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养老院 -- 金台夕照

共:💬37 🌺2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生活中我们经常受别人影响,也影响别人。

春节去昌平参观养老院的还有杨小姐、林女士。

林女士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她父亲行动不便,常年不出门已经好多年,一直是她母亲侍候。去年她母亲生病,只得请个保姆。她母亲小时候家里是有保姆(恐怕当时叫佣人呢)的,知道如何管理保姆。保姆一来就按她的要求有个私人“培训”。但时代不同了,用保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频率很高,经常换。

我们这几个朋友,都能接受社会化养老,对去养老院基本不存在什么看法。但上一辈人却有非常多的想法或成见,很常见的是觉得子女不要他们了。这样的例子当然存在。但也得具体看,自己的孩子应该很了解,这点自信还是应该有的。林女士的母亲对此非常抗拒,觉得很多可以由保姆解决,别说一个了,两个也用得起。所以,对去养老院,没有任何兴趣。可能是觉得那里不像个家,就是不去。但现在,因为疾病缠绵,一时半会恢复不了,只能是越来越差;保姆也很难按照她的意思工作,时常怄气。林女士就想换个环境或许好点,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老人住了几周又觉得还是回自己家好。来回反复,日子已经很难达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这时,我们这边已经进入养老院了,林的母亲也知道。林女士的丈夫为此在他家附近寻找合适的养老院。在离他们家约半小时路程的地方有一个(就是楼下兄台说的那个),可以试住一段时间。林女士就跟她母亲商量,就像去住宾馆度假一样,试住几天,不行就回家。

这样,林女士就把她父母送去试住。这个养老院条件也比较好,特别有比较大的户外园林可以散步活动。林女士的父亲住进去后,护理人员帮他洗了澡,还让他坐上轮椅,在树林间穿行。

林女士说,他父亲已经多少年没有这么大的活动空间了,原来一直只能窝在家里等吃等喝,这样一来,不仅能到户外活动,还可以见到不少人说话聊天。老头也认为,好!

林女士的母亲一看,确实是这样,原来要管吃管喝,哪里也去不了,现在轻松了,什么都有服务员解决。于是态度大转弯。

林女士母亲觉得养老院不是她原来想象的那样,完全接受了。于是就跟孩子商量,让他们把房子给处理了。

杨小姐家就不同了。

杨的父母也80多岁,父亲身体很好,母亲身体就差多了,去年住了两次医院。父亲在家除了看点书看点报,家务几乎不做,临时安排买点副食或蔬菜,也时常把各种有问题的买回来;老太住院前还能干点家务,回来后什么也干不了,只能休养。

杨小姐和丈夫没有孩子,是个丁克家庭。她在一个小区中买了两套房子,自己俩口和父母各住一套。几年前,她的丈夫出了个稍长点的差。本来各过各的挺好的,因为母女俩互相需要,她就把父母叫过来跟她一起住。结果,丈夫回来后,父母就不想走了,就这样长住下来。父母身体好时,倒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去年她母亲一生病,事情就多起来了。平时家里常年有固定的小时工来做些家务,现在除了小时工外,还请了保姆。可是,保姆经常换,搞得她极度烦恼、无奈,看着好友的父母住进了养老院,她也在考察养老院,都是些高档的。

结果,母亲态度暧昧,可能太依赖女儿;父亲拒绝去,怎么做工作也不行。杨小姐说起她父亲,在家几乎什么都不干,完全指望别人,可又不接受建议。

杨小姐碰到个难题,她分析原因,我们这边老人之所以很快就去了,因为是男性身体弱,女性愿意牺牲。而她家则是因为母亲身体差,父亲身体好,男人自私不愿意牺牲。我听后竟然无法反驳。

通宝推: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