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又来说掏心窝子的话了 -- 给我打钱87405

共:💬147 🌺78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附议2:从公共角度看中国教育

马克思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矛盾,却没有问矛盾从何而起。

人,若要拉动一辆车,就感受到阻力,于是阻力和拉力形 成一对矛盾体。这个看法对吗?显然是不对的。阻力和拉力反向作用,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人尊重这个客观事实,就不应该把阻力当成对立矛盾。

所以马克思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得共产化。共产化的本质就是一元化,消除差异。

显然,在马克思脑中,是没有【结合部】、【公共事务】这些概念的。

抛开马克思的谬见,看事实,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属于公共事务。

点看全图

暂且不讨论国家这个概念具体包含什么。我们承认“国家”这一历史阶段的产物会长久存在,就足够讨论中国教育了。

然后我们想一下,理论上正确的姿势该如何呢?自然是个人成长,国家挑选。国家不干预个人成长。这就有点像原始社会的采摘活动了。

显然,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国家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希望能得到“好果子”,于是国家变身为“农夫”,整理出平地,挖好沟渠,播下种子,精心培育,企盼有个好收成。

但显然,事实也不是这样的。

事实是怎样的呢?事实上是,国家希望少花钱,少出力,多收获。

那么国家为什么可以这么干呢?

是因为我们国家形成了一种氛围,如同一块想象中的良田,连耕种都不需要,就可以轻松得到丰收吗?

是,也不是。国家确实形成了一种氛围,但不是我说的那种你懂的爱学习、会学习的氛围,而是考大学、考名牌大学的氛围。

正因为有这样的氛围,国家逐步从教育领域退出了。

可能有人不同意,他们说,义务教育从6年变成了9年,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变多了,怎么能说国家是在逐步退出呢?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反问一句,城市人口中有多少人对义务教育买账呢?

所以,把义务教育当成一种扶贫政策来理解就对了——这是一项看似公平,实则极其懒惰的、一刀切式的公共政策。

并且还要看到,这项扶贫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商业促销策略:免费进场,还担心你进来后不消费吗?

正如住房建设市场化那样,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回头的商业之路了。

让 我把链条梳理一下: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成功营造出考大学的氛围(消费氛围)——国退商进大发其财

反过来说,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应该是这样的:

国家营造出爱学习、会学习的氛围——个人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国家、企业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才

所以结论是:我们这些人,烂在一块荒原里了。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