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shua Freeman:巨兽兴亡录 -- 万年看客

共:💬77 🌺3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生命之光:新英格兰的纺织业与乌托邦愿景

1842年查尔斯.狄更斯访问美国期间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访问了马萨诸塞州的洛威尔。这里是全美国最大的棉纺制造业中心。这座位于乡村地区的中等城市在二十年前才刚刚创立,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工厂、宿舍与教堂组成的繁忙聚合体,街道上绿树成行,鲜花成排,满眼看去都是年轻姑娘。狄更斯充满感慨地写道,如果要他将洛威尔与与英格兰工厂比较一下,“对比必然十分强烈,因为这是善与恶之间的对比,生命之光与最幽深的阴影之间的对比。”狄更斯的观点远非个例,许多欧洲旅行者都认为洛威尔代表了不同于英国制造业中心的另一种社会秩序。1845年英格兰旅行者约翰.迪克西写到:“实在很难想像……还有什么能比曼城……与洛威尔之间的对比更加鲜明。”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迈克尔.夏瓦里尔则声称制造业好比“英格兰的溃疡”,至少“暂时导致了最为灾难性的后果”。相比之下,洛威尔则“整洁体面,和平睿智。”弗兰西斯.特罗洛普的儿子、同为小说家的安东尼.特罗洛普则将洛威尔称作“商业乌托邦”。

对于参观新世界奇观的欧洲作家们来说,洛威尔是惯常要造访的一站。这里的田园景色与年轻女工组成的劳动力尤其让他们感到惊讶。迪克西写道:“棉纺厂!在英格兰这个词就是苦难、疾病、赤贫、肮脏、放荡与犯罪的同义词。我们现在身处于多么不一样的环境里啊!在纺锤旋转与机器咔咔作响的声音之上,只能听到蚱蜢的鸣叫与知更鸟的歌唱。”夏瓦里尔认为洛威尔的风景“如同歌剧布景一样清新”。眼看着“衣着整洁的”年轻姑娘们“在亲手培育的花木丛中劳作,我对自己说,这里与曼城可真是太不一样了。”洛威尔工人“气色康健、精神饱满的美丽面容以及踏踏实实挣来的衣着服饰”也为迪克西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笔下,这些女工与曼城的工友们相比“简直属于另一个种族”。

如果说棉纺厂在旧世界是敌托邦的象征,那么在新世界棉纺厂则被反复歌颂成为了乌托邦的灯塔。事实证明,为新英格兰纺织行业赢得广泛赞誉的许多特征——满眼鲜花绿树的厂区环境,整洁的工厂城镇,以及富有吸引力的年轻女工——都仅仅持续了几十年而已。但是洛威尔制造业体系还有若干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面,走马观花的访问者们并未对此多加留意,但是这些方面却留存了下来,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发展成为了所谓的“大规模生产”。洛威尔营造推广了一个愿景,其中的棉纺城镇社区不仅能够提振道德,还能启蒙文化。与此同时洛威尔还开发了一套廉价且标准化的生产体系。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洛威尔推广了以下理念:经济与社会层面的改良都可以通过技术先进的工业来实现。洛威尔一方面削弱了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恐惧,另一方面又将进步与消费品的高效生产结合了起来。通过这些做法,新英格兰纺织业不仅在巨型工厂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篇章,也在现代世界的发展进程当中保有了一席之地。*

*【关于新英格兰纺织工业的三部最重要史学著作全都出自女性之手,分别是卡洛琳.F.韦尔的《早期新英格兰棉纺制造:对于工业起源的研究》(1931),维拉.什拉克曼的《一座工厂城镇的经济史:对于马萨诸塞州奇科皮市的研究》(1936),以及汉娜.约瑟夫森的《金线:新英格兰的工厂女孩与巨头》(1949)。在当时,经济史(以及广义上的学术研究)还是男性专属的领域。或许是大量年轻纺织女工的存在吸引了这三位作者。用业内同行的话来说,这三位作者“扩展了由约翰.R.康门斯等人确定的美国工人阶级历史研究边界,这些人被业内称作这一领域的奠基人。她们的著作……提供了思考工人阶级历史的新方式……她们的视角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全都提出了涉及新英格兰资本主义与薪金劳动力早期历史的新问题。”早在资本主义历史成为最近的研究风潮之前很久,这三位女性就已经在这方面下手了。】

通宝推:尚儒,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