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喜爱的中国传统音乐 -- 普鲁托

共:💬63 🌺2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我喜爱的中国传统音乐

学院派的中国传统音乐,国内叫民族音乐,简称民乐。这是建国后文化方面以欧西(广义上苏联也是西方)为标杆的结果,其实挺尴尬的。说是民族音乐,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呢?台湾那边叫国乐。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庄重些。

·

我年轻时是河殇派,在艺术欣赏方面全面偏向欧西的作品。音乐更是如此。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音乐只有五个音,听来不如欧洲音乐悦耳。但是中华自有法度。这个“法度”对人的影响是大道无形的。这是我最近的领会。

·

不久前河里纪念毛主席诞辰,我回忆起一首湖南民歌风的《浏阳河》。这是最给我以亲切感的民乐作品。回想当年我在长途火车上,从火车广播中听到这首歌曲。那时小孩子穷极无聊,所以印象极深。

想到《浏阳河》后,又想起小时候在广播中常听到的另外一首民乐,但从不知名。莫名其妙地认为是江南丝竹。所以在网上查,出来一个结果是“紫竹调”。听后大喜过望,果然是它!《紫竹调》是江南民歌改编的。不需要歌词,可以听出音乐中男女问答的曲调,是那种甜甜糯糯的吴侬软语。下面这个版本是台湾一个女子民乐组合的演奏,其中笛子的表现特别有味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vrhDr3x5Q

·

查到《紫竹调》后,顺手查到几首耳熟能详的民乐,都是当年在广播中听过,名字多少记住一些。最有喜庆气氛的,是刘明源先生于1958年创作的《喜洋洋》。这首乐曲是基于两首山西民歌的旋律,采取西方的三段式“快-慢-快”写法。央视春节晚会上经常听到。春节晚会时候经常听到的还有一首《花好月圆》,旋律明快。它是1935年黃貽鈞先生基于江南民风创作的二胡曲。建国后彭修文先生改編成民族管弦乐,即现在听到的版本。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金蛇狂舞》是聂耳先生于1934年春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这首作品的基调是他家乡昆明的传统曲目《倒八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njidteTg4 喜洋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9TzXXy50c 花好月圆,是彭先生指挥的版本

·

与《喜洋洋》意境相近的有一首广东音乐《步步高》,相信大家都听过。《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民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吕文成创制了高胡(我理解是高音的二胡),成为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用高胡起头演奏的《步步高》,比民乐合奏更有意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Mzj0KjWJg 步步高

·

广东民乐中还有一首著名作品《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据称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1935年,任光与聂耳把《彩云追月》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iHuMaXslM 彩云追月

·

《京调》是顾冠仁先生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在电视晚会上也常听到。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西皮流水的曲调大家应该都熟,电视上常放的是《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FK7r0wPuo 京调

·

顾冠仁是江苏人,另有一著名作品(合作)《东海渔歌》。《东海渔歌》是基于浙江民间音乐的创作,在周星驰的名作《功夫》中被改编用来作为城寨三隐士与斧头帮打斗的配乐。说句闲话,周星驰的父亲是宁波人。他本人也曾回宁波寻根。

上述曲目除《彩云追月》外都是快旋律,比较适合海华在节庆日子里增加一下气氛。

======

本帖是替燕人河友发的。

通宝推:铁手,方平,唐家山,三笑,龙驹坝,醉寺,桥上,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