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古代车辆车轴与实用金属关系的讨论 -- ziyun2015

共:💬33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古代车辆车轴与实用金属关系的讨论

在erha兄《中国历史教授/老师的问题》一楼下,我和桥上兄、月兄、e兄、海兄等河友,关于古代车辆车轴与实用金属关系,进行了几天的讨论。现将新看到的一些文章,以及个人的思考,做一个总结,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先提出:“没有实用金属解决车辆车轴的问题,就不会有实用车辆的产生”。桥上兄提出过去车轴都是木头的,月兄说用金属只是加强了车轴。接受月兄的意见,我前文的表达应该修正为:只有用实用金属加强过的木车轴,才能制造出实用的车辆。

我这个观点现在找到五篇文章支持:

1、军事博物馆王文《战车与车战》

http://www.jb.mil.cn/yjcz_2226/gbtg/201707/t20170720_35548_2.html

2、《考工记》古代独輈马车主要元件的设计机械设计

http://maps.pme.nthu.edu.tw/web_maps/PDF/PUBLICATION-TEXT/014.pdf

3、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四轮马车而西方却有?

http://www.manyanu.com/new/a4b9b1916c114bcca26052708161dc8c

4、月兄提供的古代埃及马车“the Egyptian chariot had a metal covering for the axes”

5、外国专家成功复制中国古代战车

https://www.sohu.com/a/207072778_335714

第一篇文章提到:中国古车上“在毂内装釭,轴上装锏。车轮转动时,木轴、木毂间有金属件釭和锏垫着,不直接接触,从而减小磨损”。又提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枚铁锏曾经金相考察,属珠光体基的灰口铸铁,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小的摩擦阻力,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并有利于运转。同时,中国古车还在轴上施用润滑油膏,见《诗?邶风?泉水》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哀公三年》。在光滑的釭、锏中施用油膏后,行车时更为轻快。故《吴子?治兵篇》说:“膏锏有余,则车轻人。””

我曾请教月兄:吴起只提到锏,没有提到釭,是否先有锏?后有釭?月兄的意见是“难说”,我想了想,也的确是得不出逻辑唯一的答案。

第二篇是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两位作者所作,他们设计的車穀是木质的,有釭和锏作为“金属轴承”,他们说明“《考工记》中并无这些小零件(釭、锏)的设计,是后人考证及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才得知有这类零件存在于古独輈車中“。看得出,他们从机械设计的角度,认为必须有釭和锏才能满足车轴的实用性能。

遗憾的是此文没有说明“考证”的出处,以及“出土文物”的出处。而且,他们也说釭按《说文》的说法,是“車穀中铁也“,铁是战国后才普及的,因此他们认为西周初的《考工记》没有记载釭,是因为这个原因。

针对1-2篇,桥上兄推荐一篇浙江大学历史教授龚缨晏的文章《车子的演进与传播—兼论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问题》,列举了很多中亚、欧洲出土木轮、木轴的例子。匿名兄还给予了一张图片,大概就是龚文中瑞士出土的带轴的木轮。

桥上兄还指出商周目前发掘的车马坑,似乎没有釭锏的出土报告。

第三篇,本来主要是论述为什么中国采用两轮马车、牛车而不去用四轮车,作者认为不是造不出来,而是两轮车比四轮车有优越的性能。不过在后面,文章也提到了:“两轮车要求轮子非常结实,车轴非常结实,强度至少是四轮车的两倍,车下面还要有至少两根非常结实的”梁“。。。这需要榫卯结构把小料拼成大料,需要冶金和金属加工的部件来强化车轴和车大梁”。

第四篇,则是月兄帮助找到关于古代埃及战车,外国研究文章说“the Egyptian chariot had a metal covering for the axes”。

月兄虽然开头就指出我的观点欠缺之处,但是还能在讨论中坦荡给出能支持我观点的线索文章,高风亮节,实在让我感佩。在此再次感谢月兄。

第五篇,是两个英国人测量中国出土的车马坑中的数据,然后按照古法,制造了一辆古代战车。这个比台湾清华仅仅是机械设计、而没有具体制造出来,是大大前进了一步。不仅如此,两个英国人还驾驶这辆中国古代战车,对车辆性能(速度、转弯、稳定、驾驭等),还有车上的长戈、弓箭使用,进行了实测,最后甚至还有此战车和骑马弓兵(模拟草原骑兵)的对抗试验。

曾与普鲁兄谈到历史也能做一些实验,此即为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我们讨论问题最重要的,是此文中提到:“然而,木质的轮轴毕竟强度有限,在木质的轮轴之外需要加上许多的青铜部件。这些部件不仅起到增加轮轴强度的作用,更能起到装饰、体现身份的作用。”

并且,在車穀外侧的铜(青铜)套件安装的动图中,安装后可以很明显看到车轴上有一个金属套管(metal covering for the axes),显然就是锏。

点看全图

见动图,冒烟及戴手套,应该是加热+胶,把錧/钏与木质車穀固定在一起。

这样,就把我问月兄锏先釭后的问题,甚至桥上兄的问题解决了:在战国铁釭之前,锏是和車穀的錧以及钏,相匹配的。也就是说,錧和钏就是后来的釭!

至于锏,则有可能因为长期埋在地下,木头化为泥土后,锏和錧、钏锈在一起了?

由于外面有花纹,所以我查到的以台湾故宫博物院吴晓筠为代表的文章,是进把錧、钏当成了车穀的装饰。

我也看了桥上兄给我推荐的龚教授的那篇文章,龚教授在其中也提到了“有学者写道:“根据中外考古学家的意见,认为车辆的产生是在公元前2000年至800年之间的青铜时代。””——这种观点和我的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龚教授完全不接受这种观点,即有了实用金属,才会有实用的车辆。龚教授认可西方学者发表的、证明车辆最早产生于欧洲中亚的证据:岩画(至今不能准确确认时间)、轮子模型(看起来像是陶轮轴)、泥车模型、车辙,以及出土的榫卯组合的轮子、一体转动的木轴等。龚教授不认可中国发现的陶轮、传说(黄帝、奚仲造车)、二里头的车辙,等等。龚教授认可:甚至欧洲造车比中亚还早。

这种分歧,契合了我在erha兄楼下的那个想法:历史学专业的应该学一点儿理工,用实验看看出土的证据能不能成立:

1、比如,在没有青铜刀斧的情况下,仅用石器骨器,看能不能做出那几个瑞士、德国出土的榫卯组合的车轮。

2、看看用石器骨器,无论是销凿还是研磨能做出来的瑞士还是德国哪儿的木车轴,装在那种实木车轮上,当负载3、5百公斤的载重时,看看能在荒野的土地上走多远而不磨坏。(工具加工硬度与车轴被加工硬度的匹配)

3、还有就是真做出一辆四轮的、轮轴一体的牛车,载重300-500公斤后,看看在土地上能不能转弯。

请河友给出意见和批评。

通宝推:铁手,多余6569,牧云郎,epimetheus,北纬42度,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