

曹操这个人,也不能免俗。

曹操在这些人当中比较出色,但是他并不能摆脱军阀这个身份。这是三国历史大环境决定的。

以前研究文学史的时候,偶然涉及到了东汉末年的一段历史。汉灵帝在党锢期间设立了鸿都门学,有意避开儒学,教授文学艺术,并给予学生高官厚禄。最初我只是觉得这很有趣,是个崭新的知识点。但是随着读到的史料越来越多,我发现这是件大事。在汉灵帝之前,汉桓帝对儒学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将相当大的一批人列入黑名当,终身禁止从政,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然而汉桓帝很快就死了。汉灵帝被选来做皇帝(见识了汉文帝、昌邑王的事迹,我们应当知道这不是什么好活),然后辅政的大臣们谋划赦免这些被党锢的人。这个时候汉灵帝发动政变,将辅政大臣抓起来杀了,并继续党锢。被杀的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蕃(就是那个号称“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陈蕃。顺带一说,我发现在汉元帝时代以后出名的很多儒家名臣在能力和政治上都有点问题,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这个从小就做贼的大坏蛋)。然后汉灵帝还做过一件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汉灵帝命令在太学将儒家经典刻制为石经,史称熹平石经。

我们来看看这两件事:鸿都门学的设立,开辟了儒学之外的人才培养体系;熹平石经的刻印,打破了儒学世家的学术垄断。这两件事,都是剑指东汉开国以来逐渐形成的、通过垄断官方意识形态儒学解释权的学阀世家。

有人可能对学阀世家不太了解。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四世三公。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和杨修家族,全部都因为家族掌握了一门儒学经典的解释权,结果时代位列三公。三公是什么概念?那是东汉官僚体系的顶级职务。而且一共就三个职位!结果两个家族四代人都干这个!还能更无耻一点吗?还真的能!袁绍家族一代人出过俩三公!儒家这帮人整天讲道德,他们的道德就是这么一个鬼样子。

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这是另辟蹊径,打破人才选拔上的儒学独尊地位;汉灵帝刻制熹平石经,这是打破人才选拔上学阀世家的垄断地位。我们知道,儒家主导下的历史书上记载,汉灵帝是个昏君。政治家的评判要看政治举措,而就凭这两件事来说,我从哪里也看不出汉灵帝是个昏君。

我看不出汉灵帝是个昏君,但是我看得出儒家那些“君子”都是混蛋。只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了:

党锢之祸的结束时间,是公元184年。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也是黄巾大起义的同一年。在黄巾大起义爆发后,皇甫嵩建议赦免党锢之人,汉灵帝马上下令赦免了党锢之人。当年,黄巾大起义就被皇甫嵩镇压。

有人会问,三国历史上,黄巾不是一直在活跃吗?为什么当年就镇压下去了?

的确,黄巾一直在活跃,但是黄巾也是当年就被镇压下去了。镇压下去之后,汉灵帝又开始整治大儒们的弟子——刘备怒鞭督邮,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大家也都知道,那就对了,就是这个事儿。于是中平五年,黄巾大起义又开始了。这个时候,宗室刘焉出面,建议改刺史为州牧,派宗室出镇,让地方掌兵,镇压起义。汉灵帝同意了。次年四月,汉灵帝去世。从此以后,军权再也没有收回来。

三国乱局,至此形成。

黄巾大起义的起伏,和儒臣们与汉灵帝争夺权力的节奏,可是吻合得很啊。我为此专门对比了法轮功的崛起过程。时间长度基本是一样的。有意思吧?

汉末这些人,都是军阀。

曹操也不能逃脱军阀的色彩,所以他做不了真正的君主,所以他才会拒绝刘廙的建议。

通宝推:acton,山药糕,三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