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们:刘东生 -- 给我打钱87405

共:💬28 🌺17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体无解

今天我问女儿:“如何测量一座山的高度?”

她想了一下,觉得没有办法。我告诉她我小时候的构思:在气球上系一根绳子,绳子下面挂一个重物将绳子拉直,再将气球放到跟山峰齐平的高度,这样,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山的高度。是不是听起来滑稽?理论层面它是成立的——比没办法要强。

人做一件事,总是需要先产生一种构思,然后将这构思变成现实。37岁那年,刘东生去了三门峡,他是带着任务去的:要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建设问题,就需要调查地质情况。然后,他注意到了黄土剖面有两层不同颜色的土壤,一层红,一层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他成了黄土之父。

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人类想不出来的办法——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一个人,遇到事,总是束手无策,说明什么呢?说明他的大脑根本就不转。

比如,如何逃离太阳系?给地球装一个推进器,开着地球走。或者是用某种办法让人处于真空或者接近真空的状态,这样,人就有可能像病毒那样,“假死”过去,一旦条件合适,人还是会像病毒那样复活过来。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人类,却有可能适合用来寻找地外适宜居住的星球。如果整个宇宙中再也找不到像地球这样的星球,怎么办呢?我以为,凭借今天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来看,或许可以用原子弹,将某个星球“炸”成宜居星球——改变该星球原有的大气结构。思路多得是。

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同类,却似乎没有思路。

如何叫一个人成为一个踏实勤奋的人,既解决了他的空虚无聊,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路,完全是在胡搞。从主观愿望,也就是以目的论来看,成功率为0。

我在很多时候猜测,在微观层面,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结果完全是随机的。于个体,教育的成果,就像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那样。教育,只能在宏观层面有所斩获。

这可能是家庭可能会彻底解体的根源。

我有一次跟女儿聊起教育的历史演化。她非常惊讶。她没有想过,曾经,教育是只传亲人不传外人,只传子不传女,她想象不出来曾经老师的地位有多高,高到可以随意处置学生。这个话题是从“大丈夫”聊起来的。我猜想,景春是虚构出来的学生,他表达的方式换个角度来看不太合适,孟子在前半段攻击意味很明显:“你说的算什么?小学没毕业是吗?”从贵族发展至士族,再发展到科(举)族、(高)考族,这一路下来,教育不断的进入民间,不断的“破坏血缘关系”,不断的“拉近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不得不猜想,或许家庭关系最终会被摧毁,传统亲人的概念会退出历史舞台,所有成年人都是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这样,教育就宏观了。

因为我们,至少目前,没有教育个体的思路。连思路都没有,还谈什么?

我们教育的手段,从多数人角度来,归根结底,就是限制这些个体的活动空间(物质和精神面都有)。当全人类不断的将能量吸收进来之后,我们在缓慢的从固态向液、气发展。可能今天的情况,就像温度达了熔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固液共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