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閑聊外匯政策 -- MRandson

共:💬127 🌺1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閑聊外匯之廣場協議

一提人民幣昇值﹐許多學者就引用廣場協議的例子。

到底什麼是廣場協議呢﹖

1985 年 9 月 22 日 ,美、日、英、德、法 5 国财长会议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 5 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年平均汇率来看, 1988 年与 1985 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 70.5% ,法国法郎 50.8% ,意大利里拉 46.7% ,英国英镑 37.2% ,加拿大元近 11% 。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 86.1% 。

为了防止美元贬值过度, 1987 年 2 月 22 日 ,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 7 国财长会议,决定将汇率稳定在当时的水平。但是,日元升值一直持续到了 1988 年末,进入 1989 年才开始有所回落。(http://www.cass.net.cn/chinese/s30_rbs/files/geren/zhangshuying/gcxy.htm)

講明白廣場協議先要簡單回顧一下美元的歷史。

60年代的越南戰爭造成美國赤字暴漲﹐形成美元危機。固定匯率下﹐美國怎麼還賬成了一個大問題。美國決定對資本主義陣營中的兄弟開刀。

70年代初﹐美國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下跌﹐其他主要貨幣上漲。美國用強勢美元向弱勢美元轉換的方式賴帳成功。

這次轉換帶來兩個好處﹐一是美國產品出口增加﹐其他工業國產品產出下降﹔二是美國債務在這次賴帳之中迅速減少。

美元是世界主導貨幣﹐其他兄弟國家的貨幣想減少自己的損失就要隨美元而動。隨著其他發達國家出於自保的目的﹐也開始放松本國貨幣﹐美國這次貶值帶來的好處迅速下降。

隨後石油危機爆發﹐發達國家經濟進入滯脹。

80年代初﹐美國推行強勢美元政策﹐減少貨幣供應﹐提高美元購買力﹐從世界圈資源和商品﹐增加商品供給﹐壓縮本國通貨膨脹。

其他發達國家也紛紛跟進﹐壓縮本國貨幣供應。世界經濟大蕭條﹐不過西方國家的通貨膨脹也下降了。

簡單說一說貨幣政策的作用。壓縮貨幣供應以後﹐利率上昇﹐消費者存款積極﹐企業貸款利率也上昇﹐經營困難﹐通貨緊縮﹐失業率上昇﹐一片蕭條。如果放松貨幣供應﹐利率下降﹐消費者消費積極﹐企業貸款容易﹐銷路也好﹐失業率就下降﹐一片繁榮﹐但是容易造成通貨膨脹。所以﹐在一定經濟水平下﹐通貨膨脹和失業率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各國的中央銀行的政策只能盯住一點﹐控制失業或者控制通貨膨脹。

因為其他小兄弟緊跟美國老大的步子﹐美元忽軟忽硬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不但如此美國本國經濟波動也相當大。

美國老大終於忍不住了﹐不要其他小兄弟再跟著他的步子了。於是就有了廣場協議。

隨著日元昇值﹐日本經濟進入虛高的狀態。日本1985年10-12月出口同比负增长;1986年出口额减少15.4%,经济增长率由前一年的4.4%降至3.0%。除此之外,国内物价暴涨、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大批制造业企业纷纷转移阵地,去海外谋求生存空间,日本产业“空洞化”现象加剧。(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0/2112413.html)

日本企業主要轉移方向是東南亞﹐於是東南亞冒出若干經濟小虎。

日本國內失業率上昇。日本為了刺激國內經濟﹐放松貨幣供應。

1986年一年里,日本4次降低利率,累计调低近2%,1987年2月更是一度把官方贴现率降到2.5%的历史低点。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升值预期,“热钱”大量涌入,而日本政府为了维持汇率,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不得不放出大量货币干预市场。(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0/2112413.html)

這裡還要簡單介紹一下經濟泡沫。所謂泡沫就是在利率低的情況下﹐大家某種供給剛性的商品要昇值的預期﹐而瘋狂地追捧﹐造成這種商品價格連續上漲﹐遠遠高于實際價值。最典型的就是股市中的某些迅速瘋漲的股票。追捧這些股票的錢開始還是自己的錢﹐後期就是用股票抵押來銀行貸款為主了。所以泡沫破裂﹐往往伴隨銀行的大面積壞帳。泡沫形成需要有貨幣供應充足﹐貸款利率低的大環境﹐還需要市場對某種商品要昇值的預期。

這兩點﹐日本都具備。於是日本的泡沫形成也就在所難免了。表面上看﹐日本的 GDP 在 OECD 中的比重由 1984 年 11.6% 上升为 1988 年的 26.5% 。日本的人均 GNP 于 1987 年超过美国。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总面积不足中国云南省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http://www.cass.net.cn/chinese/s30_rbs/files/geren/zhangshuying/gcxy.htm)

但是﹐泡沫就是泡沫﹐沒有不破的一天。隨著日本政府加息﹐日本地產和股市中德泡沫破裂﹐日本銀行紛紛陷入困境﹐然後就是消失的10年。日本經濟基本零增長﹐偶爾還有負增長。

日本國內經濟衰退﹐日本首相頻繁更迭。當時曾經有一個笑話﹐世界上壽命最短的三種東西是什麼﹖答案是蒼蠅﹐蚊子﹐日本內閣。但是不管誰上臺﹐都無力回天。

日本原先也曾經有過幾次日元昇值﹐都沒有傷筋動骨。和前幾次比﹐為什麼這次日元昇值給日本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衝擊呢﹖

首先這次昇值突破了勞動力成本的底線﹐造成產業轉移。自從戰後日本的勞動力成本一直較低﹐雖然經過幾次昇值﹐但是日本勞動力成本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廣場協議造成日元一下昇值86%﹐勞動力成本突破企業能忍受的幅度。加上東南亞政治逐步穩定﹐中國改革開放﹐造成日本產業轉移﹐日本國內空心化﹐這是根本原因。同事﹐轉移出去的產業與日本之間﹐以及這些產業之間的貿易沒有使用日元﹐仍然使用美元﹐造成生產性領域對日元需求下降。

其次﹐上次昇值有墊背的。美國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後﹐世界範圍主要貨幣﹐普遍昇值。美國的小兄弟都吃了虧。為了對抗美國的匯率把戲﹐德國法國英國等西方主要國家﹐在70年代初建立了歐洲中央貨幣體系﹐體系之中﹐國家之間貨幣實行在一個比例之間﹐小範圍浮動﹐體系之外﹐自由浮動。所以﹐歐洲貨幣在當時已經有貨幣聯盟的雛形。當廣場協議衝擊歐洲的時候﹐歐洲各國的貨幣相當于一個整體﹐所以總體昇值幅度不及日本。而歐共體內部﹐歐洲國家之間﹐貿易發達﹐互補性強﹐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本幣昇值帶來的壓力。商場如戰場﹐經濟規模大就是有好處。

相比之下﹐鬼子一面當美國的孫子﹐一面對亞洲以恩人自居。亞洲沒有類似歐洲的經濟聯盟﹐所以鬼子在金融和貿易上一點緩沖的余地也沒有。國際游資自然集中衝擊經濟規模較小的日本。

此外還有一點﹐歐洲主導的德國還有自己的傳統﹐央行獨立控制貨幣政策﹐寧可經濟蕭條﹐失業率突飛猛進﹐也不增發貨幣。日本政府就沒這麼幸運了﹐必須為選票增加貨幣供給﹐為了緩解眼下的蕭條﹐不惜埋下泡沫破裂的禍根。\r

最後﹐盤點一下日元昇值的結果。

美國是最大的贏家﹐一是賴帳成功﹐二是得意于競爭對手受巨大衝擊﹐美國工業產業得以恢復﹐三是美國的各種基金在日本賺了盆埋缽溢。

再看歐洲﹐工業產業受到衝擊﹐但是不大﹔大量的養老基金投資于美國﹐在由美國投資到日本﹐資本上是賺了。而且從長遠看﹐日本倒霉﹐對德國不是壞事。總體看﹐有點損失﹐賠得不大。

最後看日本﹐產業向海外轉移﹐海外資產迅速膨脹﹐國內蕭條﹔各個銀行成了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破裂時﹐最後接盤的冤大頭﹐壞帳一堆﹔政局動蕩右翼上臺﹐心裡想建立自己主導的經濟區﹐卻不得不跟美國走得更進。經濟政治雙輸。

當然還有一群受益者﹐就是接受日本產業轉移的東南亞和中國大陸。

別急﹐東南亞金融危機就快來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