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蜘蛛大侠黄象明 -- 萨苏

共:💬268 🌺4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蜘蛛大侠黄象明 再再续

史云燕比我们低好几届,但是一入校就很出彩,代表初一在校联欢会上表演峨嵋刺,一炮打红,弄得全校上下都知道新来了个小女侠.

峨嵋刺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和花剑类似的武器,见了史云燕的功夫才明白这东西更像毛衣针,属于相当轻灵的一类兵器.史云燕两柄峨嵋刺舞动起来就是两团白光,礼堂台上桌子椅子叠起来,小姑娘忽而飞上去,忽而翻下来,如蜻蜓点水,双刺星光吞吐,最后一个收势从上面翻下来直接侧卧地面,如何仙姑懒卧牙床,一刺护胸,一刺待机,双刺似攻似守,旋转如飞,如同两朵雪花,台下彩声雷动.

不久就有机会和这小女侠正面接触了.

人大附中有个传统是打排球,排球场好,拿学生证就能借到球,男女生围成一圈传球,谁打飞了谁上中间蹲着去,传三十个不落地就可以拿中间这位练扣球了.这种场面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而且不分班级,凑到一块儿就打.

初中生和高中生一块儿打比较少见,因为初中生比较羞怯,换句话说有”代沟”.史云燕是例外,经常大大咧咧的进高中生的圈子里打,我后来发现武术世家的孩子都比较放得开.这样,就有练拳的兄弟问她讨教一二,小姑娘不认生,说话辣辣的,但据讨教过的师兄讲史云燕武学方面颇为厉害,属于家学渊源,不能不服气.

有一天,打完了球歇歇,一位师兄就问起史家峨嵋刺的来历.

史云燕说这门功夫传自北宋蒋平蒋四爷 – 我后来查查,发现这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七侠五义.此后传入蜀中,大概对了四川人机巧灵活的性子,发扬光大,盛于清朝,在当地的六扇门,也就是古代的公安系统中颇为流行.这种兵器不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有很多别的好处,比如占地方很小,随处可藏,不易发觉,比如除了可以交手,还可以用来做探针破消息埋伏,最不济打急了还可以做暗器.但它也有缺点,就是不能上正规的战场.用现在话说,杀伤力太小,只适合低烈度冲突. – 忽然脑子一转念,古代如果有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这峨嵋刺倒是一件首选的家伙.

哦,有个师兄就问了,那么你们家以前是当捕快的啦?

那时候金庸的小说刚开始流行,<天龙八部>开始卖的时候好多同学上海淀书摊前头排队去,因此大家对这些武术和武侠的传奇都很有兴趣.

其实金庸或者梁羽生小说里面大多数捕快都属于跑龙套的,而且基本形象是武艺又不高,品质又猥琐.但史云燕显然没这种概念,挺骄傲的说是啊,我祖爷爷还是有名的捕快呢.

现在说法,公安系统的反扒模范吧?

那有没有有意思的故事给大家说说?

有啊,史云燕想想,说,抓飞贼,下五门的飞贼,我祖爷爷厉害呢.

听史云燕讲,才知道武林中门派也有体面的和不体面的.体面的,比如武当少林,太极八卦,那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江湖中人人敬仰,功夫也大气;但是也有的门派就不那么体面了,下五门好像就是几个不太体面的门派,练得都是高来高去,闷香,蒙汗药这类的手段,练这种功夫干什么? 典型的飞贼啊,所以下五门在江湖上不大抬的起头来,也是史老捕头经常要对付的敌手.

但是下五门中的确有人功夫高绝.

史老捕头就破过一个案子,大户人家,高高的围墙顶上栽着铁蒺藜,愣让人给盗了个一干二净,那围墙上溜光水滑,贼怎么上去的呢?带着大包的赃物,又是怎么走的呢?

青城县的捕快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把史老捕头请来了.

史老捕头一看,围墙上毫无痕迹,围墙地下的泥地上有两排圆圆的印记,说我有数了,是黑鹞子干的.

这黑鹞子是川西大盗飞贼,捕快们都知道,但是他怎么能有功夫飞跃两丈多高的围墙呢?他又不是真鹞子.

史老捕头说这很简单,黑鹞子就是看你们因为有围墙觉得安全,疏于防范.他深夜来此,带了两根竹竿,如同踩高跷一样沿着围墙走来,然后把重心放在一根竹竿上,把另一根从墙头上伸过去插在院内,再把重心移到院内这根竹竿上,把外面那根竹竿也移进来,连墙头都不用碰,就进来了.出去如法炮制,只不过把赃物绑在竹竿上,一甩就出去了,方便得很.这是下五门十技中的一手,叫”高来高去”.

这一次黑鹞子没有抓到,后来他在另外一地作案的时候太贪,连续作案没换地方,终于被史老捕头设伏抓获.

听了这个,大家都对这下五门的功夫很感兴趣,说十技呢,还有九技是什么?

小姑娘说我也记不全,有的比如闷香就是一个药方,给你们讲你们也不明白.

那有我们能明白的么?

嗯,比如,”倒脱靴”…

什么叫倒脱靴?

就是倒着爬墙,头下脚上,钻到人家家里偷东西或者干坏事…

嗯?!

大伙儿就忽然想起来什么了 – 黄象明!

黄象明正在其中,正听得入神呢.

[待续。。。原计划三贴续完,看来没戏]

元宝推荐:履虎尾,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