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年风雨铸忠魂--父亲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 georgenine

共:💬62 🌺149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八年风雨铸忠魂--父亲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外链出处

八年风雨铸忠魂——父亲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那天,我在网上浏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图片展”,那一张张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图片,一幅幅让人动魄惊心的画面,让我热血沸腾,肃然起敬。我一张张地看着,一次次地被感动着。突然,一张特殊的图片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似曾熟悉的画面,脑子嗡地一下,全身的血液一瞬间都涌到了脑际,心脏也好象突然间被猛烈撞击一样,砰砰地急速跳动着,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我看到了我的父亲,那正是我六十多年前的父亲的形象!

我看到的这张图片,是一张记录了当年八路军兵工厂在十分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紧张生产的照片。画面上,浓烟滚滚的洪炉正在出铁水,几个八路军战士有的在抬洪炉,有的在接铁水,那个戴着草帽,右手拄着铁钎子站在洪炉旁的战士,就是我的父亲。父亲生前曾不只一次对我提起过这张照片,他自己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参观军事博物馆时看到过这幅照片。一九七四年,解放军画报的七、八期合刊上,也曾经刊登过这幅照片。当时,父亲知道他们当年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条件下工作的照片能保留到现在,并在画报上刊发,非常激动,竟跑到图书馆去查阅,想要自己收藏起来,以作永久的纪念。没想到图书馆里的解放军画报哪一册都不少,惟独缺少这本七、八期的合刊。父亲非常遗憾地回到家里,不停地抽闷烟,一句话也不说。当时我劝父亲,不就是一张照片吗,找不到就算了。父亲抬头看看我,只说了三个字,你不懂!

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也到了父亲当时的年龄了,开始怀旧的我,也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了父亲的那句“你不懂”的真正含义了。那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因为在父亲的眼里,那张照片的分量很重很重!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用血与火,青春与生命融和在一起的,永远也撕解不开的情结。因为那张照片里,有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牺牲在日寇枪口下的亲如兄弟的战友。照片记录的不仅是时代的风云,还承载着他曾亲身经历过的难忘的岁月,承载着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忘我献身的宝贵精神。

今天,我想把我所知道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经历记录下来,这些故事,有些是听父亲母亲和他们的战友亲自讲述的,有些是父亲遗留下来的回忆录中的片段。就用这些文字,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来表示我对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深深的怀念和敬仰!

一、参加了人民自卫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与猖狂的日寇展开了激战,从而拉开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我父亲当时正在天津河北大街上的一个小作坊里当学徒,虽然离打仗的地方还隔着二三百里地,可报纸上天天登载的都是中日开战的消息,街面上的人们相互传说的也是中日开战的话题,整个天津城都笼罩在了人心慌慌的气氛中,社会处于一片战争的恐慌之中。市场日见萧条,已经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了,师傅就给了我父亲两块钱和一些干粮,让他自己想办法回家乡。

十五岁的父亲背着一个小包袱,孤身一人踏上了归家之路。但他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想搭船,可哪一条船上都满载着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军队,乱哄哄的,根本上不去,也不敢上。万般无奈下,父亲就沿着子牙河的大堤向家乡的方向走去。因为父亲知道,来天津的时候,就是从子牙河乘船来的,那么只要顺着河堤走,肯定会越走离家越近的。

沿途的景象,让父亲感到了战事的严重性,因为不论是船上,还是大堤上,看到的尽是推车挑担、拖家带口的难民和狼狈不堪的败兵。父亲夹杂在难民和败兵的人流里,饿了,就啃一口已经馊了的干粮;渴了,就捧起浑浊的河水解渴;困了,就找个树阴,往地下一躺,迷糊一觉。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家乡的地界。也正是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发现有一只军队正迎着难民和败兵急速地往北开进。父亲感到十分奇怪:这是什么军队?怎么别的军队都是往南逃,他们怎么往北开呢?北面的日本人可凶着呢!他向逃难的人们打听,知道了这是东北军吕正操的部队,往北开是去上战场打日本鬼子。几天来,父亲看到的都是一群群乱七八糟,没有军纪的败兵,唯有这支军队,迈着齐整坚定的步伐,义无返顾地往北开进。这给父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不知道走了几百里,也不知道走了几天,父亲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踏进了家门。看到父亲平安归来,正在牵挂着孩子的安全而坐卧不安、焦虑万分的奶奶一把搂过父亲,流着眼泪说,你可回来了,这兵荒马乱的,咱以后哪也不去了,就好好在家待着。可奶奶哪里知道,经过一路回家的所见、所历,父亲已不是那个小学徒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找到那支勇敢北上的军队,参军打日本鬼子去!

父亲回到家不久,正好就赶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来村里招兵。父亲跑去一打听,正是他所牵挂着的勇敢向北开去的吕正操领导的那支部队。父亲激动得不行,苦苦地说服了奶奶,与村里的几个伙伴一起报名参了军。这支部队的名称叫冀中人民自卫军,也就是后来在八年抗战中赫赫有名的八路军冀中军区的前身。 父亲说,当年他与伙伴们参军走的时候,村里派了一辆大车来送他们。奶奶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对着父亲千叮咛万嘱咐,想着给家里捎信啊,记着要常回家啊。马车渐渐走远了,坐在车上的父亲看到奶奶依然站在村口,一动不动地望着。奶奶一定不曾想到,父亲这一走,就是整整的八年,别说回家了,就连信都因为条件不许可而没有捎过一封。而待到母子二人再次相见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了,抗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父亲的家乡也已经是“解放区的天”了。

当年,因为父亲年龄小,只有十五岁,就没有把他分配到战斗部队里,而是安排到了修械所,也就是兵工厂,在翻砂股当了学兵。据父亲回忆,这个修械所当时有九百多人,骨干多是从太原、北京、天津来的技术工人,还有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和从国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修械所的任务除了修理枪支以外,主要就是生产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刺刀、大刀,还生产少量的中正式步枪。从此,父亲穿上了八路军的军装,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经受着考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文革期间,造反派莫名其妙地让父亲写检查,要他交代当年是如何参加革命的。父亲在检查中写下了如下的文字:“……来招兵的人宣传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领导人是吕正操,是专打日本鬼子的抗日队伍,而且每个月还发两元钱的军饷,于是我就报名参了军。”没想到这一下可惹了祸,造反派马上贴大字报提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质问:一、你为什么不参加八路军而参加大军阀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二、你参加革命是为了两元钱军饷还是为了抗日?爸爸后来怎么解释的,又是如何过了这一关的,我不清楚。我只记得当我看到那张大字报后问父亲,那时候是否真的每个月有两元钱军饷时,父亲回答我说,确实有两元钱的军饷,但只是在刚参军时发过一次,在以后抗战期间的将近八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正式发过一次军饷。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表示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祝健在的抗日老战士、老前辈们生活幸福安度晚年!

(待续)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就在这样的极其简陋条件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野草魂,mezhan,daharry,purplue,陆合,风的笑容,北纬42度,nvda,一行,潇湘夜雨,就一南瓜,柴门夜归,年青是福,qq97,唵啊吽,飒勒青,大漠老兔,路远无轻,四夕乐,兰之子,知其何休,唐家山,PCB,strain2,敲门,Utne,一马平川,酒剑狂徒,hnlhl,oldnew,少壮军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