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文革的讨论都没有讨论到关键点上,所以毛泽东成了非人类。 -- 飞鸣镝

共:💬15 🌺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刘邓也不是单纯亲美

刘邓的很多举动还是追随强者的,心态上则受到旧时代影响,比较认同西方的强大。最初这个强大感和亲近感都是针对是苏联的,因为只有苏联帮助中国革命。只是后来苏联国家化了,不得不控制这种亲近。

朝鲜一直谈事大主义。事大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侍奉大国。历史上,从封建时代开始,朝鲜就是小国,一直有不得不事大的必要性。即便如此,他们自己对此也是有所警惕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他们对此更加熟悉和敏感。近代中国处于暂时的落后状态,这种事大主义在中国也是有生存空间的。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十分熟悉,因为在很长的历史上我们自己都是被事的大国。在近现代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事大主义的思想认识,这是正常现象。有些人在行动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受到干扰和影响,不自觉地做出事大主义的举动。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还有更多的人,会因为反对事大主义的缘故,将单纯的联合大国错误地视同事大主义。各国之间纵横捭阖的事情那么多,不见得两国交好就是谁巴结谁。

在共运领域,还有一些特殊性。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是总部和支部的关系,只是在二战期间出于苏联自身的一些战略考虑,解散了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才真正获得了独立。由于这样的特殊背景,建国初有一部分人是倾向于中苏合并的。这个合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合并,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来看,仅仅是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吸收了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入。只是在当时苏联已经国家化的背景下,这个想法有些不合时宜罢了。这些想法都有其原因,虽然有些不切实际。

我们理解其原因,但是不能接受这种不切实际,所以我们才批判他们。

围绕主贴所提出的主题范围来说,毛泽东对这些老战友的批判也是集中在事大主义范畴的。刘活着的时候,中国主要的友好国家其实还是苏联,因此国内事大主义的主要对象还是苏联,亲苏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后来中苏交恶,但是毕竟没有政治转向,而且主要敌人又是美国,当时属于美苏谁都不亲,但是知道美苏要比我们强大。等到毛泽东实现中美外交突破之后,这个时候事大主义就多了一个选择项,可以亲美了。

事大主义固然要亲美,选择亲美的却未必是事大主义。

毛泽东和美国搞战略合作,这显然和事大主义没有什么关系。

邓小平时代选择和美国穿一条裤子,其实有很浓重地模仿毛泽东建国初一边倒决策的痕迹。包括发动中越边境战役,都有强烈的模仿痕迹。二者比较来说,邓小平时代相对要被动一些。比如说后来东欧剧变、苏联突然解体,中国当时是比较受震动的。后来邓小平搞92南巡,措辞严厉,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此前党内因为苏东剧变问题而受到了极大震动。

苏东剧变时期,是个极度考验大国领导人政治智慧的时期。邓小平其实体现出了毛泽东说他“内部是钢铁公司”的评价的。

美国在越南战争趋于失败时就与中国结盟,极大改善了自身态势。苏联在撤出阿富汗之后,也尝试与中国恢复关系。但是中国似乎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也有可能是苏联倒得太快,已经来不及把握机会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正是因为改开,中国才完善和建立了相当多的现代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在原有的社会主义体系下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些精细化的制度并非是没有意义的。积极推进作用是很明确的。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市场化以后,也暴露了我们缺乏保护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能力,具体来说,国有资产流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自然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来摸索解决国资流失问题,但是我们的国企去外国资本主义市场开展竞争的时候呢?单纯依靠党委去解决问题吗?还是需要各种财务制度廉政制度配套的。所以改开是有一定积极性的。不过有时候改革开放的负面因素和正面因素斗争是很激烈的。“这样下去,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反动派是很好的教员,他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整体经济向好,生活普遍富裕,这是好的一面。个体竞争激化,社会保障压力增加,这是坏的一面。各自有各自的视角,分歧很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