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汉文帝为何能被立为皇帝? -- 明心灵竹

共:💬62 🌺3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事儿看历史研究学者的研究情况了,咱就是猜着玩,不当真

反正看儒家的路子,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就是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是儒家影响最大的区域。可是东方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贵族私门的势力强大,影响了六国动员起来对抗秦国。

再一想,儒家吃什么啊?在当时的条件下,我所能想象的,就是巴结贵族这一条路了。秦禁游宦之人,儒家偏偏就是游食者。

经过秦朝统一战争之后,儒家经典几乎失传,最可能的原因不应该是焚书,而应该是社会全面放弃了儒家。从刘邦对儒生的态度上也看得出来,最初刘邦是看不起儒生的。这应该反映了秦的一部分社会形态。

我个人觉得,儒家这门学问,要不是因为他们两千年来的垄断行为捆绑了太多的历史,涵盖了太多的民俗文化,暂时没有其他学派可以替代,因此不得不涉及、不得不研究,其实应该在社会上灭绝的。

我总觉得这个抱大腿并把自己变成大腿的学派不应该如此发达。

相比之下道家还老实点。不过我推测道家应该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中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出头,怂了。比如庄子就对邀请他去做令尹的楚国使者说,对一个大乌龟来说,是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好呢,还是杀了以后在龟甲上钻孔放在火上烤,看裂纹来断吉凶好呢?使者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自然是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庄子说,对了,我也想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使者一看,就自己回去了。庄子的时代略晚于李悝、吴起、商鞅(李悝死于公元前395年,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商鞅死于公元前338年,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很多社会改革家都死在了改革过程中,所以庄子就走上了退保自己的道路。但是庄子这一派虽然怂了,却并没有向坏人坏事投降,这和儒家一开始就追随强者的路子是截然不同的。

人道兼并,天道均之,道家有这个认识,立心就在公益上了,进则有利于国,退亦不害于人。儒家搞什么礼仪,人道为本,天道为文,拘泥于小事,实际上已经走上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死路上去了,不过就是触蛮之战、蜗角之争。什么因材施教之类,确实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出发点还是为“人道兼并”服务的,不立根本,大道猥琐,最终不免于玩弄小聪明。后来荀子也好,韩非子也好,都怒斥儒家流派多是些沐猴而冠的杂碎,根子就在于儒家的立学根本格局太低。

我总觉得老子一派是当时斗争的失败者,其中有一些言论,要么言不由衷,要么仅仅是与当时的当局不合作,然后庄子又发挥了其中退避的部分,导致道家学派有比较严重的消极倾向。这些其实应该是可以想办法纠正的,纠正以后大约可以接触到一些正儿八经的路子。

其实寻不到也无所谓,因为做正经事并不是非得从道家里面寻求真理,从现实中寻求也一样,就是缺乏积累,速度会很慢。人生有限,多借鉴借鉴,集思广益,找一点捷径也是允许的。

通宝推:道可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