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鸦片战争胜负论英雄,林则徐史观的发明或发现 -- 用心荐华

共:💬148 🌺946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年轻的主席是深受乡贤及授业恩师影响

“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的时候,尚未听到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一声炮响,而24岁的主席,彼时大约并不熟悉马列主义吧。

除了曾国藩属于主席的左近“乡贤”的因素,主席少年时代得以有机会进学读书,大体也得益于以曾氏为代表的湘籍官兵携带大批财物返乡,拿出其中部分大建学堂,造福桑梓,这也是后来出现大批湖南人才活跃于近现代中国,尤其是在军政两界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人考证过,影响主席少年时代至深的杨昌济先生,是并奉程朱理学为正宗,极为欣赏曾国藩的:

杨先生极为欣赏曾国藩,他从朋友那里借来曾国藩的日记、书信集,共四十巨册。杨先生不厌其烦,竟将曾国藩日记中他感兴趣的地方全部抄下来。他在1914年8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仍抄曾文正公日记,欲在一月以内抄完,亦文正一书不完不看他书之意也。”

杨昌济在1919年发表的《告学生》一文中说:“要而言之,人之立身最要一诚字。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能存诚,乃是真人物,乃是真学问。诚之一字,金石所不能破,天地所不能违也。”这“诚”字是曾国藩从宋明理学那里取来,作为自己终生道德哲学的核心。曾国藩在致贺长龄的信中曾说:“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我们把这两段话对比起来,显然,杨昌济说的“诚”,除了他自己阅读宋明理学的心得外,直接的是来自曾国藩的影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