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我党印钞解决解放全中国战争开支谈起,印钞应购买国债 -- hwd99

共:💬13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解放战争末期靠印钞解决军事开支

当时陈云主持中央财经委,提出货币发行的方针,首先应当保证解放战争需要,其次才是稳定物价 。考虑到按照军事开支需要印钞,预测物价每月将会上涨20-30%,预先布置印制面额为500和1000元的人民币,才能满足更多货币发行需要。当时经周副主席批准并落实布置新版人民币印制准备工作。

1949年11月陈云起草的指示指出 ,“从1949年7月底到11月13日,发钞量从2800亿元增长到1.6万亿元(增长5倍多)。……从十月初直今天为止,共发行将近8000亿元,我们手内绝无回笼或抵消此巨大数量货币的物资“。按照中财委报告,1949年共发行货币29951亿元,比上年底上升167.3倍 ,平均每月增长53.2%。到1950年2月1日,发钞量又增加到4.1万亿元 。当年各解放区财政收入合计2.58万亿,但支出高达4.99万亿 ,其差额2.41万亿,都是由印钞来提供的,占印钞量80%以上。当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一半以上 ,因此,军费基本上是靠印钞解决的,占军费95%以上。也就是说,货币发行成为政府主要融资渠道,是当时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最重要资金来源。

大量发行货币,也带来严重的物价上涨,当年10月物价指数上涨了140%,1950年的前2个月,又比年初上涨了103.3%。为此中央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一是全国统一发行人民币,禁止外币或其他货币流通,从而独占货币流通市场,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从而提高市场上需求的货币量,发行更多人民币。旧中国始终没有形成过统一、自主、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现代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非常混乱。一是多种货币充斥市场,难以控制管理。二是滥发货币,通货膨胀严重,无法控制。三是金融业投机盛行,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四是外资银行吸收巨额存款,发行纸币、经营外债和股票,享受金银外汇买卖的特权,扰乱货币市场,影响货币稳定。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人们不信任纸币,不愿持有纸币 。1948年底,毛主席领导中央决定统一发行人民币。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又有人提出两广、西南可以另外发行钞票,理由是为了照顾后方,对后方有好处,被中央否决。

第二是及时占领新解放区市场。当时人民解放军进占上海,而人民币却“进”不了上海。新政权虽明令金条、银元、外币由人民银行收兑,禁止在市场上流通,但许多市民不愿留存人民币,通常领到人民币就购买商品,或者购买银元,经常是早上发出去的人民币,晚上差不多都回来了,人民币流通遇到较大阻力 。与此同时,投机资本任意抬高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市面上银元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贬值,严重打击人民币货币地位。在上海解放的13天内,银元暴涨带动批发物价涨了2倍多,私营百货公司和商店开始使用银元标价,严重影响到人民币的使用。为稳住市场,上海市政府曾采取抛售银元的办法,但由于游资和投机资本太大,10万银元抛出去后,全被投机分子吃进。靠抛售银元的办法,不但没有稳住市场,反而使投机之风愈演愈烈。1949 年6 月 8 日,陈云代中央起草文件同意上海市委及华东财委的意见 ,打击银元投机活动,明令金条、银元、外币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禁止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使人民币占领上海货币阵地。同时提出多项经济措施,(1)命令铁路交通事业(包括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2)税收一律缴收人民币,并请考虑是否可预征若干种税款;(3)以地方为单位,首先是上海酌发实物公债;(4)像平津一样,通令各私人银行检验资金;(5)开放各解放区间的汇兑,其目的是以老区比较坚强之货币阵地,支持南方新区占领货币阵地。 10日上海军管会封存从事银元兑换的交易所,很快完成人民币占领市场工作。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人民币迅速扩展流通空间。在人民政府的坚决支持下,各地借鉴上海的经验,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推动人民币逐渐替代金银外币,占领了解放区的货币市场,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法定货币。

第三是快速稳定人民币。建立人民币货币体系,更重要的问题是实现货币稳定,让人们愿意接受,从而可以容纳更多货币。民国时代,我们一直处于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先后崩溃变成废纸,人们难以接受纸币,给新中国货币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新中国成立前后,解放区先后爆发了四次大的物价涨风,1949年4月、7月、10-11月连续三次;第四次发生在1950年2月春节前后。关于物价波动的原因,陈云在《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一文中作了深刻的论述 。他说:1949年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财政形势也很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的结果,我国民生必需的粮食、棉花,不小数量依靠进口;水利事业遭到破坏,年年受灾,以上年最为严重;通货膨胀持续几十年,物价飞涨,市场秩序混乱;解放战争胜利了,我们得不承受这样一份遗产。另一方面,空前规模的革命进军,对于一切不再抵抗的旧军队与旧人员采取一律“包下来”、实行“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政策,中央人民政府的财政负担很重。不仅如此,铁道必须恢复;被封锁的上海必须支援;战争阻塞了城乡交流,税收甚微,支出很大,我们不得不暂时仍旧依靠发行钞票来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其结果是,一方面解决了当时解放战争和重点恢复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仍不能避免通货膨胀、物价波动的局面。

当时我国民族工业资产70%属于民国政府 ,由官僚控制,通常称之为官僚资本主义。除去外资部分,民国工业是公有制为主 的。民国被推翻以后,共产党没收了民国政府工业资产,也就控制了国内主要工业资产。抗美援朝爆发后,政府很快对等下令西方资本出售股本,存放银行并被冻结。但当时消费品工业主要是私人资本,实行私人资本为主的市场经济。陈云主要使用市场手段稳定物价。

1)打击投机资本

1949年 10月,以上海、天津为先导,全国币值大跌,物价猛涨。不到一个月,物价平均涨 1.5~1.8 倍,上海的棉纱上涨了 3.8 倍,棉布上涨 3.5 倍,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一般商品一倍或一倍以上。此次物价上涨,一方面由于财政赤字,钞票发行过多,但更主要的是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看准上海物资“紧缺”,大量囤积货物,待价而沽。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大量物资集结完毕,与投机势力较量的时机成熟。1949 年 11 月 25 日,陈云命令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齐大量抛售棉纱 。与此同时,按照部署,人民银行按约收回贷款,各大城市同期开征能够收缩银根的税收,各项用于投资、收购、经费均暂缓发放,并要求不得投入商业活动。投机家不断吃进棉纱,但打错了算盘,棉纱价格没有上涨,反而不断下降,上海的棉纱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投机分子知道大事不妙,也跟着抛售棉纱,后来不得不要求政府出面买回他们吃进的棉纱。政府趁机以极低的价格买进大量棉纱。1950 年春节前后,投机资本卷土重来,看准春节后粮食看涨的老规律,准备在粮食上大捞一把。而这次,在陈云和中财委的部署下,上海连续抛售 2 亿多斤大米,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降,逼得投机商人不得不亏本吐出全部囤积的大米。

2)发行公债、整顿税收,降低钞票发行量。发行公债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为回笼货币、控制通货膨胀、筹集资金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都发行过公债。1949年8月,陈云将准备在年底前发行2400亿元公债的建议电告中央 。毛泽东即致电陈云回中央加以讨论。1950 年 1 月第一期公债开始发行,到 3 月全部售完,原定第二期公债因国家财政经济好转未再发行。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弥补1/4的财政赤字,减少了货币发行,逐步消除了群众持币抢购的恐慌心理,缓解了市场压力,稳定了物价,维护了新政权和人民币信誉,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此外,中央财经委员会主持建立了统一的财政和资金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举措的落实,如冻结公家存款,吸纳私人存款,暂停收购农产品等,使物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迅速平稳下来 。截至 1950 年 10 月,新中国已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不再超发货币,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得以结束。与此同时,人民币也牢固地占领了市场。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国外经济学界的一些人士,对中共财经部门指挥的这场稳定物价的战斗也十分佩服,认为在短时间内使如此剧烈的通胀得到控制,简直是经济上的奇迹。此后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开支很大,却再也没有通过超发货币来筹集资金了。

通宝推:桥上,ziyun20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