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时代的衣食住行 -- 桥上

共:💬149 🌺11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脱壳技术六七千年总是有的

水稻不清楚,北方早期的主食是粟和黍,也就是小米和黄米。不脱壳就没法吃。早期脱壳,最简单的就是把谷粒放在石磨盘上,用根石棒反复擀,之后吹去外壳,剩下的就是米粒。做粥和饭的时候,再简单的淘洗即可。

再到后面,就有了碓,一个大石槽,谷子放坑里,用杵来舂捣。

再到后面,有用脚踩的碓。和上面的杵臼一样,只不过用了杠杠原理。

大概秦汉的时候,石磨应该也比较成熟了。

在中国,水稻是原产,历史近万年。小麦是舶来品,进入中原已经是龙山时代,真正普及已经是夏商以后,而且长期排在粟和黍后面。主要是不好种而且不好吃。不好种是因为不符合古人的种植习惯,这玩意得立冬种,夏天收,跟古人春种秋收的认知不一致。不好吃是,中国没有粉食习惯。中国的传统,是粒食。不论水稻、小米还是黄米,要么做粥,要么做饭,都是完整的颗粒。小麦西来,中国本土居民肯定也是按照小米大米的方法烹调,可小麦无论做粥还是做卖饭,都不好吃。

西汉以后,石磨普及,炼丹术流行,带来两个突变。一个是大豆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豆浆豆腐以及进一步的深加工产品才有了可能。

另一个,终于可以吃饼了。以前面食都叫饼,水跟面合并就叫饼。煮面条就叫汤饼,蒸馒头叫炊饼。到南本朝时期,发酵技术出现,终于馒头出现了。这样我们对于小麦的烹调方式才真正的成熟,这都已经是隋唐了。

这里面特别有意思的是,小麦作为舶来品,只是传来了种子,但烹调方面没传过来。所以中东一带烤面包的技术,中国一直没有。而是利用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蒸这种方法,创造了包子和馒头这种饮食,对应西方的烤面包。

通宝推:落木千山,kekepei,小泽珍珠,桥上,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