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渡过欲望的河流 -- 米高扬

共:💬91 🌺51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4.1 揭谛、揭谛

在汉传佛教中有一篇经文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260字,翻译者有好多个,最流行认为翻译的最好的是唐玄奘,即有名的唐僧。渡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唐僧,取回真经的人物,心经在最后一句是:“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对揭谛的解释有很多,只是我更倾向于翻译为,经历、经历,大家一起去经历吧,通过经历到达智慧的彼岸。

有些道理写出来,说出来,都不是真的,只有自己感悟到,自己认可到,并且做到才是真的。而这些道理不经过经历、自己是无法认可的,不在经历中历练,不在思考中历练,是无法做到的。

; 所以只能尽力去经历,在生活中体验,在苦难中去历练。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咀嚼。有时候强大和麻木只是一线之格,只有经历了千难万苦,才能炼成淡定豁达的心态。

心经有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人只要存活怎么能无眼耳鼻舌身意。人时时刻刻都被包裹在色声香味触法中间。即使索群独居,静坐打禅心中也会有心猿意马之时。故色声香味触法是躲避不了的,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是逃不掉的。先贤大哲能做到是心不为外界所动,心经、心经做到心似明镜台何处惹尘埃,就大成了。

既然知道躲不过,就在这一个世界中努力的奋斗、积极地生活,感受那人情冷暖,无论前途是和煦的春日,还是狂风暴雨,都要坦然接受。

; 怎么才能达到智慧的彼岸,只能是经历、经历,不仅仅是看惯秋月春风的经历,更要的痛苦的经历,不堪的经历,不但使人发奋更使人成长。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才是成长之时。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比痛苦的经历,不堪的经历,更胜一筹的经历是生死之间的经历,释迦摩尼悟道,那也是多少年苦修之后,最后差一点死于饥饿和疾病。借一瓶牛奶活过来之后在菩提树下冥想之后才证得无上果位。

王阳明,那也是贬官之后,一路受尽折磨,同行的人不断死于路上,自己为了逃避盗贼跳水,差点淹死。最后龙场悟道,提出了知行合一。

曾国藩本身刻苦之极,将一部二十四史抄完的人物,辛辛苦苦创建湘军,结果一仗被石达开打的万念俱灰,跳湖自尽。被下属救上来没死成,收拾旧河山,从头再来做到了结硬寨,打呆仗。践行了已天下至拙胜天下至巧的道理。

巧合的是曾国藩的死对头,洪秀全也是数次科举考不上,备受屈辱,直到有一天高烧不退,昏死过去。结果没死成,创立拜上帝教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名起义。只是碰见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上碾压自己,在军事最后也碾压自己,在修行上更碾压自己的人。所以说读书好还是有用的,掌握了方法学什么都快。

觉得这样的经历太痛苦了,不需要经历,就能顿悟。例如上师的加持,贵人的点拨,好像也能成功。只是这些也都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一种经历。更需要你心中早种下因,只等这一个时刻开花结果。

所以无论经历了什么和正在经历什么,都应该告诉自己,此时正是修行时。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