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莎士比亚不仅很深刻地塑造了麦克白这个弑君者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描写麦克白的悲惨下场,清晰的传达了一个观念,即王冠有风险,弑君要小心。
这个观念后来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麦克白成了诅咒的代名词,据说现在排演这个剧时,参演者还不能说麦克白三个字,不小心说了,要赶紧搞个仪式,将诅咒驱除掉
(总觉得英国王室能够保全,莎士比亚在西方被捧的那么高,与这部戏有关)。
贾充也是一位弑君者,虽然不是他亲自动的手,但比亲自动手似乎还恶劣。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尽管曹魏势力反扑不断,但在血腥清洗和刻意拉拢之下,基本控制了局面,到司马昭掌权时,史称高贵乡公的在位皇帝已完全在其控制之下。
高贵相公虽是傀儡的命,但有一颗不愿当傀儡的心。
14岁即位,18岁时,很多地方发现井中有龙,于是群臣以为是吉祥之兆,小伙子说蒙谁呢,“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意思是皇帝我就是困在井中的龙,很不好。
第二年5月,小伙子在“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的形势下,其实就是提心吊胆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了,决定来个鱼死网破。
他对身边三个人讲,“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三个人当中一个劝他不要冲动,另两个赶紧跑去向司马昭报告。
《晋书》载:
关键时刻,贾充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小伙子也死的很惨,估计苏轼之所以对贾充咬牙切齿,也源于这一段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