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金匮之盟的真相 -- 云横居士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金匮之盟的真相

金匮之盟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杜太后可能从老太太溺爱幼子的角度出发(廷美当时14岁,是老太太 47岁生的,所谓乳母所生是有问题的)要求太祖一传光义(太宗),再传光美(即廷美),三传德昭(太祖子),其崩后一月,太宗为开封尹,廷美为开元尹(西京洛阳),这说明上述次序是存在的。

   13年后的开宝年间,赵普罢相出镇河阳,上表自陈自己没有像“外人谓臣”的那样“轻议皇弟”,太祖“手封其表,藏之金匮”原因是赵普建议太祖传子却留下痕迹,被卢多逊借口打击(理由估计是“挑拨离间中央核心关系”),为撇清自己所以上表,太祖的行为其实也是为了撇清自己。

   太宗即位,以廷美为开封尹,将三人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更说明金匮之盟的内容,如果金匮之盟是太宗为了合法化的作伪,何必牵扯廷美也成为文件中具有合法性的继承人,后来还要设法处理善后并以皇帝之尊亲自造谣诋毁廷美为宣祖与太宗乳母的儿子(大臣表示,宫廷中的事不是领袖亲自说明,俺们如何知道――听着像讥讽领袖)。

   在处置廷美之前(之前德昭已经自杀),赵普“老举失匕”在劝说太宗下手时说“太祖已误(未传子),陛下岂容再误”,太宗一开始觉得老赵比较贴心,后来恍然大悟,今日老赵有这话,当初一定确实曾经“轻议皇弟”,挖自己的台脚,差点毁了自己的大好事。

   所以雍熙元年,赵普出为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文武职位都到巅峰但没有实权。如果赵普是帮助太宗作伪的“功臣”,太宗不会在他死后说他和自己有一段时间关系不好,但看在当年同事的份上还是给予他最优厚的待遇这样的话。

   赵普对不起的是杜太后和太祖、廷美,他不是伪造了金匮之盟而是协助太宗背弃了金匮之盟,太宗利用了老母的妇人之见接了太祖之位,但不知道老太太处事很讲法律程序,金匮之盟还有书面文件,后来唯一的见证人被搞定,所以可以为所欲为。

   太宗子孙知道这事毕竟“内疚神明”,所以南渡后高宗将帝系转到太祖后代那里,但“南渡始绝”也被张溥认为“获天过厚”,“当涂典午,死不服也”(当涂出“代汉者当涂高”指魏,魏者阙名也当涂而高;典午,即司马也,指晋)。

   太宗才具其实不弱,比起太祖可以说是“皇弟英察,善于将将”,只是太祖比较仁厚,经五代残破,人心思治,需要有一种矫正,此太祖历史地位较高的原因。但从整个谋夺天下的策划来看,太宗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陈桥兵变中因为他当时的地位不高,势必“不韪之名,推兄居之”(还是张溥语),太祖的黄袍加身时的比较被动,一半是做作,一半可能是真的,太祖对皇位是喜欢的,但这个人还喜欢立牌坊,对武成王庙中配享的古代名将,也要考察一番,要所谓“功业始终无瑕”的,有些总工会评先进模范的路子,但不杀柴氏子孙,总算厚道;太宗则不然,疑似杀孟后主,直接杀李后主,逼死德昭、德芳,杀死幼弟廷美,实在比较政治动物。

   这本身也没什么,如果最终能像唐太宗,玄武门的血也是能洗去好些的,问题太宗遇到的辽的统治者也比较牛B,结果大败,自己后来的死也和高梁河一役的箭伤发作有关,不免让人揣想那个被后世通俗小说写得比较小市民的柴荣如果多活二十年,是否真会如他所说混一宇内。

   宋皇室从父系而言可能有容易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加上经常饮酒、吃炙肉、点心也吃用栈熊(人工喂以大量精饲料的熊)肉为馅的包子,所以比较容易中风,可能他们有袁世凯觉得自己家族几代人都活不过58岁的预期;再说杜太后一老太太在那边也就出于私心一说,可能国赖长君等是太宗出的主意做做借口而已,但老太太做的比较细致,还叫人写成了书面文件――太宗起先不知道有这份文件。 如果金匮之盟是伪造的,又何必在其中涉及大量其他的合法继承人,或者只能说太宗阉割了盟约,只强调了其中自己继位的部分,而没有强调二传三传。太宗的见识浅薄的一点就是以所谓“在德不在险”反对迁都洛阳,结果在“四战之地”的开封混了整个北宋,这对冗兵问题的加剧和最后的灭亡都是有影响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