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15 🌺337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斯维列:这位是挪威斯韦雷王朝(Sverre dynasty挪威语:Sverreætten)的太祖 斯韦雷·西居尔松(Sverre Sigurdsson,国内又译司威雷或斯韦雷·西居尔德森)。他是挪威史上颇为传奇的,如朱元璋般的布衣天子。由于他出身微贱,不惧挫折,白手起家而靠权谋奋斗登位成功,是欧洲中世纪时罕见的凤凰男,因此很受后世挪威人民的尊崇。

生于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出身成谜。因为北欧五国在游戏涵盖的这个阶段,是由神话刚开始向信史转变的年代。像埃达和萨迦这样的文学和神话,几乎是这个时期北欧五国史唯一的成文史料来源。所以这时的北欧五国,尤其是挪威和冰岛的早期史料充满神秘。很难考证真伪。斯韦雷起事时自称是西居尔二世(Sigurd II Haraldsson)的一个私生子,现代挪威官史亦采用此说法。但如果是私生子的话,其父西居尔二世就是在12岁有子了,这又不太符合常理。而且后来斯韦雷面对反对者的血统问题质疑时,用验证问题搪塞过去,最后居然靠的是不顾脸面才勉强解决(当时解决认亲问题靠的是所谓神裁,比如徒手拿火炭,赤脚过油锅这种一看就是扯淡的方式,所以斯韦雷拒绝神裁,确实合理。但是他又没办法免于质疑,最后是他母亲在公开场合说曾给西居尔二世当陪睡丫头,给他亲爹戴了个绿帽才圆过去…)。所以史学者大多认为他是一介平民出身。父名尤纳斯,是一个给养蜂场干活的木匠。五岁时随家人移居到法罗群岛,在此长大。青年时投奔自己的叔父,时任法罗群岛主教的隆,在其手下当了一个教士。受其叔父培养,受到良好教育,并通过其叔父的介绍逐渐接触北欧的贵族圈。由于他母亲曾说他是国王的私生子,导致他立志夺位,所以大概1175年左右,他离开法罗群岛开始闯天下。

这个时期的挪威百年内战开始走入中后段,经过漫长的内战,挪威中央权力已经荡然无存,国王不再是国家的至尊,而完全变成“狗脚朕”。参与内乱的各派各自拥立个王当傀儡,然后发现这王不好用,或者可以卖了的话,就如杀狗一般把人剁了换一个玩玩。在挪威著名的“十字军之王”西居尔一世死了的几十年内,三个同父异母兄弟大搞三王共治,先后割据导致混战爆发。斯韦雷认的父亲西居尔二世才20多岁就第一个被杀,其兄弟埃斯泰因二世两年后被杀,第三个兄弟英格一世五年后被前两个的拥趸杀害,接着又有1个短命国王被击败,最后是旁系国戚马格努斯五世上台。这位马格努斯五世登位时很年幼,其实是其父亲斯卡克伯爵(Erling Skakke)的傀儡。斯卡克伯爵是挪威百年内战期间的地产党(lendmannspartiet)头头。因为他曾经参与过十字军去圣地打仗,所以他归来后和教会关系很好,内战期间凭借着教会提供的组织体系,其军队比其他的挪威内乱各派组织性更好。所以能连续干掉数个对手。当时欧洲国家有个传统惯例,就是某国内的派系在扯旗造反的时候,喜欢拿些日常用品当旗号,比如斯卡克伯爵和马格努斯五世的派系就自号叫“法袍派”(Heklunger)。大概在1174年左右,在拿着各种日常用品当旗号的挪威内乱各方中,出现了一个拿鞋做旗子的派别叫 “桦树皮鞋派”(Birkebeinar)。头领是埃斯泰因(后者声称是埃斯泰因二世的儿子)。所谓桦树皮鞋是一种挪威人冬天用的类似绑腿一样的雪靴。由于材料来源最为简便,却又不能耐久,所以在当时的挪威,只有最穷的人才使用这种桦树皮制的靴子。桦树皮鞋派成员大多是无地农民和边境地区的边民。是当时挪威生活最差的群体。苦出身加上民风素来好勇斗狠,所以桦树皮鞋派军人以作风顽强,意志坚定著称。其起事后,得到了瑞典伯爵比耶(Birger Brosa)的支持。比耶是挪威王室的女婿。对于夺回老丈人的产业他颇为热衷。不过他们的对手毕竟也是一样的流着维京之血的狂战士后裔,而且后面还有教会提供组织体系。所以缺乏组织的桦树皮鞋派连吃败仗,被迫逃亡瑞典。等斯韦雷面见比耶的时候,埃斯泰因刚被人砍死,桦树皮鞋派正群龙无首。麻爪的比耶见到了斯韦雷之后,被他的口才说服,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支持了斯韦雷当桦树皮鞋派的新统帅。斯韦雷拿了点钱,领着桦树皮鞋派仅剩的几十人残部返回挪威。斯韦雷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一方面打出为穷苦人恢复和平的旗号,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战士能吃苦,性顽强的特点。采用游击战术,带着马格努斯和法袍派兵队全挪威乱跑,力求要把马格努斯的军队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斯韦雷很像泰国的他信,他主要依靠挪威农村和里面的穷苦农民,发动他们反对城市阶级。所以他能获得遭到百年内战荼毒的挪威农民的支持,因此以几十人的兵马,不但屡剿不灭,反而日渐强盛。在他的带领下,桦树皮鞋派苦战七年,终于将马格努斯五世赶到丹麦。1184年,斯韦雷亲率桦树皮鞋派舰队,在松恩峡湾的菲迈特(Battle of Fimreite)截击马格努斯的法袍派舰队,依靠自己的军舰吨位更大,更耐撞击的特点,通过撞击战术成功击败马格努斯。这位证明了自己是无愧于维京先祖的君王,于群臣的欢呼声中在巨舰上黄袍加身,开创了斯韦雷王朝这个在挪威史上再次将挪威带入辉煌的王朝。

登基称帝的斯韦雷开始大搞“统一战线”。他一方面宣扬法律,举起以法治国的大旗。并重用与他浴血奋战的穷苦兄弟。他大力提拔下层人士担任各地总督(挪威的总督,或曰省长。大体相当于中国秦朝的郡守。其有治安、收税、宣读法律等权力。不过斯韦雷做法不甚激进,所以还是有一些总督是仍由旧领主担任。)。通过任命忠于自己的郡守,斯韦雷大为加强了王室权力,削弱了旧领主们的势力;对外他还娶了瑞典国王的妹妹玛格丽塔,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同时斯韦雷对于仍在抵抗的反对势力毫不手软。建国的经历让斯韦雷深谙游击战的精髓,而被他的游击战术打败的对手,也食髓知味,反过来也用游击战的方法来打击斯韦雷。虽然斯韦雷是有自己的根基和民意基础的君王,不是马格努斯五世这种单纯玩弄权势的诸侯。所以想用游击战术击败他是很难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治世不受这种游击战的困扰。毕竟挪威的百年内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内因已去,但是以丹麦和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外国干涉势力依然存在,而在战争中失去亲友的大多数旧贵族、见不得平民血统成为贵族的野心家、愚昧且容易煽动的农民们、争权夺利的教会等等势力都渴望复仇,觊觎王位。所以斯韦雷还得平定这些人为他带来的,持续了他一生的麻烦。于是斯韦雷一边杀死反攻的马格努斯,并先后平定了以“僧袍派”、“狼皮派”、“岛人派”等群体的叛乱。另一方面和罗马教廷和他们的新代理人——挪威内战最后的反对派 权杖派(Bagler)文攻武斗。斯韦雷在与罗马教廷在教会财产、挪威主教人选、挪威王位加冕等重大问题上激烈交锋。并连连获胜,文斗输了的教会一着急直接将斯韦雷破门出教。但是老辣的司威雷根本不当回事,因为挪威地处偏远蛮荒的北欧,属于当时极毒教世界的边缘地带。由原始宗教改信基督教的时间比中西欧晚了几百年,宗教势力影响很小。所以司威雷敢于软硬不吃,被逐出教会也不怕。教皇英诺森三世还想进一步惩罚司威雷,无奈挪威太远,他又专注于搞十字军,所以只能依赖挪威周边的诸侯(如丹麦)给予资助,来维持权杖派军队进攻斯韦雷。因为支援力度有限,权杖派军队也只能用游击战术来进攻斯韦雷。面对干涉军的进攻,斯韦雷一开始采用焦土战术,凡是权杖派过境的村子一体烧掉。但教廷的势力太大,而且他的焦土战术并不受农村人的待见。反抗斯韦雷的这种残暴的行为一直不断,让斯韦雷头痛不已。最后斯韦雷决定改变做法,宣布只要不反对他的,家产可以保全,只有确定支持权杖派的人才予以烧毁。而且参与叛乱的首领,如果能立誓不再武力反抗,也可以释放回家。并且他在薨逝前嘱咐儿子哈康三世要与教会和解。他的子孙们秉承了他的意志,最终终于在其手上结束了漫长残酷的挪威百年内战,挪威王国也因此走上了一条通向繁荣的大路。

斯韦雷的一生是战士的一生。他自起家创业始,到他龙驭上宾止,一直忙于军务。其实对挪威国家的制度建树不多。他虽然扯起了重建秩序的旗号,但是却没有时间和心力来实现它。无法实现政治建设,就是为什么终其一生他和权杖派谁也吃不掉谁的原因。但是他白手起家,不靠血统继承或者怪力乱神忽悠,而是依靠一套明确的政治纲领,发动群众建设一个新社会的办法来登基建国,这一点使得他的战争又超脱了欧洲中世纪常见的那种诸侯乱战的范畴,而进入到了革命的范围。而欧洲要出现类似的近乎重铸社会的革命,要到几百年之后,几近文艺复兴时代了。因此虽然他不像欧洲其他地方的君主都是贵族出身,而只是一介草根,但这反而让挪威人民对他更加爱戴和推崇,视为一位值得骄傲的明君。现代挪威史权威 葛吉尔瑟教授(Knut Gjerset)在他的《挪威人民史》(History of the Norwegian People)直接评价斯韦雷的建国是:“一场革命已经发动。其间,桦木皮鞋派,或者说是普罗大众,在司威雷领导下已经从贵族和教士手中夺取了权力……与司威雷登基相伴的,是傀儡国王和贵族统治时代的终结。”而与司威雷敌对的马格努斯代表着“一种从部落贵族制得到权力和支持的,落后的君主制”。而《古今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 Ancient and Modern: Being a History Of Denmark, Sweden, and Norway:)更是大胆称赞道:“如果他(司威雷)在法兰西、德意志或英格兰更为宽广的舞台上活动,他会成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这或许不是过分的猜测。若其他跟罗马教廷作对的君主有司威雷的才干,宗教改革都可能已经提前”。虽说这无疑是一种谬赞(因为斯韦雷最后还是跟教廷妥协了),但也可以看出这位草根天子在挪威人民心中的地位。而他的斯韦雷王朝,作为将挪威带入第一个辉煌年代的伟大王朝,也世代被挪威人民铭记下去。

赫肯三世: 挪威斯韦雷王朝第二代国王哈康三世·斯韦雷松(Haakon III Sverresson,生卒年约1170-1204)

挪威百年内战时期的过渡性国王,司威雷即位前出生,登基在位仅一年便去世了。主流历史学家认为他是斯韦雷的第二个私生子。北欧人民性格彪悍,一直以来对性关系都很放得开。而斯韦雷又是靠打游击出身,所以和其他挪威的国王一样有自己的战时情人。也和其他挪威的国王一样有自己的私生子继承问题。哈康早年随父亲一起打仗,1197年在和权杖派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而且多次参加后续战,颇受斯韦雷青睐,立为后嗣。斯韦雷有鉴于挪威不明确的国王继承法导致的内战频仍的情况,一直对外人强调哈康是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并且在1202年,临终前建议他解决与教会的长期争执。斯韦雷薨后,哈康被桦树皮鞋派推为首领,同年春天在议会被拥立为国王。随后,流亡瑞典和丹麦并支持牧杖派的挪威主教返回挪威,并在哈康取消父亲的多项禁令后和之达成和解。教廷亦因此撤销对挪威的制裁。

对内哈康手腕偏柔,他一改其父亲长期以来的强硬作风,开始兑现其父的恢复秩序,保障和平的政治号召。通过利用父亲的遗泽,他和农民的关系不错。在他的刚柔并济的手腕下。挪威的和平逐渐恢复,这使得他获得苦于长期内战荼毒的挪威民众的欢迎。牧杖派在他的手腕下,渐渐被挪威人民视为战争贩子,很快失去民心。1202年秋,牧杖派头目英格·马格努森被奥普兰当地农民打死。挪威国内的牧杖派被迫解散。在丹麦的牧杖派拥立新的领导人埃林·斯泰因维格(Erling Magnusson Steinvegg),但埃林眼见权杖派式微,认为缺乏胜算,拒绝重启战争。所以在哈康治政时期,成功的让教廷取消了对挪威的禁令,一段时间内也结束了内战。挪威的长期和平出现曙光。但是他不幸的早逝,再次把挪威拖入了内战的泥潭里。哈康有内宅不宁的问题。他和其他挪威的国王一样喜欢找情人,却不喜欢结婚。而且他与他的继母,瑞典公主玛格丽塔(Margrete Eriksdotter)关系很差。玛格丽塔试图带她与司威雷的女儿回瑞典,但哈康强行将她与女儿分开,并把玛格丽塔留在王宫,两人就此翻脸。1203年圣诞节,哈康因身体不舒服,接受了放血疗法,结果被庸医治死,薨逝于1204年元旦。桦树皮鞋派质疑这是毒杀,而玛格丽塔是嫌疑人。为了证明清白,她让手下接受神裁(赤脚过火炭),结果这名手下理所当然的被严重烧伤。没通过神裁的玛格丽塔被定性为弑君者,不得不连夜逃回瑞典。随后桦树皮鞋派拥立了哈康的4岁侄子古托姆·西居尔松,但是古托姆在位仅7个月便死去。国王连续逝世导致挪威内战再开,牧杖派的埃林在几个月内聚集了一支军队,准备杀回挪威。但这时哈康早期的一位叫英嘉的嫔妃突然在这时候抱着一个婴儿跑到王宫,声称这个婴儿是哈康的私生子,这个也叫哈康的男孩,就是日后挪威的哈康大帝。面对外界质疑,英嘉决心挑战神裁,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实在看不下去挪威人民遭的罪了,1218年,英嘉挑战神裁(钻孔铁)成功,让人们相信了孩子的出身。桦树皮鞋派和挪威人民再次获得了一位领袖,百年内战的最终一幕也缓缓开启。哈康三世时期,挪威的文学家完成了著名的《司威雷萨迦》和《牧杖派萨迦》的草稿。挪威国家从此迈入信史年代。哈康三世葬于卑尔根旧教堂(1531年拆除),其遗址上现有纪念碑。

斯诺里:这位是冰岛中古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Snorri Sturluson,1178~1241) 。不过成4一如既往的犯了错误。他不是编撰了《埃达》,而是《埃达》的集大成者。《埃达》是在斯图鲁松之前创作的。

生于冰岛的阚默(Hvammur),冰岛名家斯图龙家族(Sturlungar family clan)出身。斯图龙家族是冰岛共和国建国六大家族之一。在冰岛地位极为显赫(冰岛共和国和挪威合并前这段时间,在冰岛史上就称为斯图龙年代Sturlungaöld)家中甚至和挪威王室有姻亲。因此从小受高级教育,精修法学和文学。成年后很快成为冰岛著名的律师,亦有文名。随后步入政界,最后做到冰岛议会的讲法者(lawspeaker,冰岛语lög(sögu)maður,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独有政府职务,源于北欧和北德等地古代的长老制的遗留,但仅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才被设立为正式的政府职务,负责在议会辩论时提出自己对某个法律的专业法律解释和见解,讲法者富有权威,地位极高。是现在北欧国家最高法庭首席法官的前身)后来斯诺里受挪威王室邀请,前往挪威任帝师,进而任摄政,负责辅佐年幼的哈康四世。这段经历让他成为鼓吹挪威和冰岛合并的合并派,这就是他在挪威历史上出名的原因,他也经常被认为是挪威的文豪(所以成4里他是挪威的将领)。斯图鲁松后来回到冰岛,凭借其名气鼓吹冰岛和挪威合并,造成极大影响,最终闹起冰岛内乱。斯图鲁松虽然在造成内乱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他在内乱中表现无能,光说不练。虽然他造成的混乱利于挪威并吞冰岛,但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让哈康四世对他的老师甚是失望,两人开始渐行渐远。最后斯图鲁松因为对哈康四世失望,返回冰岛后在议院指责哈康四世在冰岛的新代理人吉索尔-托尔瓦德松(Gissur Thorvaldsson),结果遭人谗害,被哈康四世下令暗杀于家中。

斯图鲁松一生作品众多,是冰岛文学和历史学上的巨匠。亦是北欧文学史中天王级的人物。其中影响力最大无出《埃达》。所谓《埃达》(Edda)不是一本书,而是许多故事的统称。它是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且没有之一的北欧文学经典,和古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并称为西方神话三大源头。它的含义现已无从考证。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诗”;另有人认为它是冰岛南部学术中心奥迪的变音,可能表示“奥迪丛书”的意思。长期以来埃达都是口传文学,基本已经难以考证。一般讲成书流传至今的埃达有两部:第一部是冰岛学者布林约尔夫·斯韦恩松于1643年发现的旧埃达(又叫诗体埃达)。这是一个作者不明的手抄本,写作时间大概在9至13世纪之间。现在这个手抄本是冰岛的国宝;二是新埃达(Prose Edda,又叫散文埃达),是由斯图鲁松在13世纪初期写成。它是旧埃达的诠释性著作。《埃达》以主题而言一般分为两类,即神话诗和英雄诗。根据题材又分为两类即叙事体和教谕体。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传统北欧神话,道德箴言,韵律诗和赞歌等等。可以说没有《埃达》,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知的北欧神话体系,所以成4说《埃达》是北欧神话背景。《埃达》是北欧民间诗歌和口头文学的大成之作,亦是独一无二之作。现今所有北欧国家的中古时代的民间史诗和口头文学,几乎全部存伪,都能在史学上被证明是后人仿作的。但唯有《埃达》是目前为止北欧文学中唯一一部能被证明确为原汁原味,并非后人仿写的中古时代民间文学作品。所以无论在文学意义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有着极大的价值。《埃达》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口传来继承。即便有斯韦恩松的发掘和找寻,其内容亦残破不全。而斯图鲁松是第一个真正考证了《埃达》,并将其成功文字化和文学化,使之能以文学形式流传至今。多亏了斯图鲁松的考证,编纂和创作的《新埃达》,我们现今所熟知的北欧神话体系,包括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很多源自北欧神话的童话元素,如小矮人,地精,哥布林等等,才能真正流传下来而为人所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豪,冰岛在瑞克霍斯达鲁市(Reykholt)设立斯图鲁松文化研究中心。这里也是冰岛《埃达》学研究的核心机构. 《埃达》学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德国的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其原始内容即取材于埃达为代表的北欧神话。好莱坞拍摄的以北欧神话体系为基础的电影,例如什么雷神索尔,诸神黄昏之类的观念,其实最早都是从《埃达》里面来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