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稍微说一下解放战争的部分过程,谈判是和斗殴一起的 -- 真历啊

共:💬37 🌺108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毛主席从来讲的都是灵活性,不可能要求必须歼灭黄伯韬邱清泉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黄伯韬不远万里,尤其积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淮海战役歼灭他。

至于豫东战役,目的是伺机歼敌,而不是必须要搞死邱清泉,或者歼敌主力。

要依靠现有的能力和环境和条件。

既然欧寿年突出了,恰好了,就打他好了,剩下的随之调整,敌人也不是傻子,给你打,再说,任你打的未必就一定是好时机,也许是陷阱呢?

那时,毛主席的指挥没有淮海战役那么顺畅,大量的电报来往互动。

所以粟裕的个人的能力就凸显了,正是因为灵活性,机动性,把握战场战机的敏锐性,导致了军事家们的认可,在这时,朱德也不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这是豫东的标杆作用。

淮海战役,对于杜聿明撤退,粟裕的偏差不大,内部传来的是国防部的消息,杜聿明要走东部,实际上则是杜聿明的小九九,自己偷偷走西部。

这点粟裕是敏感的判断出来了的,毛主席当然也判断出来了,因为情报渠道来源不止一家。杜聿明部队动作,不可能没有蛛丝马迹。

唯一粟裕的错误是全歼黄伯韬的问题,在开始设置的不够理想。应该是全面围堵。

黄伯韬其实就是主力,邱清泉当然也是,还有黄维,这些不仅是自身能力强,机动力也够,做事也积极。

打掉欧寿年,他们也恐惧了。只是,他们后来的行动力大多还是很好。邱清泉李一弥稍微怂了一点。

如果邱李不怂,就是围黄伯韬打邱李,问题也不会太大。

在之前的济南战役,也是邱李援军没敢动。黄伯韬还是有点积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