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瞎扯篇1——内心的小宇宙 -- 回车

共:💬16 🌺1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登上舞台的梯子(续2)

王安石在科举方面以经义策论替代诗赋取士的改革,其出发点是通经方能致用,诗赋之类的与国无益,而所谓的“通经”,“通”的自然是儒家经典,于是儒家从一种学术思想正式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此外由于“经”乃入仕的敲门砖,而经文又晦涩难懂,很自然的大量的注释解读之类的教辅材料应运而生,情况有点类似于今人不读《资本论》,只读学校里的马哲课本,教辅材料当中集大成者为朱熹的《四书集注》。

蒙古人灭宋过程中,遇到抵抗便屠城,但儒生、道士、和尚、医生、算卦的不杀,在打德安(大概江西九江那一带)时,“德安以尝逆战,其民数十万,皆俘戮无遗”,这俘虏里面就有一个叫赵复的儒生,赵复先是“以九族俱残,不欲北。。。欲投水而未入”,后来还是跟着蒙古人到了北方,此前,“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赵复到了北方以后,便将《四书集注》之类的东西也带到了北方,开始在北方流行。

蒙古人成立元朝以后,搞得是“外汉内蒙”,即形式上采取汉家体制,但在内容上仍旧实行草原政权的那一套,这比满人聪明,满人搞的是“外满内汉”,最后搞得老窝都没了。

“外汉内蒙”表现在科举方面,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蒙古人对儒家比较轻视,蒙古人是有国际视野的人,他见过的各种宗教多了去了,所以他认为儒生和和尚、道士以及其它宗教一样,不太明白儒家的另类,居然总是想搞科举做官;二是即使装装样子搞科举,儒生科举入仕的比例非常低,

太凡今仕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十一之;由儒者,十分一之半;由吏者十九有半焉。
三是科举考试不平等。按鲁迅先生的说法,蒙古人统治,被征服的越晚,地位越低,所以有四等人之说,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的)、南人,于是考试也分,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考《四书集注》,而汉人和南人除《四书集注》外加考程朱版本的《五经》。

蒙古人抽掉儒生科举入仕的梯子,差点没把读书人憋死,所以读《元曲》,能够真切感受到读书人对“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极具农耕文明鲜明场景的怀念,感受到断肠人的亡国之恨,好在蒙古人对文化的漠视,也带来对文化这种力量的无知,他们对办学校很开明,社学和农村蒙学在元代很普及,包括市井文化的发展,与儒生们所处的困境关系极大,而这些对赶走蒙古人应该起了不小的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