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114):已知与未知 -- 语迟

共:💬39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汉文化扫盲(114):已知与未知

  漏洞百出的拙作《盲人摸象与真理》被海扁是不奇怪的,因为它实在很拙,有些轻浮,也并不是为辩论而作,十分不严密,现在写一篇来答复我的反对者们。请允许我继续“对于科学以及科学工作者甚至追求科学的人明显不友善”,这不是出于情绪,而是对于数百年来“科学以及科学工作者甚至追求科学的人”所受到的过分吹捧的反弹。首先要说明的是,“盲人摸象”这个评价科学的一针见血金光闪闪的智慧的知识产权属于“大畜噬嗑”兄,并不是我的首创。以下是正文:

  大约在牛顿盯着苹果发呆的前一百多年,在中国也有一个人对着竹子发过呆,这个人就是王阳明。王阳明凝视竹子7天,后来病了一场,于是明白了。

  一开始,牛顿在得到结论以前,世界对他来说是未知的,似乎他以为前人都是一些什么都不知道的昏聩之辈,牛顿仿佛具有耶稣般神圣的使命感,将由他来描绘这个世界的本质。他感觉真好。而我们的王阳明则也想搞懂同一个问题,但是他并不狂妄,他依循着圣人的教诲来“格物至知”。他想搞明白圣人们到底明白了什么。

  人类对世界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这个世界是已知的,另一类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在等待我们去探索,是未知的。哲学因此也分为两个派别,已知论与未知论。

  一个已知论者也许也会去探索和发现,但是他只是在感悟前人已经明白了的事理,未知论者则在不停地创造,创造新的名词概念,也创造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一方面前人的智慧在未知论者眼中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未知论者却极其尊崇他们的前辈――前未知论者。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

  未知论者创造了许多事理和事物,世界在他们不懈的工作中变了模样。似乎很少有未知论者停下来思考:这个世界在未知论者的努力下,未知的程度是否减轻了一些?世界是否变得已知了一些?――要知道,使世界变得已知是未知论者的目的。

  2500年前,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知道的事情比现在的科技工作者少,但是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不知道的东西却要比这个农民多许多――世界在未知论者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未知了。这与未知论体系的初衷是南辕北辙。

  简单地说,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所谓“博者不知”。未知论者就象蜣螂那样使这个未知的粪球越滚越大,然而未知论者依然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已知。这似乎有些滑稽。

  与此同时,世界事物在蜣螂们聚精会神地工作中变得非常复杂,人们必须象驴那么辛苦才能应付当今如此之多的复杂事物。2500年前中国农民听天由命式的清闲自在成了遥远的梦。如今人们为这个复杂付出了很多,他们为了度过几十年的人世生活付出的代价太大,他们于是变得执著于生存,变得很怕死。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知道,前生后世,宇宙万物,所有的一切,他都知道,那么他会怎样?他在众人面前是什么表现?他表现出来的也许恰恰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可能不会做任何事,不会说一句话。所谓“知者不博”,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就象两个同时精通相对论的人并不会讨论相对论。他们之间不会因为相对论说一个字,仿佛他们对相对论毫不知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至此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去搞明白任何一件事就可以达到明白所有事情以后才能达到的状态,我们可以象上帝那样活着,只要我们能做到不去思考幻想妄想梦想,不做任何事,不说一句话。这就是“无为”。

  当然,人们不可能不做事不说话――这只是理论上的理想模式。那么他就会表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是农民就继续种地,是乞丐就继续要饭,是妓女则继续接客,在当今,科技人士则继续推你的粪球。除此以外,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去思考,同时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

  经过如此推理,圣贤达者的模样就清晰了,那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除此以外,什么都不要去想,比如准备买个游艇什么的,同时其他的事情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事情来了就应付,事情过去了就忘,生便生,死便死,如此而已――这就是通晓万物万理的圣人模样,恰恰象一个大山深处最愚昧不认字什么都不懂的农夫。所以,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六祖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主席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那么圣人为什么还要说话做事呢?无为则无不为也,圣人什么都不做同时也可以做任何事。也有圣人做到了无为,老子要不是尹喜拦着不让出关,老子本不会写一个字。所以佛陀讲法49年,最后却说“49年未说一字”。这就是做与不做,说与不说的悖论。

  大山深处最愚昧不认字什么都不懂的农夫,如果和他谈相对论,农夫会笑笑,不和你说什么。看起来很象高人。学科泰斗对于粗浅的问题往往也是笑笑,不和你说什么不是?农夫也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处理一切事情,比如儿子死了,农夫解释为“这就是我的命”。不管对不对,这个解释的确可以帮助农夫度过难关。

  上智下愚之间的我们是最愚蠢的,我们好象知道一些事,但是我们不懂的事情更多。我们知道的事情/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趋近于0,所以无论你知道多少事情,无论你是博士还是院士,你终归还是个文盲。无论什么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其中"99.99% 都是骗吃骗喝的寄生虫"。我们愚蠢不是因为文盲,而是我们本来愚蠢却自以为聪明。

  结语:

  说了这么多不好听的话,再强调一下,就是今天我的一个回帖:

  如果现在在中国掀起反科学的运动,我是会坚决反对的,因为中国现在不得不发展科技。

  所以我不反对中国人学习科学利用科学,我支持,我也很佩服你们这些真才实学的科学家。我也为我对科学的无知感到遗憾。但是同时,我从哲学角度来反对科学。在哲学层次打破对科学的迷信也许可以帮助现实更好地学习和利用科学,这叫做不破不立。若在精神上匍匐在科学脚下,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堕落。

  科学哲学有个逻辑问题就是非此即彼,科学不容忍悖论。中国哲学则建立在悖论的基础上。中国哲学确信这个世界由悖论构成。我对科学的态度就是既反对,又支持。这就是一个悖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