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传统武术如何面对现代搏击 -- 天福山起义

共:💬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传统武术如何面对现代搏击

传统武功如何面对现代散打

作者 张源侠, 发表时间,8/21/04

这是目前武坛上争论最火的问题。最有趣的就是北京散打队的教练梅惠志先生和大成拳王选杰先生的过节。网上流传梅惠志一个迎击就把王选杰打晕了。大成拳门人当然火气大了,但奇怪的是没有听说有人找上门去和梅惠志干一把的。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上海就不一样了。如果上海散打队的教练胆敢说自己一个迎击就把十大形某某名师打晕, 那十大形的徒子徒孙们一定会杀气腾腾上门干架的。

王壮飞先生自称“八卦拳王”,又说当年将王芗斋先生打败, 结果也没有听说北京练意拳或大成拳的杀到上海来比武的。倒是十大形念及王芗斋也是沐恩心意拳的传承,立马有人杀出找王壮飞的麻烦。

守孚老师在上海的时候对王壮飞的诸多骄傲言论也多有不满。 有一天请示铁国成先生是否可以去冲冲王壮飞的场子,铁国成先生一向与世无争, 这回居然沉默不语。守孚老师知道铁国成先生的态度了,于是和几个师兄弟一起杀奔王壮飞的场子。

在王壮飞场子上练八卦的学生有很多。守孚老师那时年轻气盛,到了场子就说:“王老师,听说你们八卦很厉害, 我们想切磋一下。” 王壮飞的学生自然只好出来应战。

守孚老师一出手,将那些学生打得魂飞魄散,但王壮飞却始终没有下场出手。守孚老师道:“王壮飞到这个份上了还不出手,不是很说明问题了吗?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此事到底还是不妥啊。 人家练拳也是玩个有趣,我到去把人家搞个鸡飞狗跳的, 现在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了。”

大侠在网上看到介绍于化龙先生的文章, 说于化龙先生对某一自称“八卦拳王”的武师不满, 直接杀到对方府上, 把对方的那块拳王匾砸碎了。这个“八卦拳王”除了王壮飞还会有谁呢?但那篇文章却没有点出“八卦拳王”的名来。

大侠对守孚老师道:“八卦是一个大门派,你不怕人家找你麻烦吗?”

守孚老师笑道:“我铁李两先生过世以后, 一直在寻找名师, 还想再学一点。如果有人拿出真本事来令我信服,我还要拜他为师呢。”

守孚老师多次说起在上海的一次武林盛会遗憾错过面见万澜声先生的机会。他说:“那些传奇的名师手里总有一点东西的吧, 见面讨教一下,对自己的功夫一定会有长进的。”

大侠对守孚老师说起意拳、大成拳的传奇,守孚老师说上海没有什么很出色的练家,以后有机会遇到高手,当然是要讨教一下的。大侠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有趣的话“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前面,梅惠志和王选杰的过节搞不清楚,大侠在网上居然有看到这么一篇东西:

姚先生一生都在拳学中探寻,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恢复了散打,意拳在异军突起的散打运动中,受到了犀利的挑战,在几次自己的弟子与北京市和河南省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后,姚先生更是加强了这方面对于国内外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的研究。

这段东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姚宗勋先生作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在自己的弟子和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以后,对其他的外家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进行研究。这其实就是说姚宗勋先生已经认为王芗斋先生传给他的拳法不够用了。如果够用,你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人家的拳法么。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论题。王芗斋先生认为它的拳法已是最高拳法,其他的拳法都不值一看,怎么到了姚宗勋先生就不够用了呢?姚宗勋先生研究那些现代拳法,到底有什么研究心得呢?看得出来的就是把拳击加了进去。

意拳拳击好像就是姚宗勋先生的创造,但这个意拳拳击是否就比单纯的意拳好用呢?守孚老师看了意拳拳击的录相,表示不敢苟同。拳击的打法和传说中的内家拳的一触即发在拳理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拳理。

拳击的打法是通过肌肉的伸缩产生打击力,和肌肉群的大小成正比关系。重量级的拳击手和轻量级的拳击手是不可能在一起较量的。

中国传统内功拳法是用内劲攻击对方的。这内劲在绝对的意义上和肌肉的伸缩无关,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是通过肌肉的原位缩涨产生的一种奇特的力量。前面所录的孙禄堂不动手就将对手打飞,那种攻击力是和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完全不同的一种打击力。

姚宗勋先生应该是知道这种内劲之力的。而他研究的那些现代拳法都是讲究通过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姚宗勋先生的弟子输给散手,他是否开始怀疑内劲的真正攻击力了呢?他把拳击和意拳结合在一起,在拳理上讲是将两种不同拳理的东西搅在一起了。

守孚老师强烈反对意拳拳击这一类的东西。他认为中国武功的奥秘不在于肌肉伸缩力,而在于肌肉的缩涨力。心意六合拳中的秘诀就在于“缩涨两字一命亡”但即使这个秘诀其实也被很多人误解成身体上下伸缩之力。

当然,身体上下伸缩之力并没有错,这也是心意六合拳招法中的基本, 但心意六合拳更高层次的肌肉的缩涨力,一直是一个门内的秘诀。历来只有很少人知道真正的练法。

从各个方面来看,没有理由认为姚宗勋先生不懂这个秘诀,但他显然对这个秘诀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信心。这也就是争论的焦点所在。现在散打界对传统武术不屑一顾,原因在哪里?目前练传统武术的只有极少数知道这个秘诀。

守孚老师常说:“按照现在市面上传统武术的练法,有几个能练出传说的一触即发的功夫呢?”

大侠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武术流派, 的确没有学到一触即发的功夫, 当然赞同守孚老师的观点, 但对心意六合拳究竟是如何对付现代武术散打,大侠希望守孚老师讲得明白一点。

守孚老师笑道:“什么拳击、散打、摔跤,我都交过手。”

“你赢是肯定的,我只是关心你的具体打法。”大侠也是一个讲实际的人。

“很简单,对方进攻过来,如果是低位进攻, 用鹰爪塌意,发内劲将对手压垮。如果对方是高位进攻, 用捧意一震,震散对手的拳架,然后进身用贴身靠打。如果对方是中位进攻, 用虎摆尾加十字裹横。”说罢,守孚老师当场示范给大侠看。

大侠又问:“ 如果对方用腿法,如何应对。”

“鹞子入林。” 守孚老师的回答很简单。

“为什么鹞子入林就够了。”大侠问道。

“鹞子入林是快速身法进攻。对方起腿, 支撑腿必不稳。用鹞子入林身法攻击, 对方的危险更大。” 守孚老师解释时充满自信。

世人都说心意六合拳的身法绝妙,但却没有几个人学到真正的鹞子入林。守孚老师练鹞子入林,是真的在一片树林中如鹞子穿梭,每一棵树都是打击目标, 而每一次打击都用足内劲。守孚老师笑道:“这鹞子入林法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正因为心意六合拳在每次出招时都用足内劲,在实战中就能自如应用。大侠这么一说,有聪明的人大概会自己到树林子里去摸索鹞子入林法。守孚老师道:“这鹞子入林法不是在树林里走迷魂阵, 而是以内功为基础的运动型攻击法,进步退步都用丹田气催动。”

守孚老师有一次讲到兴头上, 提起自己当年往事。说他每次到中山公园练拳, 从进门开始, 就对着梧桐树一棵一棵用鹞子入林法打过去。 在打的过程中随意用各种招法, 施足内劲直打到练拳的场子。每次打过去都会博得游客的掌声。

所谓教拳不教步,守孚老师感叹市面上的传统武术大多不知道步伐如何训练。结果在和散打较量时就手忙脚乱了。在网上有一篇介绍曹晏海斗刘高升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在1929年浙省国术游艺大赛上,曹晏海首轮即遇铁砂掌大师刘高升。刘实战少,应变能力远不如曹,故虽有骇人之掌力却难得其用,刘打不着曹,于是不免有些急躁,对曹喊到:"不许你跑,再跑算你输。"曹闻此言故作犹豫状,诱刘赶来,趁刘抢进中,闪走外门,用低脚将刘勾倒。按大会比赛规则,倒地为负,刘即速爬起来,对主持评判的李景林说:是自己滑倒的。李说:"就算你自己搬倒自己,也算输。"这时曹晏海大度地对刘说:"刘老师,这次不算,咱们接着比吧!"于是 李才允许刘继续比。台下观众见状,齐呼:"曹晏海好汉!"这一下,刘的气势顿时去了一半。再战时,刘完全陷于被动,一直被曹逼到擂台边。但曹因惧刘之掌力,一时也未敢轻进,仍是以低腿闪击。这时正好有服务人员为李景林倒茶,李指着洒在桌子上的水一语双关地说:"把它抹下去!"曹闻此言,好像来了灵感,攻击稍停,诱使刘急于转守为攻,并趁刘出手露出空档之际,用上了新学的腿法,侧身抹踢将刘击倒在地。

这位刘高升先生显然不懂拳法中的步法,只仗着一招铁砂掌称霸江湖。这铁砂掌也是傻练的功夫,碰上懂步伐的曹晏海,他就惨了。散打界看不起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也得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守孚老师是纯粹的传统武术派,他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奥妙无穷,像现在散打的那种打法, 如果推向国际以后,很快中国人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上面牛气冲天的北京散打队, 大侠有幸在纽约看到。那次是北京散打队和纽约散打队在纽约的中国总领馆招待所比赛。好像是各出五名, 结果是北京散打队三比二获胜。纽约队获胜的有一位原来是国内的散打冠军,还有一位是黑人。那个黑人拳手在比赛中居然多次用上花哨的招法,被击败的北京散打队的队员看起来就有点迟钝了。

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杂烩而已,想用着这种散打来获得世界的尊敬,方向是不对的。当年中国人热血沸腾的中美散打对抗赛, 到了美国,居然被美国安排在一个偏远的小镇。那就是美国人并不认同中国散打这种东西。

中国散打打败了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但在美国学空手道和跆拳道的还是主流。为什么?空手道和跆拳道作为这两国的国粹, 带有很浓厚的文化意味。麦当劳和肯德鸡真有那么好吃吗?这两种美国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看看现在的中国散打,说是拳打脚踢摔样样在行,实际上里面的中国味没有了, 所以在世界上中国散打激不起一点涟漪。

大侠好奇地问守孚老师,当年铁国成先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招式。守孚老师笑着做了一个李连杰在黄飞鸿电影中最喜欢做的亮相动作,即一手指天, 一手前伸,下面是侧向半弓半马步。

大侠道:“真是有意思,这不是李连杰电影中的亮相动作吗。”

守孚老师道:“打拳要有大将风度, 那种缩头裹脑的样子,即使功夫再好,我们心意拳都不认可。”

“我明白大将风度的意思,但这个漂亮动作究竟如何用呢?”大侠追根究底。

“所谓动作漂亮其实都对应六合原则。当一个姿势符合六合原则,其攻击点就不是外在的一拳一脚可以比拟的。比如这个前手,如果你将此手想象成毒蛇的头, 你就知道这看似引诱的前手既是诱手又是杀手, 而后手可以想象成巨蟒的身体,如果后手一上, 对方顿无逃生之路。”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此动作,果然神气逼人。

守孚老师又道:“技击是一门艺术,将对方击倒要做到漂亮干脆,技击法和平时的练拳法是完全一致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拳家都无法将练拳时的漂亮动作转化到实战技击上去, 因为那些漂亮动作都没有内劲支持, 所以在实战的剧烈碰撞中就无法发挥出来。”

“漂亮动作如何与内劲挂钩呢?”

“拳谱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你有没有做到呢。这所谓的一动无有不动,其要点是内劲之动。外在的动是不稀奇的,即使你在走路不也是一动无有不动吗,要将内劲发动起来才是真动。”

“如何发动内劲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来练,你要问我其他拳法如何发动内劲, 我实在是不懂。心意六合拳是完完全全按照内劲练法设计的,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的拳法中唯一的一种拳法。我一直感叹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如此聪明。” 守孚老师每讲到兴处就会发这样的感慨。

大侠跟守孚老师学拳, 注意到心意六合拳中很少出现对拳头的直接运用。在形意拳的劈、崩、钻、横、炮五行拳中,只有劈拳用掌,其他都用拳,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却很少看到拳形。

守孚老师一听就笑了:“你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平。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不是称为心意把吗。我们这个拳里的确很少有拳,大多是把。铁老师的传承讲究‘二十四把,把把不离丹田。’ 铁老师平时也的确很少讲拳,更多的是讲把。因为讲拳,事实上就很容易破坏对整体劲的强调。所谓沾衣十八跌,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攻,单纯讲拳头攻击的拳就违背了心意六合拳的真义。”

大侠看散打比赛和拳击比赛,常有两人抱在一起的镜头。大侠问守孚老师如何对付。守孚老师道:“你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相连的。如果只用拳头攻击,抱在一起就没有办法了,顶多用摔跤,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可以自然发出整体爆炸劲来,让抱你的对手五脏震动而败。所谓用丹田打人就是此理。”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给大侠看。守孚老师做一个静止的虎扑之势,大侠用双手封住守孚老师的双前臂, 没想到守孚老师呈虎扑之势的双前臂突然前后错开,右前臂发出一股震劲,将大侠震飞。此劲发得十分古怪, 因为通常的肘劲是通过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打击的,而守孚老师打出的这把劲却是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的一股劲。

这两种劲的差别就在于,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肘击需要一点转动的准备时间,而以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肘劲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时间,转即是发,令对手没有时间反应。大侠原以为自己对肘击的要点掌握的很好了,实在没想到还有守孚老师这种纯粹身法带动的肘击。这实实在在是没有间隙时间的持续攻击啊。

守孚老师笑道:“这身体的左右一转,可谓花样百出,刚才的肘击过后,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肩胯就对准对方,而这肩胯的同时发力对对手的打击是摧毁性的。有一次我用这种劲示范给一个打少林拳的朋友看,没想到一发劲就将他打得蹲在地上起不来了。以后我就很少发这种劲了,因为那次把我给吓坏了,害怕真的打出什么事来。”

大侠追根究底问道:“你的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转到背对对方,你还能发劲吗?”

“当然可以,我用熊形后单把,或用虎蹬山都可以将背后的人打飞。” 守孚老师胸有成竹道:“心意六合拳的劲是浑圆整体劲, 不管哪个方向,要发就发,随心所欲。刚才那么一招一招对你讲是拳理上的拆招,让你明白这劲是势势相连,有名有姓,明明白白的。但真的到实战的时候,往往一出劲,对方就吃不消了, 很少有这样连环出劲的。而对方也是活人,如果对方逃过我的第一次攻击,我的第二攻击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实战的那一瞬间,我的直觉指引我下一个劲的攻击模式。”

大侠听守孚老师的精彩讲解,知道内家武功的技击法在理论上和现代散打是不同的。现代散打大都讲究的是身体肢节的惯性用力,而内家武功讲究的身体整体的合动。肢节的惯性用力一定是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肢节的顶点,如拳、足、膝、肘,而身体整体的合动讲究力不出尖,所谓浑圆运动。大侠读王芗斋先生晚年写的“意拳断手述要”,看到如下精彩段落: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这段精彩的论述在大侠没有跟守孚老师心意六合拳时,可以说看得似懂非懂,现在经守孚老师耳提面命,知道了内家武学的真正诀窍就在这里。如果你做不到力不出尖,你还是在打外家拳。

守孚老师经常说,现在很多打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将拳打得过头,发劲发到爆破的程度。虽然对付一般的人绰绰有余,但在至高拳理上却是错了。力不出尖正是内家拳浑圆境界的要诀啊。这也是心意六合拳大多讲把,很少讲拳的原因。而拳击、散打的很多技法都是力发出尖的技法。由此可见,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在劲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劲法。

大侠问:“有没有可能将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呢?”

守孚老师道:“力不出尖的内家拳相当于武学的研究生水平,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相当于武学的大学水平。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读研究生,事业上也可能很成功,但就整体来讲,大学毕业生当然是不如研究生的。读研究生的意义就在于承认武学是有更高境界的。内家拳法可以打一辈子,越老越有味道;现代散打就不行了,到了七八十岁时不可能再上擂台的了。”

大侠道:“是不是说,学了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再学力不出尖的内家拳会更上一层楼?”

守孚老师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一定是要在真正的内家高手的指导下才行。现在国内真正的内家高手越来越少了。我将我的这一点点东西传出来,其实也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内家高手将他们的宝贝公开出来。”

大侠看童旭东先生介绍孙存周先生的文章,看到有一段精彩的东西: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首届国术国考,通过国考录取教师和学员。孙存周作为特邀佳宾前往观看,孙存周感到绝大多数参赛者,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这次国考是先进行套路比赛,再进行摔交、散手和器械等对抗比赛。所以这个问题表现 的很明显。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这次比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拳击对抗练习的朱氏三兄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都进入了最优等。因此不久中央国术馆就添加了搏击(既拳击)课。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当时闻名武林的朱氏三兄弟(指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兄弟三人,老四朱国祥那时还小,还不能与他的三位兄长相提并论),都曾得到孙存周的具体指导,常在一起研究,在参加国考前还进行了多次实战练习,当时他们的实战能力已经是相当突出的了,但是与孙存周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身体的感应、节奏的把握和劲性上,都相差较远。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后来经过3个来月对三体式和劈拳的深化练习,使朱氏三兄弟的实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朱国禄在1929年的杭州国术大赛上获得冠军,有人认为是得益于拳击,但他的老师孙存周却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关键就在于这真传两字上。那么这真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童旭东先生文中又道: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是一切技击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外来的西洋拳击还是被当时一些文人神化了的太极拳,都不能代替形意拳在技击训练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要想使技击的境界不断升华,太极拳和八卦拳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近代国术大赛上,获技击比赛冠军最多当数形意拳, 而心意六合拳作为形意拳的母拳,其意义是很值得深究的。大侠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就会读给守孚老师听。

守孚老师道:“孙存周如此传奇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练的,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呢?”大侠听了也的确是如此感慨。大侠在前面就提到,即使如姚宗勋的武功造诣也要向拳击低头,现在守孚老师出来大声呼吁,传统内家武功远胜于拳击,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呢?童旭东先生此文的记载在一般的拳家眼里无非也就是一段往事而已,但在大侠的眼里却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力证。

守孚老师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往事的缅怀,而是要在当下实实在在地将这往事的传奇显现出来。这才是最有意思的事啊。”

大侠感慨,守孚老师此举在中国文化复兴上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侠要在此声嘶力竭地介绍心意六合拳的内在动力。这不是简单介绍一门稀有拳法的事,而是对中国武术内在精华的一次革命性展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