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江湖夜雨点评《水浒传》趣谈水浒中的酒食 -- AleaJactaEst

共:💬2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水浒中的诗文

《水浒》中的诗文,包括对联形式的回目,以及书中的词赋闲文等,十分驳杂,据说并非全

由施耐庵、罗贯中等所著。好多是校书人或别的什么人添上的。这些诗文表现出来的水平相差很

多,有的甚至档次很差,文学艺术水平和《水浒》这部名著极不相衬。比起《红楼梦》中的诗词来

差得太远。

    许多学者写过对《红楼梦》诗词的评注。认为《红楼梦》续书中的诗文就比前八十回差了好

多,后四十回中贾宝玉作的那首咏海棠的诗,就被蔡义江先生斥为“村里混饭吃,胡子一大把的老

学究们写的”。《水浒》中这类的诗文不在少数,而且比上述的假宝玉的诗词,档次又差了好多。

    且看《水浒》中几首比较搞笑的诗词:“好事从来不出门,恶言丑行便彰闻。可怜武大亲妻

子,暗与西门作细君。”这首诗很是搞笑,“可怜武大亲妻子”,这妻子又不是爹还有亲的干的之

分吗?再来看一首,也是让人喷饭:“西门浪子意猖狂,死下工夫戏女娘。亏杀卖茶王老母,生教

巫女就襄王。”这首也笑死人,“死下功夫戏女娘”,这句就够粗鄙的了,还又来了个“亏杀卖茶

王老母”,为了凑字王婆拆成王老母三字,这作者水平也太菜了吧?而且文意也是不知所云。前后

意思一点也不连贯。

    像此类的诗还有:“文炳趋炎巧计乖,却将忠义苦挤排。奸谋未遂身先死,难免剜心炙肉

灾。”

    “苦排挤”三字入诗本就不甚雅致,又为了凑韵脚改成“苦挤排”,就更加不通了,那句

“奸谋未遂身先死”更是好笑,套用“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显得十分不伦不类。还有像这首

“张清神手拨天关,暗里能将石子攀。一十五人都打坏,脚瘸手跛奔梁山。”这句“一十五人都打

坏,脚瘸手跛奔梁山。”手也能称跛?也根本不像诗,最多像韩复榘、王进喜之类人作的诗。

    我现在手头上有两部水浒,一本是新买的书,是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一百回本

(下文简称百回本),没有征田虎、王庆的情节。另一部是我小时候就看的,是1975年毛主席让批

《水浒》时出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叫做《水浒全传》(下文称《水浒全传》)。我仔细对

照,发现这老本的《水浒全传》中的很多诗词都和一百回本中不同,正文两者几乎完全一样,但文

间插得诗词很不一样,像以上所述极为粗鄙搞笑的都在这个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中看不到。

据说水浒有好几种版本: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以

《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

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种类型。据说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

现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刊本等都属于一百回本的行列。现存的简本,无论是完整本或是残

本、残页,大多收藏于海外。这些东西,不是我这等如蒿如草之辈有条件可以考究的。但我觉得这

个《水浒全传》应该是经过一番修订后的作品。不过这些很拙劣的诗词我觉得也不像是施耐庵等的

原作,证据大致如下:书中描写人物的诗词,像写宋江、吴用等的临江仙等都十分工整,且看写吴

用这首:“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

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虽然不能说绝佳,但也

是很不错的,绝不是以上的这种水平。另外像宋江写的反诗等,也应该是原作者当时就写到的,绝

不会后来才补。我觉得可能真是个抄书稿的老学究之类的人自己写了几首歪诗加进去的。

    我看到的这个《水浒全传》上,把上述的诗词修改,删掉了不少。像1995年的百回本在潘金

莲调戏武松不成时有首诗:“泼贱操心太不良,贪淫无耻坏纲常。席间尚且求云雨,反被都头骂一

场。”这首诗前两句好像泼妇骂人一样,十分粗俗,什么“反被都头骂一场”直白无文。而1975年

版的《水浒全传》改为这样一首:“酒作媒人色胆强,贪淫不顾坏纲常。席间便欲求云雨,激得雷

霆怒一场。”改得不错,“泼贱操心太不良”这句太泼妇骂街味,改为“酒作媒人色胆强”。比如

含蓄有味,第二句“无耻”二字比较多余,贪淫就等于无耻,改为“不顾”比较好。另外“席间尚

且求云雨”尚且二字不大通,席间求云雨有什么不可,呵,为什么要用尚且?所以改成了“席间便

欲求云雨”。“激得雷霆怒一场”当然比“反被都头骂一场”的太直白如老俗话强了好多。所以这

后人整理时的水平比原来这人强了好多。这也证明了原来这首比较菜的诗是先有的,后来比较好的

诗是后人整理改动过的。我想绝不会有人把原文是“激得雷霆怒一场”的诗句改成“反被都头骂一

场”这样的句子的。另外在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后,百回本中居然有这样一首诗:“从来男女不同

筵,卖俏迎奸最可怜。 不独文君奔司马,西门庆亦偶金莲。”这首诗文词粗鄙,最后一句读起来十分

拗口,也算罢了。而且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事情来比喻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未免不伦不类。倒

成了有替二人翻案之意了。所以《水浒全传》中就只保留了前二句,把后来什么文君相如的不当比

喻都去掉了,添了这么两句:“不记都头昔日语,犬儿今已到篱边。”比原来的诗好多了。说来这

《水浒全传》中有好多诗文改得比较好,1995年的百回本在最后燕青不辞而别时留下的诗句作:

“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W过此生。”而《水浒全传》中却

是:“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两诗之高下十分明

显,后者文字中自有一股飒爽豪侠之气,远胜前者,不用多说。

    但这《水浒全传》虽然多数诗文改得好了,但也有些思想和原书的主旨很不一致,像这首写

于宋江私放晁天王时的诗:“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须知守法清名重,莫谓通情义气

高。爵固畏??能害爵,猫如伴鼠岂成猫。空持刀笔称文吏,羞说当年汉相萧。”这首诗虽然文辞还

可以,但意思和书中很不一致。看来这个诗作者的思想受旧时的腐朽礼教太深。思想和原作者很不

一致。这也说明水浒中的诗词十分驳杂,可能出于好多人之手。

    《水浒》中的回目,有些也拟得不大好。不如三国等精细工整。像“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这几个大闹重复过来重

复过去也就罢了。后来回目中又有“阎婆大闹郓城县”和“郓哥大闹授官厅”这两回就有点不大合

适了。阎婆只是告状而已,怎么称得上“大闹”二字,至于“郓哥大闹授官厅”更是无从谈起。所

以《水浒全传》中把原来叫做“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的回目改为“偷骨殖何九叔送

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比原来的回目对仗工整的许多,用“何九叔”对“武二郎”,“送丧”

对“设祭”,“骨殖”对“人头”,可以说对得十分妙,而且意思也比原来更贴近故事情节。读者

细心看来,《水浒》后面的回目中的词句拟得比前面好,相传后来是罗贯中所续,倒也有几分可

能。不过从文字上看,《水浒》前面的文字更具民间的古白话特色,人物细腻生动,这里不多加评

点了。

    《水浒》中的人物做过诗的主要有宋江、林冲、燕青等。林冲在夜奔梁山时,在酒店里写过

这样一首:““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对于一个习武为主的人来说,林冲这诗已写的不错的,比之书中什么

“亏杀卖茶王老母”之类的句子已强了不少。宋江的两首反诗大家熟知,这里就不再录出了,水平

虽也不太高,但也算写得不错。倒有点类似于黄巢的“冲天杀气透长安”的意味。宋江后来写的几

首词风格倒比较相似,在忠义堂排座次后,写了一首: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

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

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

安,心方足。这里且不说这首词的思想性,在艺术性上像什么“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

菊。”等之类的句子还是比较出彩的。再就是写给李师师的一首:“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

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

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

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词中的“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以及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等句子,就文采来说,

放在宋词集中,也不觉得相差多少。当然这两首词的思想主要是为了招安投降,比之稼轩放翁等的

豪气来有些减色。

    不过从总体的水平来看,《水浒》中的诗词比较差,尤其是文字间的一些什么“有诗为证”

的诗词,最好的也只和三国中的诗词差不多的水平。比起《红楼梦》中由曹雪芹精心创作的诗词来

差得太远。不过想想《水浒》中的好汉们本来就对文墨不是太通,过于精致的诗词恐怕倒和《水

浒》中的氛围不大相配了吧。就像好汉们喝酒绝不会用妙玉的绿玉斗和成窑瓷杯什么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