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好的语文能力有什么用? -- 达萨

共:💬18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需要一点基本的统计知识

先说说事实,所谓“高分低能”。你下面这段话,多数情况只是错觉。

其他大多数考试拿到高分的呢,因高分而进入教育培养第一梯队的呢,在后来的竞争中不如当年低分的不是很普遍的现象么

假如我们找一个初中,取中考成绩最好的10%学生,和最差的10%学生,看三十年以后他们的中位数收入,我相信,对七零后甚至八零后,做一百遍这样的测试,如果不是一百次,也是九十九次成绩好的收入更高。

你所说的普遍,无非是某个成绩不好的,好过了成绩好的,很常见。这是一个统计的不公平。首先,学习好收入高是大家的预期,不会被传播。学习不好收入高才是新闻话题。其次,收入高(或者更广义的成功)可以有很多可能,未必能力强,比如某人他爹是总裁。如果取样比较大,公平比较,这个很容易被对照掉。因为成绩好的老子也可能是总裁。但是现实中大家不这么比。一个50个人的班,第一名就一个,只要后面49个人有一个比他牛逼的,大家都会说第一名高分低能。这在统计上就是大大的不公平。

再说说逻辑。你举了一个围棋的例子,恰好说明高考的必要性。因为这个技能第一不是通用的,第二不是所有人有精力都去训练的。一旦要搞所谓素质教育的琴棋书画,很多就是更依赖于条件而不是天赋和努力。比如我们比冰球,置一套装备,请教练,参加比赛,或许三年几十万就花出去了,有几个有条件玩的?而高考,六七门课,对于十七八岁的青年,基本是通用技能,不会学了浪费。其次,目前有条件所有人接受类似条件的训练。完全没有围棋的问题。

最后,科大少年班,是非常成功的。你可以想想,同时代哪个大学,哪个班比他们更成功?不管是同年龄(中学)对照组还是同教育阶段(大学)对照组。但你要拿少年班一年几十个人,和全中国一年上千万人最成功的几个人比,肯定比不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