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质行业轶事(七)

地质队及其周边的生态二

大招工后的几年时间里,用父亲日记中的话讲,地质队迎来了一个虚假繁荣期:

从家庭角度上讲,大招工后,因为家里职工多收入高,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导致地质队周边逐渐形成了以卖各种农副产品和百货为主的隐形市场——在70年代后期农民还是挑着担子来卖东西,顺便换点粮票。到80年代初期就干脆形成固定的集市,只是各地叫法不一——内蒙叫那达慕大会,山西叫二人台集市,甘肃和宁夏干脆就叫各种地名加集市——大一点的集市上不但卖东西,还有杂技表演——俺记得有一个杂技团的宣传画上说,他们有人能把头弄下来再按回去,还有画面——在那个没ps的年代,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一段时间内,俺和小伙伴茶余饭后的主要讨论内容。

此外,由于经费充足和人力资源丰富,也使得规模大一点的地质队,自然衍生出了很多附属单位,例如甚至有比乡镇卫生院规模还大的卫生所,学校,电影院,冰棍厂,商店,理发店,柴油发电厂,甚至是汽修厂和修配车间。这些单位里并非都是有编制的人员,没被招工的职工子弟也以集体所有制的形势,在其中工作,拿工资,被称为“大集体”。

这些大集体最初都只对内营业,从80年代开始慢慢开始对外营业,最初都能盈利。不过随着人们发现这是教育资源匮乏环境下,孩子的一个出路后,大家争先恐后的让孩子辍学加入其中——大量的、来自职工子弟的过度冗员,这些大集体单位开始亏损。职工子弟无法辞退,为了发工资,只好用主业经费来弥补。

大家都知道,60至70年代中国有一个生育高峰,前面开了口子,队领导就很难拒绝后面的、更多的职工子弟进入这些集体单位——事实上,队领导对众所周知的恶劣教育环境心知肚明,因此面对多年来一起在山上喝风的兄弟,难免有些愧疚,因此也很难拒绝他们和他们手中的礼物。

于是这些单位的冗员越来越多,主业经费也被越占越多,到85年前后,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

但,由于国家持续的财政投入而自然形成的,以地质队为中心的、往往在地图上并不存在的小城镇,此时开始初具规模,包括做用铜壶换粮票生意的、不远千里来此定居的浙江人在内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的地质队职工是周围的农民,包括供销社镇政府派出所等地方单位职工羡慕的对象——收入高且稳定不说,惹事了也不怕,背靠一个庞大的家庭式的、有一定特权的单位,要打架可以瞬间叫一群小伙伴,打架进了派出所队里会派保卫科去领人,人面广家里有地位的职工子弟甚至可以看电影不掏钱,冰棍白吃,优先买紧俏商品——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镇上到处都是自己人。

于是,有人争着攀亲、结亲家,有人巴结商店营业员以期搞点紧俏商品,有人贿赂卫生所的大夫开药出去变卖获利,也有人也想让子女进大集体赚钱。。。

主业的劳动纪律也因此逐渐废弛——过去你是地质科长,只需考虑工作效率,但现在你要处罚一个科员的话,就得考虑处罚他后,他在子弟学校的老婆会如何对待你的子女,他在商店的小舅子会如何接待你那去买东西的老婆。。。

父亲的日记中说,地质队这三十年的历程,仿佛重现了部分人类社会的演化史,“人类社会的关系架构仿佛重建了一遍”。

在这种情形下,改革,其实在基层是十分受拥护的。只不过基层所设想的改革目的,跟上面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俺会好好跟母亲聊聊,酝酿几天,在下一篇的地质队及其周边生态之三中,尽量客观的还原当时的情形

通宝推:尚儒,达雅,楚庄王,心远地自偏,史文恭,朴石,jhjdylj,唐家山,三笑,青颍路,陈王奋起,西安笨老虎,白玉老虎,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