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4:创,劈

“刀”这个字,《说文》说“兵也,象形”,不过最初的“刀”恐怕只是工具,未必就是兵——武器。下下图中是原始的石刀,看那样子,也只是工具,而不是武器。其实,现在的“刀”也大多不是武器了。

《说文》还说“凡刀之屬皆从刀”,《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刀部的字差不多全是动词,表示用刀的动作。……只有少数形容词是关于刀的质量的。”。

以“刀”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有三十个。主要是动词,表示的是使用刀或某种带刃工具的动作,有“切”和“割”、“刊”和“刻”、“刮”和“削”、“剃”和“剪”,以及“刑”、“刽”、“划”、“劈”、“创”、“刘”、“剔”、“刨”、“删”、“判”、“副”、“刹”、“剖”、“剥”、“剂”、“剿”、“剩”;形容词有关于刀质量的“刚”,以及关于刀一类工具所产生后果的“剧”;名词有“剑”、“则”、“券”,都是刀的变形。

“刀”这个部首有点格色,不肯像一般部首那样站在声旁左边,总愿意跑到声旁右边,还变形为立刀旁“刂”,让人不好认,好比“创”、“副”和“刊”,都是这样;但也有个字,“刀”在那里是站右边,而且没变形,就是“切”;还有把声旁顶脑袋上的,同样没变形,好比“券”、“剪”、“劈”。

“刀”字、“加”字、还有包含“刀”的“分”字和“刃”字的图形,都在下图中。“刀”在左上角,“刀”下边是“分”,“分”下边是“刃”,“加”则在右下角。您可比较下下图以及更下边那些图中的那些真刀,看看“刀”字图形对应的是哪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24

然后说“创”。“创”这个字,是简体字,繁体是“創”。《荀子•礼论》有“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杨倞注:“創,伤也。”;这是打《说文》里来的,《说文》里也说,“創,伤也”。可“創”这个形声字是后造出来的,原先表示这个意思的是“刅”,《说文》不仅同样说了,“刅,伤也”,而且接着还说,“或从刀,倉声”,这“或”,正是“創”。

被“創”取代后,“刅”就很少抛头露面,只在两个常用形声字中当声符,就是“梁”和“粱”,但发音已不一样。说实在的,简化字真应该把“創”简化为“刅”而不是“创”。

至于“倉”,“甲、金文象仓形,中有门户,以进出粮”(《汉语大字典》),其含义与“創”不沾边。因此“創”字不是孳乳字,而是后起的、单纯的形声字。“倉”字、“創”字以及“刅”字的图形都在上图中,“倉”在“刀”右边,“創”在“倉”下边,“刅”在“創”下边,“刅”字还可对比它左边“刃”字的图形。再多说一句,没把“創”字简化成“刅”,也说明简化字方案是建立在约定俗成基础上的。

这个“伤也”的“创”——“創”,古时候比现在用得更频繁:

例如当名词用,读chuāng,有《战国策•燕策三》中的“秦王复击(荆)轲,被八创”,以及《礼记•杂记下第二一》中的“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

例如当动词用,读chuàng,有《书•益稷》中的“予创若时”,孔传:“创,惩也。”,孔颖达疏:“惩丹朱之恶。”,又有《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二十六》中的“身无所咎,行无所创,可谓荣矣”。

不过还有另一个“創”,也读chuàng,后来用得更多,是从无到有的意思,好比《周礼•考工记•总目》中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论语•宪问》中的“为命,裨谌草创之”,【晋宣文舞歌二首】【羽辞舞歌】中的“神农教耕,创业诚难”。

这个意思的“創”其实和另一个用“刅”当声符的字“刱”是异体字,《说文》说“刱,造法刱业也”,又说“从井,刅声”。也因此,上面两个不同意思的“創”字并非同一个字,只不过后来造形声字时撞车了,造出来一对双胞胎。

但无论哪个“創”,《说文》都说是“从刀,倉声”,所以“倉”——“仓”就是这二而一的“創”的声符,这个声符能发四个音:cang、chen、chuang、qiang,其中发qiang那个音的常用字最多,其次才是cang,再就是chuang,而发chen那个音的只有一个“伧”——“傖”,读轻声chen(例如寒伧),还读cāng,不是常用字。

再说“劈”,这是用“刀”的动作。有小刀,“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白居易【浔阳三题•湓浦竹】)。也有大刀,“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这个“劈”还可引申到与用刀类似的结果,好比“足踵跖劈”(《吴越春秋》),又好比“手脚生皴劈”(张孜【雪诗】)。再一方面引申到不用刀用雷,天打雷劈,如唐-李晔【咏雷句】“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另一方面又引申到正冲着,像是“佳人嗔不语,劈面噀丁香”(宋-邓肃临江仙——九之七),除了这劈面,还有劈头盖脸。

另外,“劈”也可以是用手分开,好比皇甫松【竹枝(一名巴渝辞)】中的“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不过既然用手,那这个字的部首就不一定再用“刀”,所以东晋-曹毗【诗】中有“分风为二,擘流为两”,用的是以“手”为部首的“擘”,但注释中提到:“纬略”作“劈”。——从中可见,“劈”和这里的“擘”(bò、bāi)有时能互相替代。《说文》又说“擘,撝也。从手,辟聲”,还说“劈,破也。从刀,辟聲”,两字都以“辟”为声符,可见两字的读音曾经很接近。

“辟”这个声符能发五个音:bai、bei、bi、bo、pi,但主要是pi 和bi 这两个音,一不送气一送气,是一对。

“辟”字和“劈”字的图形也在上图中,“辟”在右上角,“辟”下面就是“劈”。关于“辟”这个字,《说文》说“法也”,又说“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其图形中左侧是一个跪坐人形,屁股下面我估计是块石头。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提出,“辟”右侧的“辛”也是一种“刀”,是古代行黥刑的“曲刀”。那么,“辟”这个简笔画画的就是,用“曲刀”对一个坐在石头上的人行刑。所以后世死刑也叫“大辟”。

“法”和用刀的动作毕竟隔着一层,因此“劈”是个单纯的形声字。

下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潜山县-薛家岗遗址出土新石器时期九孔石刀的图片,出自《新石器时代-薛家岗遗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营盘梁院落北门外祭祀坑出土大玉刀的图片,出自韩宏《黄土高原发现超大型聚落遗址》文汇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商代龙纹刀的图片,出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汉代环柄刀的图片,出自《环柄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声符“倉”和“辟”主要读音位置图,黄色的是声符“倉”的三个主要读音,蓝色的是声符“辟”的两个主要读音,图中“倉”的读音相对分散,而“辟”却是两个读音并肩而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4

————————————————————

下面是9个以“仓”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仓”这个声符能够发的4种不同的声音:

仓cāng创chuāng-chuàng抢qiāng-qiǎng苍cāng呛qiāng-qiǎng沧cāng枪qiāng疮chuāng舱cāng

cang、chen、chuang、qiang。

下面是9个以“辟”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辟”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辟”这个声符能够发的5种不同的声音:

辟bì-pì僻pì劈pī-pǐ壁bì避bì臂bei-bì璧bì譬pì霹pī

擘bāi(掰)bò

bai、bei、bi、bo、pi。

下面是31个以“刀”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仓”和“辟”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3个常用字:

刀刊刑划刚则创刘删刨判刮刽刹剂刻削剑剃剔

剖剥剧副剩割剿

切券劈剪

仓舱辟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