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经》与《左传》中的无名之辈 -- 桥上

共:💬94 🌺5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太久远,几十年前炮党这方面可供参考——

春秋太久远,几十年前炮党这方面可供参考——

蒋介石私下如何对戴笠:痛骂罚跪 拳打脚踢

http://military.cnr.cn/jsls/xwdd/20140717/t20140717_515901594.html

蒋介石私下如何对戴笠:痛骂罚跪 拳打脚踢

蒋介石私下如何对戴笠:痛骂罚跪 拳打脚踢

http://military.cnr.cn/jsls/xwdd/20140717/t20140717_515901594.html

  戴笠处处用尽心机,就是在对蒋的称呼上,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也是他多年研究蒋的结果。蒋之称谓属下,或称官衔,或称别号,如称兄道弟等等,因人因时不同,皆有一定之规。比如,蒋对陈诚、薛岳、张治中、林蔚等人,是直呼其字,称辞修、伯陵、文白、蔚文等;对何应钦、李宗仁、张群、商震等人,则在字后面加一“兄”字,如敬之兄、德邻兄、岳军兄、启予兄;对李济深、程潜等人,则在字后面加“先生”二字,如任潮先生、颂云先生;对白崇禧、刘斐,就直呼其职衔,称白副总长、刘次长;蒋对冯玉祥在一般场合称“焕章兄”,在官场上则又称“冯副委员长”;对胡宗南则称宗南弟。独对戴笠,仅以抗战前戴兼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时的职务呼之,称之为戴科长,且沿习到抗故时期终不改口。这使戴笠听了,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亲切感觉。戴笠由此而体会到在称呼上,也是大有文章做的。经过反复揣摩研究,他对蒋的称谓也注意区别运用。一般来说,对与他同处平行地位的人,他大都呼蒋为“老头子”;对黄埔学生,他则呼蒋为“校长”;对军政大员及杂牌军将领,他呼蒋为“委座”;对国民党党务人员,他呼蒋为“总裁”;对其他人员及在公开场合演说讲话中,他统称蒋为“领袖”。

影视剧中,涉及军统的很多称谓不符合史实

影视剧中,涉及军统的很多称谓不符合史实

https://view.qq.com/a/20160724/019500.htm

最新文章光明网 [微博] 朱小平2016-07-25 08:05

我要分享

96

[摘要]不少影视剧动辄称“卑职”,这是错误的。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正式颁令,废止这一封建色彩浓厚的称谓,只称“职”。如戴笠写给蒋介石的报告,文末均署“职戴笠”。

影视剧中,涉及军统的很多称谓不符合史实

军统内外的称谓

文 | 朱小平

近年来,反映中共与国民党特务机构隐蔽战线题材的影视剧愈来愈滥,其中不仅严重胡编乱造我党隐蔽战线斗争情况,而且对军统、中统的称谓亦不符合历史。军统、保密局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是军队性质,有编制、有军衔。但内外有别,秘密单位并不准穿军服。

国民党军队等级森严,“官大一级压死人”。军官虽称呼士兵为“弟兄”,而士兵则需称呼上级为“长官”。下级军官称呼上级在职务后加“座”字以示尊重,如“团座”“师座”“军座”等,参谋长称“参座”,副职称“副座”。蒋介石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故高级将领称其为“委座”。国民党军队(含军统)设有组长、处长、局长,也均加“座”字。下级对上级无论口头或文字均在职务前加“职”,不少影视剧动辄称“卑职”,这是错误的。“卑职”原本是明代中下级武官对上司的自称,到清代文官也如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正式颁令,废止这一封建色彩浓厚的称谓,只称“职”。不仅口头,文字亦如是,如戴笠写给蒋介石的报告,文末均署“职戴笠”。国民党军公文至抗战后用“字”相称,以示尊重,如何应钦字敬之,公文即署“何总长敬之兄”。1947年后仿美军公文格式,此习惯才放弃。军统在公文习惯与军队一样,内部有自己的行文特点和口气。

一些反映我党地下斗争的影视剧,涉及军统和中统的称谓亦不符当时习惯。如军统人员对戴笠当面均称“先生”,背地称“老板”,称蒋介石为“大老板”。蒋介石因戴笠最初为南昌行营科长,所以一直习惯称呼他“戴科长”,有时为示亲近称呼他的表字“雨农”。戴本人是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按黄埔系习惯,一直称蒋为“校长”。戴笠与军统高层背地里称蒋为“老头子”,这也是黄埔系将领们的习惯称呼。戴笠对宋美龄无论当面背后皆称“夫人”。中统是按国民党党务系统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总裁”,一律称局长徐恩曾为“先生”。军统、中统下级对高层领导也皆称“先生”,如郑介民、唐纵。毛人凤职务不高,但因他在戴笠外出时主持工作,军统干部一律称他为毛先生,无论是任军统局主任秘书或后来继戴笠之后任保密局局长,下级皆称呼其为“毛先生”,一直没有改变。

蒋介石早年任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抗战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20世纪40年代末期又任“总统”,长期担任国民党总裁(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原称总理,因纪念孙中山,故改称“总裁”),兼职有黄埔军校校长等,因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总司令”“总裁”“委座”“校长”“主席”“总统”等。另外,国民党党政军各类人员对蒋的称谓也不同,如国民党元老一般称蒋为“先生”,党务系统一般称其为“总裁”,将领一般按不同年代职务称他为“总司令”“委座”等,而黄埔系将领自诩嫡系,一律称“校长”,蒋介石最爱听这一称呼。当然,杂牌系的将领是绝不如此称呼的。军统领导人如戴笠、郑介民、唐纵等为黄埔毕业生,也称蒋介石为校长。军统非黄埔毕业生者,如沈醉见到蒋介石,就称呼其为“委座”。国民党党务系统包括中统互称同志,老资历党务人员一般自称“兄弟”,对外称“调统人员”,而军统因自诩为“革命团体”,内部则互称“同志”。

戴笠对与他亲密者,如宋子文、张学良、汤恩伯、胡宗南等,则称兄道弟,或称表字,如胡宗南字“寿山”。军统其他人员称呼这些人,都按职务称,如对宋子文称“部长”、对张学良称“副座”等。唯独因胡宗南与戴笠关系亲密,军统特务无论高低,皆称“胡先生”。

抗战以后,军统开办了二十多期特工人员训练班,军统局内部称谓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训练班学员血气方刚,多有文化,不同于军统早期老特务。再因每期训练班,戴笠必兼主任。因花了大量心血,这一大批学员均受到戴笠的宠爱,抗战结束时有的学员已爬到少将级阶衔。这些学员很多都得到戴笠的器重,成为保密局和后来“情报局”的骨干。故这些学员自认为是戴老板门生,见到戴笠,必称“主任”而不称“先生”。见到其他曾在训练班担任过老师的军统高级特务,也不按例称职务而是称“老师”或“教官”。学员们也不按军统局的习惯互称“同志”,而改称“同学”。

军统分公开与秘密两部分单位,秘密单位不公开活动。公开单位的军统人员在外面活动时,也不会自称是军统局的。军统局的公开单位有军委会特检处(后改为军委会办公厅邮航检查处,这个处连军统内部很多人都不知道属于军统局单位)、卫戍区总司令部和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缉私署、货运局、警察局侦缉大队、兵工署警卫稽查处、长官公署第二处、中美合作所、国防部二厅、交警总队及国民党军队各级谍参情报军官、驻外武官,这些单位的军统人员对外只能自报所属的部门。军统局只有一个部门骄横无比,对外称呼自己是“望龙门的”!

军统局原有特务队,担负警卫等任务,抗战前皆为便衣。抗战后改为武装部队,着军装,正式番号为国民党军委会交通统一检查处第二巡查总队、军委会特务第五团等。军统内部称“特务总队”,下辖三个武装大队、一个便衣中队。它不同于国民党军队和机关中的特务团、营、连只担任警卫任务(国民党军队中有特务长职务,负责主管伙食生活),军统特务总队一部分人员担任军统局本部和戴笠、宋子文等公馆警卫,大部分任军统看守所、监狱看守。重要人物如张学良、廖承志、叶挺、杨虎城等“要犯”均由他们来看守。军统处决人犯也由他们来执行。尤令军统内部特务们心惊胆战的是特务总队行动组,这个组不仅在社会上可以公开搜查,执行抓捕任务;在军统内部,凡违反纪律的特务,无论级别高低,均由该组去拘捕扣押。因而在军统局内部有“锦衣卫”之称。特务总队还有自己的看守所,捕来的犯人都在此初审,然后才会根据案情转往白公馆和息烽集中营。军统局内部称此处为“小学”,后两者分别为“中学”和“大学”。返回腾讯网首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