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陈毅和饶漱石到底怎么回事? -- 真历啊

共:💬109 🌺379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些电文啊

3月份,粟裕向陈毅提出他不想去了,并且一下给出了不下8条理由:

1、从今后战争来看,我军必须建立强大火力的野战部队才能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在这个时候跃进江南,与前者背道而驰!

2、过去两年之所以能将国军成建制歼灭,主要依靠了强大的火力,而这些离不开解放区大后方的支援。到了敌后这些优势当然无存,落得大别山困境,很难再同江北协同作战。

3、如果不在江北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急于跃进江南,也很难化中原为华北。

4、到江南作战纯粹是把一个重装备运用已很熟练、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部队变成游击队,避我之长,扬我之短。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6、跃进江南并不轻松,一路估计要丢5万人马,白白损失并不值得。

7、根据他的江南斗争经验,在江南作战一旦撤退就要丢重装备,会逐渐减弱战斗力。

8、到江南会“与民争食”,将使10万大军难以立足。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观其目的,不仅在破坏我建设新解放区,而且企图争取时间,以待其新军之训练,或政治阴谋之从容布置。因此,目前江北(中原、豫鄂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

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地方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密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则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

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故对付我军。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

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的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箝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

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

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

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5、 即使渡到江南,也不会吸引蒋军回防,不会让主力放弃机械化到江南作战,不会让白崇禧再回广西,最多派二三流部队,这样并不能减轻中原压力。

刘邓倒没北上的选项,原本(7月上旬和中旬)刘邓和中央讨论的方案是在陇海路北多消灭敌人,休整后再举行陇海作战,之后准备向陇海路以南发展,也就是有依托地向外线发展。

中央发出了那个著名电报替换强调陕北甚为困难时,刘邓的回电自然更是没说要北上回去,只是在南下出发时间上有点争议。

1947.6.29 中央复陈粟谭[6.28电]并转刘邓:

28日电收到。此种战术[追击中野重兵密集靠拢]除避免歼灭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

你们应以2/3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滕临枣,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1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

以2个纵队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4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

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

以2个纵队出鲁南,以3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1947.7.2 中央复陈粟谭[6.30电]并刘邓:

30电布置甚好,陈唐似以越过莱芜直打泰安及其南北为宜。得手后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

尔后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河。蒋方7/10天内必改变部署,以主力一部回兖泗,阻止我军与刘邓会合。

我军必须在7/10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西南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如攻泰安时间过长亦可不打,打泰安时应先以一部抢占泰安以西及西南各县。以上请酌办。

1947.7.3 中央致陈粟谭并刘邓:

你们西进南进5个纵队,应以攻占泰安至临城全线尽歼该线之敌为第一目标,胜利后再攻占该线以西各地。

如行动迅捷可能达此目的,与刘邓打成一片。

1947年7月10日,毛主席写的《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一)第一年作战,除山东外,一切区域均已将敌战略进攻停止,并已转人我军之进攻。

敌在陕北虽尚有进攻能力,由于地形等条件,已变为游击性的,我军已能主动作战;东北及太行早已采取攻势;五台自改善领导后亦能主动作战;山东敌集中攻我鲁中,估计亦难持久,我军将逐步转人攻势。

(六)第二年我军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其它略)

47年10月3日给陈粟的《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和4日给刘邓并告陈粟的《在新区作战的方针》中强调,近期应以小仗为主,分散一部分主力部队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巩固新建根据地。

“……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而我则于短期内歼灭了敌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

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陈谢十个旅分散五个旅于豫西、陕南十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一团营之正规军,集中五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

陈粟目前情况,则宜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歼敌,过一时期后,再集中六至七个旅往来机动,打中等规模之仗。此种办法可制敌死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如有有利之机,我军是不放过大歼灭战的,如47年10月24-27日之高山铺战斗。

47年12月,刘邓一部向江汉、桐柏、淮西(刘率1纵进入此区)发展,注意是发展,即撤离大别山去这些地方。

48年2月,邓主力撤出了大别山。

军委48年元月的电报《对大别山区作战部署的意见》提到“大别山根据地之确立则是整个南线胜利的重要环节。”

点看全图

我就问一句,为何粟裕不愿意继续南下了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