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迅速变现多余房产,及早融入大变革 -- 心的方向

共:💬37 🌺9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迅速变现多余房产,及早融入大变革

​在不少国人心目中,房产依然是不二的资产保值首选,其实,这是一种传统观念所引发的错觉。

如果继续秉持这种想法,在世纪大变革到来之际,很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会由此失去更好的机遇。

存储财富和通货膨胀

二战以后,由美元统一度量的财富,是衡量各国国力的主要准则,所以,全球各国都在通过各种变革和措施,来增加本国财富的总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不影响再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无副作用地存储不断增加的社会财富

目前,美国所实施的:利用社会商品及服务来消化(存储)新增社会财富,是全球通用的财富贮存形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商品在其传统商品功能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寄生财富的新功能

社会财富总是不断逐年增加,要存储这些新增财富,就需要不断抬高物价。这种现象,在以勤劳著称的中国尤为显著。

物价不断抬升,不就是通货膨胀吗?

什么是通货膨胀?让我们看看维基百科的定义:通货膨胀(英语:inflation,简称通胀)本意为货币流通数量增加,但也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

大家真地理解维基百科的这个定义?其实,这是一个大家貌似都懂,其实大家都没有真正搞明白这个奇怪的经济学术语。

通货膨胀模糊式定义的背后,掩盖着通货膨胀作为当今人类社会储存财富主要手段这一不争的事实

这个定义其实是个漏洞百出的障眼法,首先,没有说明货币流通总量为什么要增加

所谓的通货膨胀本质是银行抵押式货币发行机制的衍生物

大家拥有的财富,本质上是新增货币,是银行利用大家所创造的实物(及抽象)财富作为抵押,发放给大家的具有通用购买力的新增货币

从银行流通出来的、具有通用购买力的货币,会要求新增货币的持有者(支配者)要为自己所获取货币的通用购买力而支付给银行以利息的

利息表面上是货币使用的手续费,其实不然,通用购买力才是货币值得支付利息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是现代金融的核心秘密。也就是说,利息的本质是通用购买力!任何教科书是不被允许说破这个本质,谁想说破怎么办?书籍无法出版和流通呗。

既然新增财富要在特定机构(银行),以货币的形式置换来大家所需的通用购买力,而货币的发行机制又带来了支付利息的天然属性,那么当大家都富裕起来的时候,大家所拥有的财富都是要支付利益的。

有人会说,你在胡说八道,从没有人要求我们为自己的财富支付利息的。

事实上,为了掩盖这个真相,为了让大家不易察觉,银行改变了操作手法:银行一直在变相推动货币的贬值。你的货币形式的财富贬值了,就间接使你向银行支付了相关财富利息的这个事实

财富贬值部分,就包含相关的利息,就是银行铁打不动的收益。

但是,货币贬值这个套路虽然老辣,但是如果贬值过快或过于频繁,大家就容易对银行产生怀疑,就不会再去银行存钱了。

为了避免货币贬值的速度过快,让公众产生警觉,就需要投放更多的货币进入市场,利用创业者或者劳动者缺乏资金这个人造的事实,让这些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利用剥削进行增值,来变相支付新增货币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就避免了货币的频繁或大幅度贬值

既要克制货币的贬值速度,还要应付社会财富在逐年增加这个现实,这两大原因必然迫使货币流通总量要不断增加

在维基的定义中又提到了物价上涨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商品供应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能力,可以让任何一种社会商品,都保持着足量供应的状态。

可是,如果货币供应总量不断增加,而商品也随之足量供应,结果必然是物价保持永恒的稳定。可是,新增商品未必一定有消费需求。没有消费需求的商品就是死商品,就不会带来收益。那么,商品就不可以无限制地供应,让物价不断上涨就是这套财富管理机制的唯一选项了。

这就是通货膨胀无法轻易根除的原因,通货膨胀最终可以根除,条件是引进新的财富管理机制

定义中的最后一个关键词就是购买力下降,这是这套财富管理机制的核心。通货膨胀之下,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大家的工资不断上涨,可是,同步上涨的物价,又会侵蚀掉工资的增量。

也就是说,无论人类社会如何进步,只要通货膨胀存在,那么,当月的收入仅能维持当月的支出,是个很难改变的事实

这是剥削,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大同的金融和物质基础。

通货膨胀和不变的房价

通过分析通货膨胀浅尝辄止的定义,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是当今人类社会进行财富管理的唯一手段。在这套机制的作用之下,物价(包括社会商品及相关服务)会一直不断地上涨下去。越是勤劳民众聚居的地区,这个现象会越发的明显。

在通货膨胀之下,不动产只有随之升值,才有可能真正的保值。如果房价不允许上涨,就意味着房子会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不断变相地贬值

大家投资房产,本质是追求财富的保值。可是,一旦知道自己的房产一直在变相地贬值,大家会感觉超级不爽的。

国家不允许房子涨价是不是一种不当行为?这要看被悄悄调控走的财富的用途和归宿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提醒已经说了好多年,只是大家习惯性地当了耳旁风而已,“勿谓言之而不预”用在这里也是比较贴切的。

进一步,站在国家这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有能力具备多套不动产的人,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既得利益者。改开的目标是共同富裕,那么,在通货膨胀这个超级工具的调节下,价格不允许上涨的房产每年所产生的财富亏耗,恰恰是国家进行财富均衡的物质基础和有效手段

也就是说,越多的人加入到地产保财的行列中,就意味着国家可以把越多的财富调济给后富群体

这是一个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的结论,可是仔细想一下,难道不是如此吗??

中国的财富管理和小农模式

中国现在的纯农业人口大约有5亿左右,人口占比大致是41%。而中国的低收入人群至少有6亿人,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群体。

如果把刻度从1000元提升到2000元,相关群体的总量至少会放大到7亿以上,而这新增的2亿人口和农村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目前美国人口接近3.3个亿,也就是说,我们和农村有关的低收入人群的数量至少是美国人口的两倍。

如果,这7亿多人口,也加入到承载社会财富总财富的行列中,那么,中国局部畸形的通货膨胀压力会立即多云转晴。也就是说,中国财富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会立即得到缓解,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会变相加强。

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广大的农村所占据的资源和国土面积,要大大超过中国城市群所对应的份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利用更大的国土空间承载不断攀新高的社会总财富,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项,除非一种创新性的财富理论诞生

可是,改开这么多年来,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把农民纳入到国家财富分配的大盘中

表面的原因是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形成事实上的阻碍,本质是集体经济下的小农经济模式

小农模式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万事不求人:衣食住行,基本都可以就地自行解决

例如,现代医疗制度是国家进行财富调节的主要手段,可是农村偏偏又是中医比较活跃的区域,几棵草可能就巧治了诸多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的疑难杂症。

中国小农经济是几千年所形成的历史性结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穷怕了的农民只能依靠自身努力来获得较低级但实用的生存保障

无法让农民的生活元素具备流动化的商业要求,财富就无法进入农村,财富就无法拥抱农民。换句话说,不铲除小农模式,我们就无法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

当然,让中国的农民懂得这个愚蠢的无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潜在的剥削隐含其中而不便说明。如果说多了,有大智慧的中国农民瞬间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不让说话,各种过滤和删帖就必须存在。说滴直白一点,只要农民群体糊涂地接受这个观点:给你钱,你要花,别攒钱,这样就能很快的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让大家克服不敢花钱的习惯?要形成一种让你敢于花钱的机制和保障

现在,到了总体解决小农经济这个历史性问题的时候了,这是解决中国城市财富堰塞湖的唯一手段

也就是说,财富下乡,不是城市来接济农村,而是靠农村的广阔空间来降低中国社会财富在局部要决堤的风险

大变革下的农村大开发已经万事俱备

刘强东研究农村开发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马云最近也踏实下来,开始研究是否能在中国特色的农村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随着证监会前主席刘仕余的自首,大家才发现,中国的供销社系统重新成为新经济下物资和商品流动的主框架,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2021年,初中毕业生要五五分流,即使升了高中的孩子,最终也不是100%进大学。这些没有进入大学的孩子,都要被培养成实用性人才。

很多家长对于分流非常不情愿,其实,上了大学,然后加入到外卖行列的并非少数。外卖并不会成为主流,外卖模式下没有一技之长,才是最大的风险

事实上,五五分流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且负责任的举措。没有进大学的孩子,他们的前途未必会差。脑体差别、城乡差别和阶级差别的消失,在本世纪将基本实现

如何消化五五分流机制下庞大的待就业群体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想,五五分流的政策一出台,就意味着大变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了。

技校学生的培养时间大致是三年左右,也就是说,到2024年,这些五五分流的学生将成建制地踏入社会,为他们准备后的就业岗位在哪里?目前还看不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大家的薪资和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在看不到,不代表2024年没有岗位等待着他们。

2024年,这些五五分流的学生无外乎几个大流向:制造业,为大变革和新经济提供装备保障的制造业;农业领域,为新农业的人才需求提供稳定而强劲的新鲜血液;国际合作,更多的国际大开发所带来的成建制对口合作;继续深造,优秀的学生,当然可以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等等吧。

我们可以窥见的是,大变革中的农村大开发将成为新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仗,将是多方参与的股份合作制合作。事实上,看看中国供销合作总社网站中的资料,我们就知道相关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

作为大变革第一炮的农业大开发,绝不是简单的城市资本下乡;绝不是培养新的资本乡贤,由他们带来无资产的农民来完成农村大开发

未来大开发的资本构成形式应该是这样的:农民以土地等集体所有制财产入股,社会闲置资本的广泛参与,以及国有资本的稳定性坐庄

作为大变革的连环手,最近几年,国家在重塑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斩获颇丰。所获取的收益,其计量单位是以万亿计的。国家既然财力充足,那么,农村大开发就不存在资金的问题。

也就是说,单打独斗的私营经济模式在中国是没有前途的;宝能系、浙商系、泰山会等私有资本的抱团联盟也是没有出路的;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独立外资型经济巨头也是没有出路的,国家的投资和相关产业的从业者才是产业开发的主导力量和实施者

广泛参与的社会资本,肯定要经过某些形式的资本融合,才能进入大开发的总体架构之中。关于如何融合,这是一个值得单独谈论的话题,我们先搁置起来,以后再唠。

也就是说,你感觉自己有钱,可是你未必能在大变革和大开发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认识不到这一点,未来都是要吃大亏的。

本次大变革下的大开发,是由国家主导的、全民参与的、世纪性的投资大风口。几千年来,被压榨在低端的中国农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能真的要扬眉吐气了。如何拥抱农民,如何和农民结合,才是投资理财的新课题

如何和农民结合,我们不妨来一个在当时看来极具前瞻性的小故事。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伟人到特园拜访张澜。伟人进门后第一件事是和特园的雇工们一一握手问候,这件事让未来的共和国副主席深为感慨:我也是贫寒出身,高高在上几十年,染了一身士大夫气

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与“”这两大要素,要在本次大开发中事实上融为一体了。当然了,“”与“”的共和只是第一步,“”放下自己矜持的架子,发自内心地与“”融为一体,才是神州皆舜禹的基础。

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我们的大开发为什么不提早开始,而一定要放在2024年前后呢?这是因为数字化人民币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性工作还没有彻底就绪

数字化人民币将保证大开发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任何作弊和弄虚作假,都将暴露在大数据的实时跟踪和汇总之下

我们可以断言,在大开发的过程中,过往习惯性从国家的各类资助中汲取营养的群体,一定会有人挺身尝试数字化人民币的杀伤力。

我们可以预见,某些敢于挑战数字化人民币功效的人将会受到戏剧性的惩罚。这种惩罚性的记录,很可能会像曾经的政治档案一样,让这些人终生和低信用值划等号。

所以,数字化人民币的就绪,将是大开发正式亮相的号角

为什么要及时出手都市房产

投资在哪里,热点就在那里;热点在哪里,那里才有赢利点,这些基本常识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

要参与农村大开发,投入真金白银是必须的。大家的真金白银在哪里?基本都压在城市不动产上。

中国畸形的房地产经济,既是防范资本外逃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过往外向型经济模式下,帮助地方政府实现财政纾困的举措。

中国地产总量供过于求是一个再显然不过的事实了,在这种背景下,多余房产的早出手,才能保证依附于房产之上的财富在变现过程中的损失是最少的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在通货膨胀的绝对背景之下,不允许升值的房产,本质就是在悄然贬值。

如果没有新的投资热点,让财富以地产的形式保持存在,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可是,一旦感受到大变革已经在孕育的脉搏,一旦确定国家新的农村开发战略已经是箭在弦上了,那么,把资金从地产模式中及时变换出来,就是一种明知的举措了

买房容易卖房难,要把财富从房产中撤离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会说,到时候,我们可以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获取自己所需的资金。

这种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我们可以来一个小分析。

首先,不是你有房产,就一定能从银行拿到贷款。随着形势的发展,银行要求提供贷款用途的商业计划书,根据可行性分析再发放贷款就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即使银行同意发放贷款,那么,大家也不容易拿到房产等值的资金。大家都知道,银行一般只发放不超过房产价值70%的贷款额度

同时,用这种方式获取的贷款,还要向银行支付贷款的利息

既做不到等值,还要支付利息,甚至还在缓慢贬值,诸多弊端无形中带来的损失,无异于让房产贬值了50%。所以说,向银行贷款这种模式不是最明智的。

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瞅准时机,及早出手。手握资金,才能保证自己在新机遇面前,该出手时能出手。

这篇文章是写给我的朋友和同学们,放在河里,供部分河友做参考用。

通宝推:purplue,青菜园子,rentg,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