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几天功夫,伊朗乱了 -- 老广

共:💬833 🌺4973 🌵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讲下“安息兵弱”是怎么来的

我想不是这个安息兵弱的传说先入为主,也不会有这个脑洞。安息兵弱,突然能干掉罗马7个军团,很多人觉得不好解释。所以嘛,就找理由呗。有的人通过安息兵弱和卡莱之战,总结出的两个不等式,就是汉朝认为安息兵弱,所以汉朝武力大于安息,卡莱之战,安息干掉罗马7个军团,安息武力强于罗马。两个不等式推导下,就是汉朝武力强于罗马。这方面意淫文无数,卡莱之战在当今最大的文献引述应该就是中文的各类互联网论文。泉兄则是直接让汉兵去帮安息打仗,为此泉兄不惜把第二个不等式废除,就是认为罗马武力大于安息,不过是安息借兵于汉,汉兵武力大于罗马军团。

总结下, 在其他人眼里,武力歧视链是:汉》安息》罗马。在泉兄这里是汉》罗马》安息。我对哪个不等式都没意见,给力。

那么汉朝认为安息兵弱是咋回事呐?这来自于史记,大宛列传。里面有这么句话:“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本文就这句话解释下背景。

1,断句。

目前大家一般使用的断句是这样的:“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

但要是这么断呐:“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

意思就不一样了吧。这句话是张骞向皇帝汇报后,皇帝的印象,但张骞终生没有去过安息,但去过大宛。所以他向天子介绍大宛更有可能,而且本句本来就来自大宛列传,本就是介绍大宛的。大宛为安息属国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2,如果断句有问题,那就不用说了,张骞的评价根本不涉及安息。退N步说,断句没错,那么张骞这个评价也是道听途说,因为他从来没去过安息。而且听说的时间应该在BC130年左右。张骞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去过匈奴、大宛、大月氏、大夏,但没去过安息。公元前128年从大月氏动身返国,公元前126年回到汉地。张骞回国后,向皇帝报告了出访见闻。这段话就是安息兵弱的整段文字。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巂、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张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可见事情发展就是公元前126年张骞还汉,汇报见闻,根据张骞的汇报,身毒(也就是印度)有四川货物,所以推测身毒离四川不远,因此准备取道四川和身毒、大夏这些国家打通联系,让张骞去四川犍为郡亲自主持其事。这应该是公元前123年的事情。后来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但都没走通。

因此就算断句无误,从没到过安息的张骞在公元前123年左右对武帝说了安息兵弱。而卡莱之战发生在70年后的公元前53年。70年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发生很多事,抗战能打八个了。

而且这个听说,语境如何很难说。安息算是半游牧国家,张骞去的这几国都算游牧国家吧。游牧的去半游牧那里抢点东西,回来吹牛说半游牧的弱,这个不奇怪吧。

大月氏被乌孙挤兑得南下,抢了赛克人的地盘,赛克就向西去了安息,当时正好安息内战,也可以说是抢了安息的地盘。这个辗转一下,说安息兵弱,也可以。但安息十几年后就把赛克人占的地盘又都抢回来了。所以即使有这话,也就是个空窗期。

3,汉使什么时候到的安息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这次也没去安息,而是到了乌孙,张骞的副使去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诸国。汉使第一次到安息是十几年后的汉武帝元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05年。

这段历史也记载在史记里: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後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这里汉使吹个小牛。其实是汉使到了安息境内,正遇上安息国王和赛克人作战,就是这时候安息夺回了赛克夺走的土地。两人见了面,汉使献上丝绸,安息国王也很高兴,回赠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据说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不过大家要理解,当时通商不是现在这样,签署个贸易协定后,两国才能做生意。民间贸易,官方很难控制。典型例子就是印度都用上蜀物很久了,汉朝还不知道印度的存在。要张骞回来说:“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就是张骞在大夏看见有四川的产品在超市里,一问是从印度进的货。印度在大夏东南。所以君臣推测从四川有路去身毒,到了身毒可以去大夏。武帝才批了编制预算让张骞去四川找去印度的路,结果能干如张骞也没找到路。所以很多事别神话。

4,大致时间线是这样的: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返国,期间从未去过安息。在断句无误的前提下,在西域期间听说安息兵弱,并在公元前123年左右报告安息。

公元前105年,汉使第一次抵达安息,遇到国王率领两万人出征。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此后,再无记载安息。

公元前54年秋天,克拉苏到达叙利亚

公元前53年5月,卡莱之战。此时已是安息兵弱的说法出来70年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