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以八十年代末出生的北方农村留守儿童身份诉说自己的心结 -- 前行的卑微者

共:💬35 🌺597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区差别很难消灭

留守儿童确实是悲剧,我的家乡温州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我们那里主要分三类,一是父母在国内各地务工经商的,二是世界各地务工经商的,三是偷渡出国务工的。

一的相当一部分孩子也留在老家,原来要吗祖父母抚养,要吗寄宿在老师家里,我们那里的老师在90年代的时候往往造一间四层楼,下面两层自家住,上面两层学生住,雇一个保姆煮饭,寒暑假的时候孩子去找父母。现在当然住寄宿学校越来越多。

二的话看国家,意大利的福利比较差,绝大部分小孩带回国内抚养,情况和一类似,只是父母可能最多一年回来看孩子一次。

三的话在80,90年代比较多,现在比较少了。当年由于国内和西方国家的收入差距很大,福建,浙江温州和广东部分地区不少人偷渡出国。往往是一家的男人先出去,但是那时候弄身份特别难,女人也想办法偷渡出去团圆。孩子当然只能留在国内,一直等到父母搞定身份,这有可能是三年,也有可能是十年。

但是80,90年代我们能通过本地城镇化达到快速经济起飞吗?我觉得很难。首先当年的基础设施很差,只能保证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以我的家乡温州为例,七山二水一田,粮食刚刚够自己吃,不能指望农业致富,所以发展工商业是唯一出路。但是温州资源很少,没有原材料和能源,都要从外地运过来。可是的交通运输极端不发达,铁路98年才通车,大宗货物如煤炭靠轮船,公路靠104国道线,路况极差。客运的话海轮到上海22小时,长途车到杭州13小时,到金华8小时。就算我们生产出了产品,也必须拿大部分去外地卖,因为本地太穷了,当时温州辖二区,一市,七县,这里包括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海岛县。总结起来,要发展只能靠工商业,还必须两头在外,鉴于交通设施非常落后,有一批人必须离家经商务工,否则没法发展。

其次80,90年代全国都要发展,投资有限,只能集中在某些地区。这方面论述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通宝推:朴石,审度,普鲁托,田昭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