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原创】马克思哪些东西没有想到?(2) -- 崂山一道士

共:💬16 🌺6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劳动”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认为,生产满足需要的资料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这意味着人必须与自然相交往,以便获得生活资料,这是“人类生存条件”也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必须透过“劳动”(即劳动力的运用)来满足这个条件.因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虽然人与自然交往是所有动物所共有的活动,而劳动是这个过程必要的中介,但是对马克思 所要谈的并不是“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 ,而是“人的劳动”.

人的劳动与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的差别在哪里呢?

马克思以建筑师与蜜蜂的例子来说明。虽然蜜蜂筑巢的本领让建筑师汗颜,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在以蜂蜡建筑蜂巢之前,就已经在脑中将它建成了。两者虽然都使自然物发生变化-或者都是动物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但是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对人来说,有个“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而且人在改变自然物中,实现这个被他所认知的目的。

对于人的“类生活”马克思作出了三个区分,如果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看,人与动物都依赖“无机的自然”来生活;从“理论”来看,自然就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的自然”,而自然作为人的精神的无机的自然,又分为“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对象;从“实践”方面来看,自然就是人的生活与人的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人把自然当成“人的无机身体”.

人除了在理论与实践上把自然物当成自己的对象,同时人也把自己和自己的活动当成自己的对象,人的这种特性使得他在对待自己维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就已经与动物产生了区别,因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把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给区别开了。

即人的劳动的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由于这一点,人才将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 。

人的“类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中被表现出来,也就是透过劳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才得以展现出来,这样自然就作为“劳动的对象”,并且表现为“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 。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是以“异化”的形式被表现出来的。

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由此马克思推导出异化劳动第1点——工人与他自己的劳动产品是异化的。

尽管工人在劳动过程所生产的产品,只是他的“劳动的对象化” 与“劳动的现实化”,但是这个劳动的结果在与工人的关系里竟是与工人相对立的.

它表现为一种——虽然是工人生产的却不依赖工人存在的独立力量。

劳动产品与工人的异化,使得工人越是把自己的劳动作用于自然时,他就越是丧失自己的“生活资料”,而这种丧失是具有双重面向的:

(1)工人失去了劳动的生活资料.

因为劳动所创造的异己对象越多,它们就越不成为工人的劳动对象,所以工人的劳动失去了对象,也就是失去了劳动的生活资料;

(2)自然越来越不提供工人“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 ,因为工人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地生产满足肉体需要的资料,而是生产对立于工人的产品。

异化带来的双重丧失使得工人不得不臣服于对象的力量,成为对象的奴隶,这种奴隶状态使得工人必须先得到工作,而后才能得到“生存资料”,也就是说:工人如果不工作、不使自己的劳动对象化为异己的产品世界,他就不能够生存;一但工人为了生存而去劳动,他就使异己的对象世界更具有力量,从而使得自己的奴隶状态更为加剧。

马克思使用生活资料时,其实是有两种意义的,一是指劳动对象,二是指用以维持生活的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也是就等同于生存资料。所以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得工人面临了两难:不是饿死,就是成为奴役自己的帮凶。

异化劳动第2点:工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工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同样地也会表现在工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对立与冲突,这种对立使得劳动活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也是“不属于他的本质”,因为他的劳动活动对他而言“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促使工人去从事异化的劳动活动之驱力就是工人谋生的需要,由于这个目的,工人才会去从事异化的劳动活动,所以工人的劳动活动只是作为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这么一来,异化的劳动活动不是工人的“自主活动”,对工人来说,“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

异化劳动第3点——人与类本质的异化。

上面提到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由于这个特性,人才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且把维持生命的活动当成手段,而非当作目的。但是异化劳动却将人的类本质给颠倒过来,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对工人来说只是手段,因为工人的劳动活动不是为了满足劳动的需要,而是肉体生存的需要,所以维持生命的活动对工人来说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异化劳动第4点——人与人的异化

人与类本质的异化除了表现在工人与劳动活动和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之外,异化还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

第2点中已经提到工人的劳动活动不是工人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这个别人是作为“异己的存在物”与“工人之外的别人”.

这个异己的存在物也出现在异化劳动的第一二点,作为工人的劳动产品与劳动活动的占有者,因为“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所以工人不只生产出与自己对立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而且生产出“别人与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与这些人的关系”,所以工人也就生产出了资本家与自己劳动的关系 .

通过分析现实的异化劳动,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外化(异化同义词)劳动必须透过私有财产来表现与实现,私有财产成了“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那么在异化劳动中所具有的规定,也同样地会表现在私有财产上面,于是私有财产包含着两种关系:(1)工人与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非工人的关系,(2)非工人与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

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可以发现类本质是指涉自由与必然的结合关系,如前所述,人的必然性就在于必须不断地与自然交往,以维持肉体的生存,但是人却可以将这种必然性的维生活动转变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其原因就在于人的意识(或精神)与人的实践。人的意识把自身与自身的活动当作对象,所以人在实践的时候是依照自己的目的来活动,把自己的目的给对象化,实践意志所给定的目的,这么一来,人才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是类存在。所以人自身的对立也就是这种自由与必然的对立(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对立),也就是人本身就具有二重性。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类本质与异化劳动所要表达的.

分工使得人限制于特殊的活动范围才能获得生活资料,使得人的物质生活变成目的,而自主活动成为手段,这是与异化劳动所要表达的关系是相同的.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之中,人不再囿限于特殊的活动范围,因为社会调节“整个生产”,使得人可以依“兴趣”而劳动,这就与类本质的意义相同。

通宝推:甘丹,gzdcl,普鲁托,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