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5 🌺4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39子文纾楚05/05

《僖十五年经》:

徐人取舒。((p 0284)(05030003))(039)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p 0349)(05150001))(039)

《僖三年经》:

楚人伐徐。((p 0349)(05150002))(039)

《僖十五年经》: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p 0349)(05150003))(039)

《僖十五年传》:

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p 0351)(05150101))(039)

我的粗译:

四年后,我们僖公十五年(公元前六*四五年,周襄王八年,楚成王二十七年,齐桓公四十一年,宋襄公六年,陈穆公三年,卫文公十五年,郑文公二十八年,许僖公十一年,曹共公八年,蔡庄公元年),春天,因为徐国投向华夏诸侯,于是楚人去进攻徐国。这年三月,我们主上和齐桓公等多家诸侯在“牡丘”盟誓,重申“葵丘”的盟约,同时要援救徐国。随后,我们的卿孟穆伯(仲孙敖)率兵跟着各家诸侯联军援救徐国,但那些诸侯本人都去了“匡”等待战果。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曰: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丁未冬至,(实)建丑。有闰月。

杨伯峻先生注“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曰:

公孙敖,庆父之子孟穆伯也。杜《注》:“诸侯既盟次匡,皆遣大夫将兵救徐。”原分为三条,今并为一。

杨伯峻先生注“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曰:

齐桓夫人有徐嬴,则徐此时与齐为婚姻之国。僖三年《经》云“徐人取舒”,《诗•鲁颂•閟宫》亦云:“荆舒是惩”,则舒盖楚之与国,而徐为诸夏取之也。

“徐”(杨注:徐,国名,嬴姓。故徐子国在今安徽省-泗县西北五十里。#徐国本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昭三十年被吴所灭,楚迁之于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杜《注》:“防壅山水以灌徐。”此盖利用堤防以山水攻城最早纪载。),推测位置为:东经118.40,北纬33.35(泗洪县-半城镇,庄二十六年后)。

下面是徐国故城所在示意图(陈伟 《楚“东国”地理研究》 (p 04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徐子氽鼎(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的图片,出自《徐子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春秋-徐国-甚六青铜编鎛的图片,出自《春秋甚六青铜编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舒”(杨注:舒,国名,偃姓。《说文》作“𨛭[舍阝]”。舒,据文十二年《传》孔《疏》引《世本》,有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六名,恐皆同宗异国,统称之曰群舒,大致宗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而散居于舒城县、庐江县至巢县一带。#舒子-平者,平为舒子之名,春秋于所谓“蛮夷”之君多以“子”称之。宗为国名,宗子者,宗国之君也。宗国之地,杜《注》未言,顾栋高《大事表》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及庐江县东之古龙舒城之间,虽无确证,群舒之地固在今安徽省-舒城以及庐江县、巢县一带,宗国当亦在其间。#据顾栋高《大事表》,今安徽省-舒城县为古舒城,庐江县东百二十里,有古龙舒城,舒蓼约略在此两城间。),推测位置为:东经117.18,北纬31.20(庐江县-城池村西北古城遗址)。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宋”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卫”——“楚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4,北纬35.54(今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一带,冢上村北约两公里,僖二年——前658,封卫于楚丘。今卫王殿遗址,俗称卫王城)。

“曹”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11(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牡丘”(杨注:牡丘,据《方舆纪要》,即《齐语》桓公所筑之牡丘,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七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6.30,北纬36.58(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乡-台子高村西南200米处)。

下面是牡丘遗址的图片,出自《牡丘遗址_聊城茌平县牡丘遗址旅游指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匡”——“承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92,北纬34.40(睢县-匡城乡)。

“楚”——“郢”——“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葵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32,北纬34.67(民权县-林七乡-会盟台)。

下面是楚人伐徐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僖十五年经》: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厲。((p 0349)(05150005))(039)

《僖十五年传》:

秋,伐厲,以救徐也。((p 0351)(05150301))(039)

《僖十五年经》:

九月,公至自会。((p 0350)(05150007))(039)

我的粗译:

这年秋七月,为援救徐国,各家诸侯联军中的齐国和曹国部队又去进攻了厲国。

一些补充:

“厲”——“厉”(杨注:厲(厉),国名,惠栋《补注》以为即桓十三年《传》之赖,在今湖北省-随县之厉山店,此晋、宋以来之传说。王夫之《稗疏》则以为此又一厲,即今河南省-鹿邑县东老子所生之苦县-厉乡。以地理考之,齐移救徐之师以伐厲,《稗疏》之说较合。),推测位置为:东经115.55,北纬33.86(太清宫)。

《僖十五年经》:

楚人败徐于娄林。((p 0350)(05150011))(039)

《僖十五年传》:

楚败徐于娄林,徐恃救也。((p 0366)(05150701))(039)

《僖十六年传》:

夏,齐伐厲,不克,救徐而还。((p 0369)(05160201))(039)

我的粗译:

随后,因为徐人老想着各家诸侯会来援救,被楚人在“娄林”击败。

到下一年,我们僖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四四年,周襄王九年,楚成王二十八年,齐桓公四十二年),夏天,齐人进攻厲国,没打下来,只好转兵去救下受到楚人进攻的徐国,然后撤军。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夏,齐伐厲,不克,救徐而还”曰:

十五年秋曾伐厲以救徐,此又伐厲以救徐也。今年楚或又伐徐,《传》不书,盖省文。

“娄林”(杨注:娄林在今安徽省-泗县东北。),推测位置为:东经118.00,北纬33.56(朱山南,娄桥一带)。

《僖十七年经》:

十有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p 0371)(05170001))(039)

《僖十七年传》:

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p 0372)(05170101))(039)

我的粗译:

转过年来,到我们僖公十七年(公元前六*四三年,周襄王十年,楚成王二十九年,齐桓公四十三年),春天,齐人为徐国进攻了英氏,也是要报复娄林之役徐国吃的亏。

一些补充:

“英氏”——“英”(杨注:英氏,国名,偃姓,《夏本纪》“封皋陶之后于英”者。其地,洪亮吉《诂》以为在今湖北省-英山县东北,或以为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东南,而《汇纂》以为在今六安县。黄生《义府》竟谓英即偃,不可信。以齐人、徐人伐之,其国在安徽省-金寨县为较可从。齐师难以远至英山。《楚世家》及《年表》谓楚成王二十六年灭英。成王二十六年当鲁僖公十四年,则英已于三年前被灭,不知此年齐何以得而伐之。《楚世家•集解》引徐广说,谓英一本作“黄”,似《世家》之灭英乃灭黄之误,然《年表》各本无作“黄”者。岂成王灭英之后又复之耶?疑未能明。其后终为楚得。#英氏为偃姓国,当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与霍山县之间。一九七八年三月间,曾在霍山县东十六里大沙埂公社-黄泥塘发现鼎、壶、敦、盘等青铜器,或定为春秋时英氏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3,北纬31.6(六安西)。

本段反映子文(鬭穀於菟)指挥楚人继续沿淮河东进,批空捣虚,去扫荡淮河中下游以“徐”为主的夷人。这是子文重振楚国的第四个方向,进入了那时中原的南缘,但终因太远,没能达到目的。

————————————————————

《僖二十年经》:

楚人伐随。((p 0386)(05200006))(039)

《僖二十年传》: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鬭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p 0387)(05200401))(039)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sù)夜,谓行多露。’”((p 0387)(05200402))(039)

我的粗译:

三年后,我们僖公二十年(公元前六*四〇年,周襄王十三年,楚成王三十二年,齐孝公三年),随国统领汉水以东各家诸侯反抗楚国。这年冬天,楚国令尹鬭穀於菟率兵进攻随国,与随国达成了想要的和约,然后才撤军。

贵族们都说:“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随国遭进攻,都是他们不自量力。量力而动了,就没啥破绽了。好啊坏全在自家,关旁人啥事呢嘛!《诗》里说啦:“夜晚莫出门,露重草木深。”。)”。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善败由己”曰:

善败犹言成败。《周语上》云:“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晋语九》云:“朝夕诵善败而纳之。”《楚语下》云:“献善败于寡君。”诸善败皆此义。说详竹添光鸿《会笺》。

杨伯峻先生注“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曰:

《诗•召南•行露》。谓,奈何之义,例证见杨树达先生《词诠》。行,道也。《诗》意谓岂不欲清晨昏夜行走乎,奈路中露水多何。谓多露而不行,以喻有所畏则不动,量力而后动也。

《诗•召南•行露•首章(共三章)》:“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21))。

“随”推测位置为:东经113.20,北纬31.75(安居镇及其北面的安居中学之间)。

至此,楚国终于在随国面前翻了身,这是子文重振楚国的第五个方向,收服东面的近邻,鬭穀於菟(子文)完成了他的使命。

下面是楚国与汉东诸侯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图中六家可能的汉东诸侯之名称为蓝色,其他地名为棕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子文(鬭穀於菟)担任楚国令尹二十七年,然后把令尹之位让给了子玉(得臣,成得臣),不担任令尹四年后,他还曾出现在《左传》中,以后可能又活了一两年,在令尹子上(鬭勃)被杀之前当已去世,估计活了七十五岁左右。他执政期间,楚国一直走在上升路上。所以多年后,楚庄王还发话:“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他让出令尹之位,固然因为子玉(得臣,成得臣)家族势大而且立下大功,怕也是不再见容于已经长大的楚成王了。他的继承人子玉虽然开始几年东征西讨,收获不小,却在城濮撞上晋文公(晋侯-重耳),兵败身死,同时楚国受到重大挫折,算是运去英雄不自由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