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自我革命 -- 正名从俗

共:💬12 🌺10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自我革命(二) -- 补充帖

这是既高度概括,也是对现实的美化,揭开遮掩,其实就是“人民逐渐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人民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却需要为发展付出代价,这是共产党的失责。这种情况可以长久吗?从历史来看,从国外来看,似乎可以长久维持下去。但是,这样的共产党,已经失去了它的独特性,失去了它的先进性。当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变得与资本主义政党毫无两样时,会发生什么,国外的那些所谓的“共产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样本。

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要以解决“人民在分享发展成果时缺位的问题”为首要目标。简而言之,要将我国发展路线,从以经济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不是说经济不重要,而是要让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经济发展为了群众,经济发展依靠群众。

中国最大的财富是这十四亿人口,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底气是这十四亿人口。革命时期通过土地革命发动群众,到了新时代也需要通过共享发展成果来发动群众。

解决了“人民在分享发展成果时缺位的问题”,巩固了立党执政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革命。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听起来很让人沮丧,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进入社会主义?什么条件才算真正进入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对此做出定义,必须明确我们的目标。

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实际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都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消灭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不能作为是否真正进入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之一。

我认为,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认为我国已经迈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真正的社会主义:

一是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主义阶段,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一定是不富裕、不充足的,但通过对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缓甚至消除人民群众的焦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资源不充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是职业差距缩小。职业差距的缩小,不是单纯的缩小不同职业间的薪资,而是缩小相同劳动支出的收入。劳动支出,包括体力、脑力的支出,也包括资金的支出,劳动收入,包括薪资的收入,也包括社会认同的收入。通过缩小职业差距,可以缓解目前人力资源在部分行业富集,又在部分行业匮乏的现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发展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焦虑。

三是三次产业的供需平衡。考虑到当前的国际环境,我国必须要考虑在向真正的社会主义迈进的过程中受到国际反动势力的反扑,在这种预估下,三次产业的供需平衡,将是我国保证国内资源基本足够的重要保障。所谓三次产业的工序平衡,就是建立起完善的经济活动内循环,在能够保障内循环的基础上,再加入国际大循环,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

四是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占比逐步扩大。是不是无产阶级,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有没有掌握生产资料。通过发展公有制经济,使“没有掌握生产资料,却通过劳动支出获得宽裕生活”的无产阶级占比扩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至于这类无产阶级占比多少才算达成目标,需要通过详细的调查才能做出结论。

确定了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算真正进入社会主义,也就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即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

而在解决了人民缺位这个问题后,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如何缩小职业差距,如何促进三次产业供需平衡,如何进一步发展公有制经济,将是中国共产党持续进行自我革命的目标和动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