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说的都是直的 -- 给我打钱87405

共:💬48 🌺11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后的晚餐

这是最后的晚餐,但又并非是最后的晚餐。

话从哪说起呢?还是简单聊聊商品交换吧。

假设,甲城会造汽车,乙村会种水稻,并且甲城的人需要稻米,乙村的人需要汽车,并且双方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那么交换就会发生。

在这里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从表面上看汽车是富含先进技术的产业,但在交换中两个行业是对等的。用一句中国俗话来说,就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甲之所长即乙之所短,甲之所短即乙之所长,双方“理当”平等,可是为什么仍然有许多人坚持认为造汽车比种水稻高级,进一步认为分配时前者应该拿大头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认知上的偏见,混淆了绝对与相对,将绝对中的优势带入了相对关系中。

另一个原因是短缺的事实存在。比如甲城只能制造50辆汽车,而乙村需要100辆,同时乙村种植的水稻完全满足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乙村有非常大的可能出现内讧,竞相降价以求得先机。这种短缺,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所谓客观的,就是指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总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所谓主观的,就是今天大行其道的饥饿营销,有意压缩产能,制造出短缺假象。

然而,饥饿营销并非是新鲜事物。比如在古代,一夫多妻制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绝对意义上的好男人”短缺。并且经由一个目前尚不太清楚的阶段,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男性因为是社会性生产的主力军,故而整体大大强于女性,如同汽车比水稻高级。二者共同确立了一夫多妻制的合法性。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男性强于女性的观念,往往流行于中上阶层,也可以简单说,是所谓的主流理论界对这一观念有很强的偏好,在靠下的阶层,也就是在实践层中,女性并不总是接受这种观念,女性的对策往往是不争论而靠实力说话。

现在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大体可以说是1:1,也就是说,“造物主”并没有“制造”出任何一方的短缺。换而言之,“绝对意义上的好男人”之所以短缺,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偏见,因为战争,因为掠夺。我甚至有一种很深的怀疑:男性为了保住自己的既有利益,有意宣传“牺牲”精神,并通过实际行动消灭或者矮化一部分男性,制造出短缺现实,并且巩固了男性比女性强这一观念。哪怕就在今天,一些讨不到老婆的年轻男性也是十分热衷于战争的,尽管只是发发“嘴炮”。

事情总是会发生改变的。

在我们经历了自由平等观念的流行、革命、妇女解放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社会中出现了小鲜肉和剩女现象。到底是什么推动了社会的变化呢?恐怕目前还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小鲜肉和剩女现象的背后是“女性的崛起”。一些大胆的女性开始与男性建立女强男弱关系。一定要注意,女强男弱关系和男强女弱关系,既有不同,也有相同。不同是显著的,相同的是什么呢?仍然是一种支配从属关系。这实际上是我们多数人的一贯作风,并非是要改变一种关系,而是要改变自己在这一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现在来让我聊聊小鲜肉和剩女现象。有一个前提不可忽视,那就是夫妻关系受社会总关系影响,尽管是“一对一”,但双方建立平等关系的家庭仍然是少数,多数还是一种支配从属关系,这种支配从属关系依赖于双方的差值。尽管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差值到底有多大时最为稳定,但是完全可以推想出,小于或者大于某个合适的差值,这种支配从属关系就变得不稳定了。大量的女性走进社会,带来的是女性整体实力的上升,从宏观层面上看,男性与女性的差值在变小,而观念却还“走在改变的路上”,从而对支配从属关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剩女现象是这一冲击的其中一个“成果”,剩女们发现自己不容易找不到能支配自己的优秀男性,同时又“恍然大悟”般的意识到自己可以模仿男权,找一个或者几个年轻(往往代表着弱势)男子结为各式各样的伴侣,这就是另一个“成果”——小鲜肉。但这让人感到焦虑。焦虑的根本在于选择的多元,并且在夫妻或者说男女关系中,另一种选择即女强男弱是“负值”,与传统认知是背道而驰的,是阴阳颠倒的。所以,大概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即便取“负值”也逐步被大众所接受,变成了一种正义,即不论正负号只看差值大小,仍然不能有效改善焦虑。这就是过犹不及。当一个人只需要一种时,出现了两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自由是许多人无法驾驭的,所谓“百受其利,必受其害”,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所有的中产焦虑,都是这个原因,“可上可上,可左可右”。这里所说的中产,并非只有一种维度。

师生关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师生关系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形式下的支配者与从属者之间的差值显然要比“一对一”来得大。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兴起,一些传统教师,也就是“知识硬盘型”、“复读机式”的教师,明显的“镇不住场子”了。旧学校有两种对策。一种是降低学习和考试难度,比如北京、上海的高考题就比其它地区要容易一些。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极坏的对策,然而“坏中有好”也是需要注意的,但这个问题就不在此处展开了。另一种对策是提高教师方的素质,这里也有几种具体办法,其一从高等教育下撤一部分教师,淘汰最末端的教师,其二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其三是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实际上这三种办法在现实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在操作层面来看,还要考虑其它要素。然而在如今这种贫富悬殊不断拉大(这本身是男性利用市场“战争”来维护男权既得利益的结果)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都等不了这种缓慢的变革,于是,首先是课外班和培训机构的不断渗透,然后是网络教学的强势插入,并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站在今天,完全可以预见到,哪个国家率先从教育这个领域突围而出,哪个国家就会在未来收获甘甜的果实。

“战争”从未谢幕,这一次胜利的天平会倒向哪一方呢?我想,一些旧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们,恐怕还不知道自己是在享用最后的晚餐吧。

通宝推:也要崛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