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共:💬560 🌺2019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遇”和“不遇”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时常呻吟的东西

霍去病的作战记录是否详细,这个问题我原先并未注意过。因为长久以来大多只是简单的看一看历史描述,很少会深入挖掘细节。对于旁观者来说,很多大体的过程已经足够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了,所以一直没有关注这个问题。

细节记录应该是涉及到汉代文书工作制度的要求。这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是制度不完善,所以缺少记载。看卫青漠北之战的情况,决战之后,卫青立即组织战斗总结,各将领的幕府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看情形很像现在政府文书体制里的上级部门要求下属部门上交总结、然后上级部门汇总形成整体总结的样子。结果这样一个正常的文书征集过程居然逼死了一个独立下级部门的主官。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审计找某个部门要总结,结果他们负责人说反正都是死干脆自杀了,然后舆论谴责审计部门逼死人命。卫青部是传统的汉军编制,其实找下级部门要总结应该是正常行为。而霍去病所部当时是以校尉代裨将,尝试了新型作战编制。我不知道校尉和裨将在幕僚机构的设计上具体有什么不同,这会儿也不顾得查找,不过很显然作为裨将的下级,校尉一级的幕府只会更小。就好像现在的连队,经常也就是有个文书,而到了营部就很丰富了。所以,也许霍去病这种新编军团中的幕府制度还不够完善,记载不够详细,最后战果都是到霍去病的幕府去统计,所以战果记得比较细致,过程记得比较粗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校尉幕府虽然不如裨将健全,但是依然可以实现基本的功能,只是霍去病所部轻飏远飙,战史记录相对于其他军队非常复杂,而且各校尉均非常灵活,变动极大,导致记录非常复杂,汇总之后就更加复杂。再加上校尉军职比之将军略低,政治地位不足,文人投效较少,其他官员不甚关注乃至轻视蔑视,不与其交流,不了解其作战过程,甚至于认为他们的作战是虚假吹牛,嗤之以鼻,这都是有可能影响到霍去病部作战过程记录的。相比之下河西之战有比较突出的要点可以记载,而且易于理解,所以可能才容易记录下来。

面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东西,就熟视无睹,面对自己不可以理解的东西,就认为是天命,这是思维上的懒人常见的表现。比如说霍去病是天幸,说李广是数奇,就是因为不能体察二人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下才是根本原因。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李广因为“势不屯行”就要弄到误期当斩的地步,甚至以为这是卫青有意刁难他;霍去病却直接尝试了新式编组,不要裨将,直接统率各校尉以小部队的形式分进合击,什么“势不屯行”,我直接将部队编组改小,极大适应了漠北干旱少水草的环境。

古人中有一些人越来越喜欢无病呻吟,将外在的遇和不遇作为自己命运起伏的根源,其实是一种软弱的心态和狭隘的视角。外在客观条件的确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社会并不以磨灭其成员为目的,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说到斗争,谢谢你的好意。我暂时不打算浪费力量到某些人身上。有人一身泥巴还硬说是巧克力,但是他尝试将诸葛亮和毛泽东划等号的手段可是相当凶险的,那可是打算将我打成反毛人士的哦。这种心思是很险恶的。不过这样构陷式的手段他玩了很多次了,如果是早几年,我大概会顾忌到投鼠忌器的缘故而妥协退让,但是他来得太晚了,这样的事我见得太多了,所以直接就点明他的企图。其人如何,我早有估计。只是网络上反正不能怎么着他,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在他身上罢了。至于笨狼这个人,一直以来我就觉得他稀里糊涂的,且随他去吧。

社会上有那么多心灵脆弱的人,有时候我读了书,都只能把想法放在心里,生怕一说出来,就吓坏小朋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