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社会主义救中国 -- 土地革命

共:💬78 🌺413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4.3 公平正义论证

14.3公平正义论证

为什么要公平正义?

因为:

公平正义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这个是重要的命题。要解释这个命题,先要叙述另一个本源性的命题,“人生的目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般大家公论的结果是亚里斯多德的“幸福论”,即人生的目的在与幸福。

如何实现幸福,亚里斯多德没有说。现在我要讨论如何获得幸福,或者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当然还有两个基本命题需要论述,第一人是群居生物,第二多人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当这些都齐备后,我们要找到人在社会中使用的一种行为策略,该策略可以保证人在社会中获得最大的幸福。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公平正义才是人类行为的最佳策略。自然我们就会推导出公平正义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在证明这个最佳策略的论证中,最有力的证明是艾克斯罗德实验(1984年)。

当然我们现在先不介绍这个实验。而是通过理性去感悟这个结果。

我们先考察两个人之间的公平。当两个人甲与已相遇发生事情需要处置,“公平”就是在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甲或已。以对方的角度得出的好坏,与本方角度得出的好坏相当。就是传统中国人讲的“将心比心”。那么为什么公平是两个出事的最佳策略。因为中国人认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有遇到此种事情的可能。如果考虑这种随机重复性,那么选择无论甲或者乙都相当的“公平”自然是最佳策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古人对公平的大同世界的向往。

扩大一点,不再考虑两个人。我们来感悟来佛教的基本教义。它虽然和我们的世界有所差距,但确实很好的启迪。

大家知道佛教中有戒律,佛教的基本戒,就是五戒十善。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不饮酒。所谓十善,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并且要戒作恶也戒不去行善。那为什么需要这些戒律呢?

因为这些戒律是佛教的教理的推论。佛教讲世界由缘起,万物皆有因缘。有了因缘就有报应,这个报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无常的大千世界。我们的世界,万物都是无常的。今天不知明日。因为这个诸行无常,人生潮起潮落,不是一帆风顺的。加上大千世界,今世可能是皇帝命,来世就可能是鸡鸭命。那么今天你杀生吃了鸡鸭,明天可能就是你被别人吃了。同样今天你可能因为贫苦偷盗别人的东西,那明天你可能就被别人的偷盗。为了在诸行无常的大千世界,获得好生活。当然就应该从现在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私通)、不妄语。这样才可能在整个诸世中获得幸福。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戒律。

看完了佛教的理论,我们在看现实的生活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也是这样。你可能在吃牛奶的时候吃到三聚氰胺。你可能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到过期疫苗。你可能在看医生时获得过度医疗。你可能在马路上遇到马路杀手。这都是有可能的。那如何避免?你必须明白人类这个世界是相互依存的群居世界。你要让自己活,就得让别人活,你要先不作恶,才可能获得生路。当然这个世界也不是全是圣人的世界,如果你遇到了恶人,那就要“以其之道,还施彼身”。让恶人也知道他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当然佛教的大千世界与我们现实世界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不如考察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世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这个思想实验是:当一群人在讨论某个问题时,会从对本人在社会秩序中特长、爱好与位置无知的原初状态出发,思考问题。而“无知之幕”遮住了一个人社会状态对其利弊的知晓,然后决定社会中对权利、位置和资源分配原则。罗尔斯得出最佳策略就是“公平正义”。

我们用高考来举例说明。假设你投胎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当然了,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但问题是,你被扔到这三个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样,各1/3。这个时候,让你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线制度,你会怎么设计,正常人的选择自然是分数平等,谁高谁上。这就是“公平正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其哲学基础就是公平正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更进一步的不同是选择利他还是自私。

资本主义理论在近代是由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和市场的奥秘作为开端。认为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让一个人分工只做一项工作,比做多项工作效率要高。但是人的需求不可能就只有一样,要让分工实现,就必须引入市场,通过交换,使得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一项工作,又能满足各种需求。西方经济学就此开端。之后在和洛克的政治哲学结合后,西方主流资本主义就此产生。所以说自私是资本主义的哲学本源。

再会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这次词最早是由基督传道士发明并传播的,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传道士们常常把人人相互喂食说成天堂,把人人相互厮杀抢夺食物说成地狱。天堂就是每个人都遵循利他主义,无私的帮助别人,最终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循环,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我们比较一下原始的社会主义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描述的世界,就可以发现,分工交易不正是人人相互喂食吗?那为什么资本主义有那么多问题,使得现在的“社会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主要还是出在交易上了,亚当斯密认为人人自私可以使交易公平,把自私的恶转化为互助利他的善。显然亚当斯密错了,错在了因果倒置。是公平才可以使自私的恶转化为互助的善。放弃了公平的前提,自由的自私自利只可能践踏公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平的重要。公平正义是打开社会主义之门的钥匙。在圣经中公平正义被称之为上帝之道,是人类走向天堂的根本道路。如果有谁不信,可以搜索统计旧经中“公义”的次数和内容。圣经就是西方最好的社会主义教材,南美的解放神学为什么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就是因为公平正义的哲学基础是一致的。

到底是自私还是利他?艾克斯罗德实验给出很好的答案。该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虽然有一定的抽象,但是科学性毋庸置疑,自然可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哲学的基石。

计算利益的最好工具是数学。在现代数学中,对策论(博弈论)是用来计算各种策略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如果我们使用对策论计算类似囚徒困境问题的事例,很明显作恶是最有利的。所以就产生了这些恶行。但是我们忘了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公理。人是群居生物,多人合作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当有了这两个条件并重复进行上面事例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实验证明重复博弈下,善行优于恶行。而最优的策略就是公平正义(一报还一报)。

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在开始实验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

策论以著名的囚犯困境来描述这个问题。

A和B各表示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无差异的。选择C代表合作,选择D代表不合作。如果AB都选择C合作,则两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则选C的得零分,选D的得5分;如果AB都选D,双方各得1分。

显然,对群体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选C,各得3分,共得6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总体得5分。如果两人都选D,总体得2分。

如果博弈进行多次,只要对策者知道博弈次数,他们在最后一次肯定采取互相背叛的策略。既然如此,前面的每一次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次数已知的多次博弈中,对策者没有一次会合作。

如果博弈在多人间进行,而且次数未知,对策者就会意识到,当持续地采取合作并达成默契时,对策者就能持续地各得3分,但如果持续地不合作的话,每个人就永远得1分。这样,合作的动机就显现出来。多次对局下,未来的收益应比现在的收益多一个折现率W,W越大,表示未来的收益越重要。在多人对策持续进行下去,且W比较大,即未来充分重要时,最优的策略是与别人采取的策略有关的。假设某人的策略是,第一次合作,以后只要对方不合作一次,他就永不合作。对这种对策者,当然合作下去是上策。假如有的人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他总是合作,那么总是对他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得分最多。对于总是不合作的人,也只能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艾克斯罗德邀请多人来参加游戏,什么时候结束游戏是未知的。他要求每个参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

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再加上艾克斯罗德自己的一个随机程序(即以50%的概率选取合作或不合作),运转了300次。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写的"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这个程序的特点是,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艾克斯罗德还发现,得分排在前面的程序有三个特点:第一,从不首先背叛,即"善良的";第二,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报复,不能总是合作,即" 可激怒的";第三,不能人家一次背叛,你就没完没了的报复,以后人家只要改为合作,你也要合作,即"宽容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表。第二次征集到了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第一,"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第二,前面提到的三个特点仍然有效,因为63人中的前15名里,只有第8名的哈灵顿程序是"不善良的",后15名中,只有1个总是合作的是"善良的"。可激怒性和宽容性也得到了证明。此外,好的策略还必须具有的一个特点是"清晰性",能让对方在三、五步对局内辨识出来,太复杂的对策不见得好。"一报还一报"就有很好的清晰性,让对方很快发现规律,从而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态度。

艾克斯罗德重复实验的结果是“一报还一报”是最优策略,且最终做与人为善善于合作的好人胜出。“一报还一报”又可等价于"投桃报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柏拉图哲学语境中就是应报的正义。在孔子的语境中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所谓"直",就是公正,以公正来回报对方的背叛。综合起来就是公正,正义,或者公平正义。

艾克斯罗德用一种科学实验引出了古老而现实的哲学议题“公平正义”。艾克斯罗德重复实验是第一次把科学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其地位相当于伽利略的科学实验。由此我们将推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公平正义”。

这个实验还可以理解成自私的人与自私的人遭遇各自得到中等分数,自私的人与利他者遭遇自私者得高分,利他者得负分,利他者与利他者遭遇双方得高分。那么虽然自私者早期可能占优,但是选择利他进行合作最终在“公平正义”原则下获得胜利。该实验也预示着代表“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终将被“互惠互利”的社会主义取代。

简单讲了点公平正义的理论。下面我们讲诉社会主义的公平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就是建设公平社会,其主要内容有政治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法制公平等。为了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以“不平平之”修正各种资本特权。

在社会层面,就是要否定资产阶级的社会特权,建立机会公平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机会平等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这是发展机会),医疗机会(医疗公平,这是生存机会),上升机会(就业公平,这是能力验证机会),婚育机会(住房公平,这是繁衍下一代机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资源由市场所决定。金钱即权力。没有金钱就没有权力。有金钱就有权力。这变相成为资产阶级特权。资产阶级特权建立与社会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有显的因果关系。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问题,把普通人压的透不过气来,就是因为市场化,让住房,医疗,教育的资源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资产阶级通过对这些稀缺资源的控制来压迫普通群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就是否定资产阶级特权,就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否定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分配方式——市场化分配。我们可以用科学等级,劳动等级,及平均化分配社会资源。教育,医疗,住房都要否定极端市场化,因为这是资产阶级特权。相应的应该建立等级与平等相结合的有利于科技人员与普通劳动者的分配模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