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谈《九月》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61 🌺69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个人不这么理解

怎么说呢。

前段时间讨论陈寅恪,提到陈寅恪有一个“诗史互证”。

怎么理解这个“诗史互证”呢?很多人呢,还是把诗歌做为和历史相互验证某种“事实”的史料。

其实呢,“诗史互证”更多是偏向观念。

比如说,海子的诗,怎么当成史料运用?

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的历史,是活的历史,而不仅是政治的历史,海子的诗,属于这个时代,记录着这个时代一些观念,一点心灵印记。

比如,@高三三班这位河友就在卖萌,他怎么会不理解海子的诗,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都会对这段历史时期,有种特别的感受。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不同,九十年代特别是在南巡讲话之后,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化加大,速度也在加快,这个社会随着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产生了新的阶级,有富的,有穷的。伴随着阶级分化,人的精神面貌也就发生了改变,变得焦虑,变得茫然。人们需要确定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海子的诗是不适合九十年代的。

八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也不同,七十年代人们的生存有明确的指向,就是“政治性”。八十年代呢,就是残存着七十年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但是呢,“政治性”开始退隐,人们开始关注人自身的生活意义。

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产生了海子的诗。海子的诗不是八十年代的全部,是八十年代的一个侧面。

怎么理解八十年代呢?

我从自己的家庭说起,我的父亲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他全部的追求就是扑在事业上。今天我们说扑在事业上,是事业能带来利益,当时不然。比如说房产,当时的房产是公家分配,每次出了新房子,由工龄长的先选,住在最好房子的是传达室的黄师傅,他是老革命,工龄最长。我父亲虽然学历和能力都是设计大院里最拔尖的,但是房子分得最小,还是一楼。

但是,当时没人计较这个,我们家也想换房,倒不是因为房子小,而是前房主在院子里种的葡萄太难吃,我们想和家门口有蟠桃与芒果的人家换房。

按我媳妇的说法,八十年代,我的老丈人兴趣爱好是天天钓鱼,或者进山找石头。

暑假去农村,或者矿山的亲戚家的时候呢,大家在一起捉螃蟹,逮泥鳅

海子这个时候呢,在忙着写诗,在忙着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就出来呢,当时大家对个人的经济利益考虑得不多。

我父亲做事业,我媳妇的父亲钓鱼,找石头,农村的亲戚捉泥鳅,海子写诗,其实大家都一样,都是为了自我的精神实现。

这种情形,有点像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

我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在当时其实是成立的,在一个不追求物质的历史时期,人们可以自由的实现自身价值。

劳动不是劳动者的异化,而是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洒落河友在河里抱怨高考,但是今天取消高考也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你有孩子,你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不去高考吗?今天的高考体现了公平,但是也异化了人。

八十年代有着前三十年的余泽,大家不用过多的考虑物质问题,当时的物质是否匮乏?就要看你怎么理解匮乏了。我小时候连奶粉都没喝过,但是大家都这样,也能活得下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能吃饱穿暖,有房子住,这就行了。

八十年代呢,人又相对解放一些,能追求不同的自我实现。你觉得事业是人生价值,我觉得写诗是,他觉得钓鱼很快乐。人们付出一定的劳动,能获得稳定的足以维生的物质条件,之后就属于大家了。

海子的诗,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诗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也记录这个时代的心灵和观念。他的诗从整体来看,还是张扬着信仰的旗帜,只是他个人对信仰的追求,有些极端了。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也许忘记毛泽东,才是对毛泽东最好的纪念,当我们把毛泽东带来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时代,其实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当今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他,反而是他最伤心的时候。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通宝推:东海后学,瀚海黄沙,南方有嘉木,河蟹,云山,何求,阳春白雪,hattie,老陈70,唐家山,听松,ccceee,江南愿,非真,心有戚戚,witten1,方恨少,独立寒秋HK,dfindy,瓷航惊涛,岁月如戈,桥上,江阔云低,从来,天马座,奔波儿,逍遥笑清风,猪啊猪,方平,盲人摸象,心远地自偏,起于青萍之末,陈王奋起,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