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乌克兰、科索沃及台湾 - 主权的相对性,军事力量的绝对性 -- 笑看风雨

共:💬373 🌺1490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写了定义也改了定义,文中即可证明

改开之前,绝大部分的交易是由政府计划的,明明是交易成本奇高无比,何来改开后交易成本显著上升?

政府计划,就把市场型交易成本削没了,也就是说你脱离了市场型或者科斯的定义,来到政治型交易成本。被制裁的成本就不说了。这不叫改变定义,叫什么?

怪不得当初有人说你眼瞎。但我觉得你一点也不瞎,你这叫有意识地无视。

——

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的说法没问题,那么我之前的判断,这是典型的形而上自然主义,就成立了。因为你以为你指向的是同一个客体,是现实中的绝对存在,所有说法都趋近这个存在。可你实际上指向的只是定义,是这个存在的某一方面,证明的也只是某一方面而已。即分析性问题。

简单说,你开始说的是作为市场型的交易成本。后面说的是作为政治型的交易成本。再后来说的是作为广义制度成本的交易成本。但是你却坚持你用的是科斯的定义,也就是作为市场型的交易成本。这不是偷换概念是什么?你当大家都傻?

准确的说,这是把分析性问题的判断(分析判断)视作综合判断。简而言之,如果你某一方面不好,就是整个人不好。那么,大家对改开的指责原则上都是成立的。但你显然又不这么认为。也就是说,你用了不同的标准和定义,只是在双标而已。

我之所以还在回复,不是因为立场和你的问题,很显然去年我就指出这个问题了。而是因为这种问题其实在当下非常常见,经常伪装在某种科学、学术问题之下。即便某人是某一方面的文化权威,他也可能在玩这样的语言游戏。

原因有很多,比如终身教职、比如维护政策、比如出书赚钱、比如想当学阀,甚至是想把人忽悠瘸了(PUA)。文绉绉的说法就是:关键不是要改变政治世界而是要确保政治世界中自己的文化地位。

这个讨论链可以充分体现交易成本这个概念的问题,又是怎么忽悠人的。比如作为苏联和国内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后面发生了什么很清楚了。比如只能反映市场化程度和交易效率,无法反映经济效率、增长和生活。

讨论资源配置、市场化对生活的影响,需要引入政治目标和福利经济学。而经济增长,可能和交易成本无关。比如苏联在冷战中前期的增长,中国在91-13年TC占GDP的稳定。

用纯粹经济上的理由去反对政府干预就更可笑了。

注:当然相关政策施行不完全是理论的结果,更多是不得已用这个理论的方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已。当然还有纯粹利益目的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用这些理论来为政策张目的,也可以看到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