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香港完了,30年内没有爬起来的机会 -- 给我打钱87405

共:💬30 🌺15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语言的重建

语言的重建

需要说明的是,我现在修正了我的一个看法:

知识、方法和思想,处于“同一个频道”。“另一个频道”中最为重要的是:(行为和思维)方式。

那么,在这里,方法和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方法是外部的,可以传递的,而方式是内部的,属于自己的,是练习而成的。

若按通俗说法,我这里说的方式,就是指习惯。但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习惯并非是好习惯是万能的,坏习惯是万不能的,习惯与非习惯本身是一种组合,如阴与阳。

譬如,有人之习惯导致其轻易接受了“物竞天择”,第一,他没有注意到,达尔文原本已经说明,这是一种猜想式解释,第二,他没有严谨的去剖析“物竞天择”是否正确。实际上,可有另一种假设性解释:每一物种,都有其寿命。而环境的影响,只是在程度上或缩短或延长该物种的寿命。也就是说,并非是因为什么,所以导致了某物种的灭绝,而是该物种本来就会“自动”灭绝。因为什么,导致这一进程加速或变缓了。第三,他随意推而广之,将生物学的猜想式理论推广到人类社会。

然而,在更高的层面,也就是基于全人类来看,我们却很难说,这是一种坏习惯,故我更倾向于描述其主要特征,而不去所谓的定其性。实际上,像我这样的,不定其性,只描述其主要特征的习惯,也是一种代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是就全人类而言,有各式各样的习惯。某种习惯在某个条件下,或是保命的绝招,在另一个条件下,或是一道催命符。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我对人类的语言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因为人类的语言太喜欢定性。譬如,我不得不用混乱期这三个字来描述接下来的阶段——混乱期只是我在借用,有人因此死了,我并不觉得是坏事,有人因此活了我也并不觉得是好事,对我而言我要表达的是“这样了”、“那样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没有定性词,将信息进行浓缩,我们又如何快速传递大量信息呢?因此,在接下来的阶段,我们人类可能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一种新语言:可以极快的传递大量信息,而无需或者较少的使用定性词。

我们人类,之所以从混沌走向阴与阳,本质原因是信息大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压缩,压缩之后,就会出现定性词,我们用一种“性”来代表我们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在传递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扭曲。长久下去,就必然会形成巨量的偏见与误见。可以说,信息阶段(我更喜欢描述成工业时代的信息阶段)将人类语言的这一弊端彻底暴露出来,因此,人类语言也到了必须重建的地步。我们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偏见与误 见,就是因为我们人类旧有的语言,已经无法应对超量信息了。数学之所以难学,核心在于其语言高度压缩,甚至可以说,已经人类目前可压缩的极限了。

正因为如此,人类语言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压缩法”必将被重写。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将工业时代的信息阶段描述成“祸从口出”阶段,但我们无法从普遍意义上要求所有人管好自己的嘴,因为这不是嘴的问题,而是旧语言让我们的多数人的脑子变糟糕了。正如旧的取水排污方式让城市饮用水、让河流变糟糕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本机理,恐怕就是:信息在不断扩张,而语言的根本方法“压缩法”却没有本质上的变革。

这将是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所谓危机就是有危有机,可能我们所有人,早已经感受到语言的压缩性(既习惯于用某一定性词来概括性的传递其实是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所造成的不便——而从今天的情况看,已经不是不便了,而是制造出了仇恨。就像当初人们习惯的从上游取水在下游排污那样,尽管人们或许会问,这样做真的没有风险吗?但由于当时的危,不突出,不显著,不频繁,而被人所忽视。今天,语言之危,已然开始爆发。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但我坚信,语言之机,也随之而来。

旧语言所使用的“压缩法”如杀鸡刀,如今已然杀不了巨量信息这头牛了,人类,必须创造出新的杀牛刀。

最后,我还是想推荐阶段性的自保法:煮沸、稀释以及泡茶。

所谓煮沸,就是要认真辨析所得信息,要仔细筛选所发信息。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煮制。

所谓稀释,就是要读好书,交良师益友,用有益的信息来对冲有害信息的危害。

所谓泡茶,就是指不要“速溶”,而是要泡一泡,要一停二看三通过式的走一道必要的流程。

最后 我想说的是:如果自己或者亲朋好友,不幸中招了,譬如得了抑郁症,譬如上街成了暴徒,不要责备自己,不要怪他。这都是命。

事情太大,许多人恐怕无法挺过去,能活下来,就是上苍眷顾。

因为不排除另一种方法:人类自动减员。自动修复鸡刀杀不了牛的问题。

而在我来猜想,人类可能 在这300年里,出现多次大幅减员的情况,即便最后发明了杀牛刀。或许将减员至25%。我认为,至少会发生一次大幅减员。因为语言的重建,不是某个人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某几个人可以完成 的,语言,是所有人的智慧结晶,并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在新语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人类至少要经历一次大幅减员,2个里面,只有1个能活下来。

举例说明:人类目前 的语言造成的偏见与误见

比如,当我说混乱时,听者头脑中会出现什么呢?用叉子吃米饭,下句不接上句,一会觉得股票要涨三秒之后觉得股票要跌……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混乱就会引发重视,重视了才能去解决它。

又比如,当我说快乐时,听者想到了什么呢?笑逐颜开、手舞足蹈。但我想表达的是:我心安理得的接受酸甜苦辣咸。

现在意识到,偏见和误见是如何形成的了吗?非常多,极多。因此,当信息达到某个程度之后,量变引发了质变,人类将变得极为狂暴、激动、消极、沮丧、绝望……总之,会往两个极端发展。因此,人类大减员,恐怕难以避免。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早已体会了:越说越拱火,故劝架的总会说“大家都少说两句”。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语言之危,来了,爆发了,即将全面爆发。可能 引发核战争,或者其它什么别的。现在后悔来不及了,太晚了。面对它吧。

旧的语言工具已经应付不了如今的巨量信息,而语言的升级需要太长的时间,怎么办?难道让大家闭嘴,把光纤剪断,搞舆论管制?这都是不可能,也不可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减少信息量,然后获得时间去升级语言。怎么减少信息量呢?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减员,人少了,信息自然就少了。因此,出现大幅减员的概率非常高,接近100%。

另外,我想谈一个浅见。

那就是,中国与西方在遇到危机时,似乎自然而然的反应是恰好相反的,中国往往是增员,而是西方则是减员。或许正是这个缘故,中国和西方的发展期,正好错开了。比如,西方社会早已出现少子化现象,中国平均水平来看,人口数量整体是在增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还不知道 。我只知道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多样化,似乎是必然存在的。

或许,这就是自然的分工吧,中国得危时,西方得机(譬如中国从元起,就饱受外族入侵之害,而西方进入启蒙时代,之后科学大爆发,进一步出现工业 革命);西方得危时,中国得机。

但根据我对世界历史的总结来看,尽管二者总是不同步,但仍然有【叠加期】,往往是“席卷重要地区或全球的重大事件”,譬如之前蒙古席卷亚欧大陆,又如一战、二战几乎波及全球,又比如现在的骚乱、暴乱几乎辐射到了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过了这个叠加期,双方似乎会各走各的路。

嗯,美国人总结,美国自1950代起,就变坏了,而我们,刚建国。非常有趣。也就是说,1950年,若是0度,那么美国就是余弦,取最大,而我们是正弦,取最小。目前,45度。不对,是44度,美国目前 比中国大。若2年算一度,建国90年,到2039年,正好45度。这个时间点,跟我用其它方式分析出来的重大时间点,不谋而合。接下来20年,最艰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