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携笔从戎 行胜于言――清华大学精仪系国防生机16班访谈 -- 李根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欣赏】携笔从戎 行胜于言――清华大学精仪系国防生机16班访谈

学通社记者 徐勇 杨晶 刘晨昊

  

  “国防事业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祖国最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誓将个

人的理想和追求同祖国的命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6月9日,清华大学第二届61

名国防生向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递交了决心书。

  清华大学精仪系机16班便是这份决心书的发起者之一。机16班是总政治部委托清

华大学培养的第二届国防生班。他们2001年入学,2005年7月毕业。毕业后,3名同学

将直接到部队单位工作,其他28名同学保送清华大学或其他军队院校及军队科研单位

继续攻读研究生。

  机16班31名同学中已有27名同学入党。班集体曾连续两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甲级团

支部,多次获得校级和系级优良学风班、优秀党课小组、优秀社会实践支队等荣誉称

号,毕业前夕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班。

  这个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成绩突出的国防生班集体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记者

对毕业前夕的机16班同学进行了访谈。

  为什么报考国防生?

  当初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便有志于国防事业,还是更看重清华这块牌子?

  李志鹏:人一辈子不当兵,生活不太完整。国防生有部队纪律的约束,我也喜欢

紧张而严谨的生活。

  张美玉:我出生在贵州农村,从小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当初选择国防生可能是

出于年少的热血冲动,但经过清华这几年学习生活,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这不仅是个

人的理想,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

  耿立中:我是保送国防定向的。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非常兴奋。我对部队

也有朴素的向往,但当时还谈不上责任感、使命感。一开始家里不是特别同意,母亲

还为此掉过眼泪。我自己有这种朴素的愿望,军人这个职业是很高尚的。

  胡嘉:读国防生对我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我是调剂过来的。因为有轻

度近视,不知道能被录取为国防生。当时估计成绩能上清华,但父母都下岗了,家里

的积蓄只够我两年的学费。正在筹划借钱的时候,得知录取为国防生,父母和我都松

了一口气。

  刘泽新:我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经济上没有任何困难。我父亲最大的遗憾是没

当过兵,他特别希望我既能上好学校,将来又能当兵。来清华读国防生同时实现了我

的两个愿望。

初入清华感受“国防生”

  最初被别人称为“国防生”是什么反应?

  马磊:一开始听到“国防生”这个名字很激动,后来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有

人总觉得国防生的成绩比其他同学低几分。我心里也有一点自卑感。后来情况发生了

变化,社会上越来越所认可国防生。大家发现,想上国防生还真不容易。我弟弟想考

国防生都没考上。

  史辉(女):有幸成为一名国防生,我觉得非常光荣并且感觉到肩负的重担。这

是一个能够真正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真正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机会。

  周峰:我为我的国防生身份感到骄傲。纵观历史,走在时代前列的往往是那些价

值取向有背大众潮流的人,所以我选择国防之路,无怨无悔。

  刘泽新:这几年国防生的分数线越来越高,比清华的平均分数线都要高好几分。

刚到清华不久,于永波上将就来看望清华大学国防生。总政治部三位主任都来看望过

我们。这几年间见过的将军不下几十位,可见部队首长对我们的重视。

  耿立中:我们班没有北京同学,家都不近。当年第一次离开家,中秋节和国庆节

连在一起,很多同学都想回家过节。但班里决定集体过中秋,然后半夜跑到天安门等

着看升旗。同学们很兴奋。我的鞋都挤掉了,还是警察帮我捡回来的。

  胡嘉:第一次参加学校甲团答辩是一个周四晚上,当时很多同学都有选修课,但

同学们向老师请假后,全班都到了。我们拉起自己写的横幅“为学报国”等几个大字

,一起喊口号,气势都喊出来了!

在清华体味亲情

  刘泽新:当年要求9月5日报到,我8月30日就到北京了。行李不太多,有系里和

学生会的同学帮忙。穿着大背心大裤衩逛清华,心想:“清华真大啊!”能踏上这块

土地真是很高兴。

  刘志鹏:我是最后一个报到的,大家都帮我收拾行李,非常热情。

  张美玉:素不相识的学长带着我办各种手续,户口、餐卡、银行卡等等,一两个

小时也喝不上一口水。在清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特别好。

  耿立中:我入学时刚满16岁,是父母送来的。接待我的学长对我说:“这么大了

还离不开爸妈。”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自立了。

  刘泽新:系里为我们班配备了最强的辅导员,一般是一个年级一个辅导员,为国

防生则专门配备一个辅导员。班主任关佑江老师也特别关心我们。

  胡嘉:班主任关老师和辅导员闫聚群老师对我们影响非常大。他们为我们倾注了

不少心血。关老师对我们除了师生情,还有母亲般的关怀。闫老师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也永远是我们的大哥哥。他对学生特别严厉,一开始我们都不大适应。可逐渐明白

他都是为我们好,慢慢地就上升为亲情了。

  李志鹏:辅导员就像司令员,对我们严格要求;班主任则像政委,对我们关心体

贴。“司令员”和“政委”配合得非常好。

  张美玉:我们班男女生之间也是非常团结和谐的。有一年男生节,我们班的5位

女生为26个男生每人绣了一件十字绣,太珍贵了!

  马磊:能遇到这么多好相处的女生,真是不容易。别看只有5名女生,在国防班

里已经是“空前绝后”了。

做大事要上大舞台

  解波:辅导员闫老师常说,我们这群人不是可以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我们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胡嘉:推研(即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想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征求

闫老师的意见。他就问我,你们人生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享福就留在东部地区

,如果要做大事就要上大舞台,到西部去。

  我作为班上最早的党员之一,在工作选择的问题上,应该做出表率,应该把国家

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西昌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它却是一个有

事业的地方。毕竟,卫星发射是军队最尖端的科技之一,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有志青

年投身其中,这就正好为我发挥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所以,我为

自己的选择骄傲,也为将来充满了信心。

  刘泽新:推研阶段,系党委副书记熊剑平老师多次请部队单位向我们介绍情况,

为我们答疑解惑,工作非常细致。

  陆军辉:校党委书记陈希老师、副书记杨振斌老师都与我们班座谈过。陈希老师

鼓励我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李志鹏:杨振斌老师说过,年轻人别磨磨唧唧的,跺跺脚就走了。

  解波:我们班女生安平说,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陈希老师说,不要老把自己说

成是金子,要把自己当作麻袋里的一个土豆,要做第一个滚出麻袋的好土豆。

  刘泽新:学校领导对国防生的认识比我们看到得远,高屋建瓴。我当时觉得直接

工作也可以,读研也可以。后来国防科大管理学院表示可以接收,我就决定去那里读

研。

  刘会龙:我一开始不想读研,一个人一生也不长,不能老待在学校读书。后来听

老师说,要更好地为国防事业服务还是应该读研。我就选择去四川绵阳空气动力中心

读研,又等于直接参加工作,满足了我的愿望。

  张美玉:我最后选的是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舰艇作战指挥专业,学成后到海

军基层连队去。作为工科出身的学生,技术占优势,选择搞科技也意味着将来的工作

待遇会相对稳定舒适,这也是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的一条路,但在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

和我军未来的需要后,感觉到中国未来的国防不仅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技骨干,同时

也需要优秀的指挥官。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指挥员这个岗位,这样就坚定地选择了它

  至于为什么选择海军,我分析了我军未来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国防力量主要有陆

军、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以现代战争趋势来看,二炮是战略武器部队,而且二炮

官兵的文化素质也是全军最高的,陆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消减,海、空

军重要性逐渐上升,而我国在这两个军种上都相对较弱。所以我觉得作为清华的学生

有责任到我军目前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选择海军也许会相对苦一点,但咱们年轻人

不正是不怕苦吗?

党支部建在班上

  刘泽新:我们班入学的时候就有6名党员,占全班人数的20%,而清华每年本科入

学的新生党员比例差不多是10%。选培办和学校在招收国防生的时候对思想政治素质

是非常看重的。

胡嘉:据我所知,我们是精仪系有史以来第一个建在班上的党支部,现在已经有27名

党员,其他4名同学也都是入党积极分子。

  刘泽新: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党员比例?因为我们是到人民军队去,要坚持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

  耿立中:我们是国防生,我们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学校和

系里对国防生党建工作也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从组织上、经费上都给予非常大的支持

,使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马磊:党支部注重“帮扶带”,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李志鹏:学校每批党课学习名额都优先照顾国防生,鼓励国防生主动承担党课的

组织和讨论工作。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开展自我教育,收获很大。

  张美玉:作为一名国防生,作为一名准军人,在校学习期间,我在思想上用军人

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作为社会主义的

军人,我们是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的,我们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社会主义

军人可以把忠于党和社会主义、报效祖国和人民融为一体。

巾帼不让须眉

  耿立中:我们班的女生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班长期保持学习成绩第一

的胡颖,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5名女生中3名留在校内读研,2名去国防科技大学读

研。

  刘泽新:我们班女生的精神状态让陈希老师都感到惊讶。史辉同学在与陈希老师

的座谈时提出希望读博,学校经考虑决定又给我们一个名额,我们班便有六个同学攻

读博士学位。

  李志鹏:史辉当时说,我们女同志到部队会有特殊的压力,但是我们非常想做出

一番事业。这时,杨振斌老师加上一句“女将军!”史辉说,她认为要更好地为国防

事业做贡献,读博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我们班女生啊,豪爽!

  史辉(女):一个拥有独立性格的人,必须具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

,而大学正是将这些观点发展定型的阶段。我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是看他为祖

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而不是看能否赚大钱、当大官、掌大权,这些仅仅是表面

的东西。我即将入伍,并同时作为一名学生留在清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双重的身

份对我的要求更高,我要保持一个学生在思想上的纯洁性,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继续下

一个阶段的学习。

  胡颖(女):回首大学四年,很庆幸当年走进了清华,清华的点点滴滴是我一生

都很难忘的。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牢记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

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采访手记:国防生是可爱的普通人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群热爱国防事业、投身国防事业的年轻人。记者与他们是同龄

人,共同生活在美丽的清华园,对“国防生”这个名字虽然并不陌生,但是很长时间

对他们都怀有一种神秘感。国防生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在清华学到了什么?他们将

来是到基层连队去,还是留在部队的科研院所里?……

  带着一张长长的问题单,记者来到精仪系会议室,与机16班同学访谈,发现他们

是执着而理智、勤奋又务实的人,是普普通通的清华学子,但是他们的肩上又承担了

更艰巨的责任。洋溢在他们身上的朝气、英姿勃发的锐气与他们谦虚的笑容给记者留

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采访结束,笔者有几点感受不吐不快:

  国防生不等于贫困生。虽然有些同学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有些甚至较为困难,

但促使他们报考国防生的决不是为了给家里省钱,更多的是对国防事业的朴素向往、

对军人身份的认同。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基础,便不可能有今天团结奋进的机16班。

  国防生的出路很宽。他们可以直接去部队工作,也可以申请在本校读研或者部队

院校、部队科研单位读研,既可以选择留在东部较发达地区,也可以选择去西部欠发

达地区。机16班同学大部分选择在读研之后到西部地区的部队单位、科研机构工作,

这是他们理智而慎重的选择,是着眼于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决定。在条件相对优越

和条件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之间,他们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国防生也是普通人。机16班同学大都20出头,他们有其他学生一样的爱好,踢足

球、打篮球样样没落下。他们要考虑父母的晚年生活,投身国防事业,不能随便回家

,这种牺牲是巨大的,但他们都得到了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胡嘉同学的父母就表示等

他在西昌工作稳定下来就把家也搬过去。多么崇高可敬的父母啊!

  在爱情方面,张美玉同学也是令人羡慕的。他说:“有一种说法,‘三种男人不

能嫁,出身农村的、军人、海员’,因为跟这三种男人在一起今后生活相对会苦一些

,而我三者集于一身,找女朋友还是不容易的。也许是我的幸运吧,让我在选择了自

己的事业后遇到一个好女孩,她很理解也很支持我的选择。”

  李志鹏同学说,有人问他:你们毕业后要到部队工作后几年后才能出来啊?他说

:“不知道,因为我没有想着要出来,也自然没有关心这个‘几年’的事情,我热爱

我将来要为之挥洒青春汗水的这个大舞台。”

  机16班同学的身上体现了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传统,他们无愧于“国防生”

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编辑 魏磊)

关键词(Tags): #国防生#清华大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