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普京的台阶在哪里? -- 本嘉明

共:💬3277 🌺22353 🌵7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台阶-4

(一)

2020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10年内裁掉所有的重装甲和架桥部队,腾出1.2万人的编制,用于扩编两栖轻装部队、导弹部队和无人机部门。

茗谈186-4

这个动向,在陆战队内部已经酝酿很久,所以在宣布前,我已经跟一些加拿大军迷线下聊过这个话题。现在回想,当时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只是我没听懂。

拉姆斯菲尔德开启的美军改革,在美军内部,经历了三上三下。他当国防部长时,当然是一片叫好声;等到美军开始把中俄陆军当作假想敌时,主流声浪是批评拉氏军改,因为美军只会打治安战,不会对抗传统重装敌军了。

但此时,美军中一小部分人反而坚持拉氏的改革方向,因为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看到,假如掺加“互联网+”要素,轻量化的数字陆军也可能战胜重装敌军。再叠加其他因素,我们今天就看到了俄乌战争。

打个比方,美军打治安战,平时只玩枪,不玩炮了。但把枪玩熟了,发现由于步枪不断升级,变成反器材枪了,射程远口径大,子弹还可以制导了,那么就能取代连排级单位原本随携的迫击炮和小口径野战炮、枪射榴弹。其中本质一点是,反器材枪比起“准头比它差,口径比它大”的各种炮,对后勤和单兵机动性的压力要小多了。

这个观点,本质上跟二战前夕,用舰载鱼雷机取代战列舰的406毫米舰炮,是类似的。看上去接班人轻飘飘不靠谱,打起来发现大有前途。

再打个比方。我一直说一个道理“步不如骑,骑不如射,射不如步”,比方说,某国养了1500名“铁浮屠”重骑兵,假如对手有1万名射击兵(威尔士弓箭手),那么骑兵是不敢攻击射击兵方阵的,还没冲到就被屠完了。但假如对手只有1万名普通步兵,那么骑兵就敢攻击了,因为1万名步兵中,专业的弓箭手只会配备1000名(训练弓箭手也很费钱),其余9000人是临时征召的农民。1500名骑兵冲锋时,1000名弓箭手只来得及射倒300名骑兵,剩余的1200名骑兵冲到敌人1万名赤卫队面前,打赢是没有悬念的。

而美军的看法是:我自己有钱,配备大量射击兵、骑兵,都OK。但对于钱不多的同盟军,可以不可以让他们仅有的1000名弓箭手,在刀斧手小组的保护/配合下,也能挡住/迟滞/重大杀伤对方的1500名重骑兵呢?这需要怎样的新式弓箭/火枪,怎样的战术配套呢?

这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裁掉全部坦克,组建“濒海战斗团”的初衷,就是在狭小地域(比如荒岛),事先预设部分基础设施,高机动性的轻装部队(不超过2000人)临时进驻,打完就撤。

(二)

俄军目前的编成,在本轮实战中吃了亏,但这样编制是有其道理的。

首先,是器材因素。俄陆军在国防部里排不上号,预算不足,器材特征是“老装备库存多,新装备上马少”,在这个客观条件限制下,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你不能怪俄军作战思想落伍。

其次,是兵源因素。俄国人口结构也在老龄化,独生子女傲娇也是社会现象。我已经介绍过,俄国是义务兵役制度,凡只要国家发出征兵信的,不管邮路上出纰漏你收到没收到,到点不去军营报到,一律判刑。但义务兵的服役期短,而且法律规定不得从事危险作业(比如上战场),属于征用你去当厢军,阅兵时充人头(反正俄式阅兵不要求正步踢到多好),这样柔性化一点,老妈们勉强能接受。

所以,俄国面对军事改革浪潮,走的是“精兵主义道路”,就是“合成营(营级战斗群BTG,不挑哥)”。

说白了,这是俄军前期“师改旅”失败的苦果,根子还是账面上给的预算不够,各环节贪污克扣也多。俄军的BTG并不是取消原来团一级,由旅长指挥本旅多个合成营展开作战,而是直接将一个旅的战斗力“浓缩成精华”,用一个旅的预算养一个营,作为门面。所以,一般俄军的一个旅,旗下只有一个“营级战斗群”,是这个旅里仅有的“禁军”,相关的装备、人员都是从全旅抽调而来,汇集了约大半个旅的战斗力,抽走后,该旅剩下的就是义务兵为主体的“厢军”。这个跟二战中的日本空军相似,就是“薄壳鸡蛋”,一旦把壳打破(在中途岛损失大批一线飞行员),战斗力断崖滑坡。

和中美的合成营不同,“不挑哥”具备非常明显的“以炮兵为核心”的色彩。一个俄军的“营级战斗群”,一般拥有3个机械化步兵连/摩步连、1个坦克连、1个火箭炮连、1到2个身管火炮连以及防空、侦查、通信等作战分队。

这个配置,有几个特点:

一,火力极其威猛,“面覆盖”的本领,无外军能及。

二,机械化程度高,只要给他们坚固路面,能大纵深包抄。

三,营一级的总兵员太少,因此多数是作战兵,后勤、排障的人力不足。

这种部队,你让它一切顺风顺水地开进、展开、补给,那就是一堵完美的火力墙。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一,高度依赖铁路补给。因为炮群打“面覆盖”,以“覆盖”抵消精度不足,因此在弹药、油料上的胃口极大,靠旅属卡车队,无法满足高强度作战。

二,炮战是高度专业化的作战,依赖上一级的大量资源(搜索、标定、排序、目标坐标下发、指挥各炮群协同开火),离开上一级指挥,自己不会动。“不挑哥”一般不配置高性能侦察无人机,营一级给了他们也玩不了。

三,由于“一旅仅有一营”,事事要旅长定夺,野战部署上相互衔接的各营之间不能直接协调联防,因此每个营的侧翼防御薄弱,防御纵深浅。乌军的心得是,只要正面能扛住“不挑哥”的三板斧,同时派小股特种兵绕到侧后打营部,“不挑哥”就晕菜,它是轻装急进部队,缺的就是警卫连。

四,本次战争,由于后勤、排障的人力不足,“不挑哥”在有别于日常训练的高强度行军中,出现大量车台故障后,无力就地排障,只能放弃在路边。而本旅余下的部队在行军速度、作战能动性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不挑哥”,联络也断续,无法及时补位接防,因此大量装备被乌军趁隙破坏、缴获。

五,轻视对通信保密作业的保障。

六,装备过于重型化,比较笨重。由于乌克兰冻土化冻,外加乌军故意打开水库放水泛滥,“不挑哥”的主战装备和后勤车队只能走固定路线,非常容易被乌军设伏。目前流出的视频和照片里,被毁伤的俄军战车,通常都保持密集的队形,这种低级错误,在正常的野外作战中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坦克通常是两车/四车一组,分布稀疏。现在俄军经常保持密集整齐队形,一个原因是遇袭时正在赶路,由于这次征用新兵多,部队长倾向于保持威武队形,利于新车组克服恐慌心理,因此交战时来不及散开。二是野外软土不能走,大家都挤在公路上,间隔太远占路太多会被友军骂。

总结一下,本次开战后,俄军充分发挥了“大纵深”作战理念,对战前侦察到的乌军集结位置,进行快速穿插反兜,试图通过对乌军的快速分割包围,闪电结束战斗。但两军在战斗中的实际表现,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虽然俄军多股部队确实行动迅速,但是俄军能战的兵力真的不足,并没有打下一个坚实的“后方”和侧翼。无论是乌克兰政府军还是亚速营等私兵,都在“不挑哥”身后化整为零,利用美军提供的战场单向透明,重点攻击俄军的后勤运输线。

战争持续两周,由于后勤能力不足,“不挑哥”们连弹药都供应不及时,更不要说吃饭了,因此在寒冷天候下,进老乡院子抓鸡,也不足为奇。乌军声称此次调集来征乌的100个“不挑哥”中,31个已经丧失战斗力,我们打点折,就算20个“不挑哥”必须退出休整,那也是巨大的问题了,因为代表着20个旅已经无力后续作战了。

对于战事的后续,以及各大国如何站队表态,我们无力预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次战争,首先是心理战。美方有一整个心理战团队,摸透了普京的心理和人格特质。西方和乌克兰,所有对俄的外交、喊话、表态,都是心理战术,通过暗示、摇摆和激怒,控制了普京的心理状态,使得普京不知不觉间按美国的预设剧本走下一步,这是一种接近于催眠的“定点说服”心理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某大国要如何自行判断,确实是事关国运的关键节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