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584章 哨所体验三

神仙湾平凡的一天是在时刻的不平凡中度过!

下午3点半,边防连巡逻队出发赴海拔5600多米的点位巡逻,是这一天最艰难的执勤任务了。带队的马连长告诉我:“连队巡逻点位都在海拔5600米以上的山脊上,无论遇到大风大雪,我连巡逻队出发了就要坚持到点。”

很朴实的一句话,但所包含的是什么,我不用说读者也会清楚的。

所以,这个任务,我得去!事先已经和边防连打好招呼,连长、指导员自从听到来自总部的声音和夸奖,现在还兴奋着呢!对我自是言听计从,满口答应。

在出发时点前我下了指挥通信车,把后面的工作交给冉建绪负责,然后来到了巡逻队的集合处,排进队列。

队列里已经有了几个特种兵,被挑选出参加此次巡逻。队里没有把所有的特种兵拉上去,这么多军人出现在边境线上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所以在我们的要求下,缩减边防战士,尽量多的安排教导队的队员。我也把于副队长、柳教导员劝住,就由我带队参加边境线的巡逻,毕竟在身体素质上我有远比他们二位的优势;其他参加人员我选有陈国昊、张进立、连安东、程晓枫、王鹏飞五人,最后于书明参谋也坚决要求参加。

他对我说:“我是侦察参谋,最该参加巡逻。”

“老于啊,这次巡逻是对那几个特种兵的训练,你就别去了。”

“我现在也是参加西训吖,也该是教导队的队员,而且我也是一个特种兵,所以你不能把我排除出去。”

“好,入列。”拒绝不了,就干脆些,别耽误了出发,马连长一直看表。

旁边有宗记者三人的旁观,他们愈发对我们重视了。看到巡逻队出发了,那个沐记者拉了老宗去采访指挥情报车上的技术人员,那个童尚际被沐记者叫出去,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童中尉这时自然是懂事了,没敢擅自答应,上车向冉建绪这个上尉报告,劝说他答应。冉工自然对我的想法清楚,下车先向宗记者敬礼,问:“首长,您有什么事?”

“我们是军报记者,和你们一同上来,见边防连都使用了你们的设备与总部通话,所以想采访你,还要求看看你们这个通信车。”

“首长,我们有重要的试验工作,不好接受采访的,而且我们的工作也不便透露,所以您想上车看看的要求,我也不能同意,因为我没这个权力,当初国防科技大学的教授都不允许上车参观的,请您理解。其实,车里的设备也没啥了不起,你们看,也就看到按钮、指示灯、刻度盘、显示器一类的东西,告诉您这些,也属于违反纪律,剩下的我就不说了。”

“谁批准我们才可以上去?”沐记者有些不耐烦了,直捅捅地说出来。

“这个我不知道,虽然我现在在车上负责,但负责的是技术工作。其它的我什么都不懂。请别为难我,我当兵才不到一年。”

“小伙子,你是高学历毕业入伍的吧。”宗记者又开口了。

“确实,我是搞技术的,可干的与学的不大相同,是~。”冉建绪挠了下头,还是挺不好意思的,“是被学弟拉进来的,我原来是搞软件的,唉,现在什么都得接触。”

“你对现状不如意?高学历到部队的有很多对在部队不满意,是常见的现象。”记者又在引导。

“这个我不了解,入伍后我做的事很多,感觉部队重视我,要求我能做的很多,远超出我的专业,而我的学识远远不够。唉,没时间去不满意,压力忒大,入伍前根本想象不到。”

大冉巡看了三个记者,往王记者的镜头上望了下,脸有些发红,接着说道:“这次到哨所也受到很大教育,嗯,当兵后受到了很多生死的教育,成为一个军人不容易,比当个软件工程师难多了。”

“我看你们这帮人思想境界都挺高的,”宗记者展开新一轮引话,“说说受到了什么样的生死教育?”

“首长,请回吧,我要去工作了,您的问题自己观察到答案就好,不必我再重复。”冉建绪发现老记者的用意,干脆地把他们打发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小沐、小王,看到了吧,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绝顶聪明,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教导队和这个技术试验不简单,根本就是个保密单位。所以,我们不要再打听了,看到的听到的,已经很说明问题了。看来遇到这个教导队的所见所闻,比单纯上哨所有更多的新闻价值。”

“一开始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沐记者似有先见之明地说道。

17时30分,新训队员跟随巡逻队,踏着没膝的雪,背着枪支装具一步一步走向远处的巡逻点位。干部战士艰难地挪动着双腿,每一步都要使出大的力量,风大的吹过来我们的身体都要晃一晃;有的队员忍受不住缺氧的疼痛,打开氧气袋吸氧,而巡逻队的战友们竟没一人吸,有时在干部的再三叮嘱下,那些战士才吸几口。带队的班长说:“对于我们,必须把缺氧扛住,不能天天背着氧气袋巡逻吧。”

晚上19时20分,大家终于爬上海拔5600多米的点位。大家靠在一起,感觉寒风像冰刀一样刺进全身的每个缝隙,整个身体好象直接暴露在冰雪中一样,身上厚厚的军大衣此刻仿佛发挥不了任何的保暖作用一样。最难受的还是缺氧,一路上很多人吐掉了胃里所有的东西,还是感觉天旋地转,脑袋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睁开眼睛,满眼都没了光亮一般,只好抱着氧气袋吸起来,而此时神仙湾的战友们却顾不上休息,迅速潜伏观察,检迹现地。

我不顾身体的状况,和边防连的战友学他们在雪地上检迹查痕的方法,这是我所缺少的技能,不能不认真向边防连有经验的士官学习。这时于书明挣扎地参与进来,嗯,有他来没让我们丢脸。他能坚持自然是他长期在青藏高原服役锻炼出来的。

在紧张忙碌中一直干到晚上21时30分,出动巡逻的一小队人员才赶回哨所。我们的队员真是精疲力竭了,在洗了热水澡和我的按摩后才挪得动步,到食堂吃饭。餐桌上,我看了他们,说道:“超高海拔地区机动训练一定要过关。”队员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默默点头认同。

这时宁渝干事找到我,对我说:“陈参谋,你昨晚到塔上站了一班岗,今晚我也要去,拍些夜间的素材。找于副队长和柳教导员请求,他们说管不到我;去向指导员要求,人家也不同意,说这是教导队决定的事。你说怎么办,你得支持我。”

这个小干事,从政治学院毕业到部队才一年,就到了大队,果然很激进,不是省油的灯。冒了生命危险,夜里到塔楼上摄像,他真的敢想还要付诸实行,有魄力啊!

我正在想此事该怎样解决呢,于海洋、李文歆、万邦宁、徐达隆、秦亚华、戈励中、赵富军、周树成、黄增臻也找来,要求夜里参加放哨。“这积极性怎么起来的?”我为他们的求战的热情暗自叫好,可嘴上说:“从站夜哨的实际情况看,危险性大啊!”

他们要求站夜岗的要求传进了参加巡逻队员的耳朵里,六人都想知道会做出什么决定,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我。

这一下涉及面就大了,怎么得了,即使明天下山,可要是折腾得病上几个那麻烦才大,我头有些大了,心道:“我这么好的身体才敢上夜哨,你们怎敢和我比?尤其是几个出去巡逻的,体力消耗已经极大了,那个他们要上去,我可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可要不要鼓励他们呢?我有些犹豫,

见状,我对来的人员说:“这样吧,我们去教导员那里,商量商量。”又对正在用餐的队员说:“你们很辛苦了,多吃点,好好休息,就别想那么多了。”实际意思是让他们别再跟着掺和。

我和九个队员走着说着,听他们的请战要求,琢磨他们的真实心理,可还没走到兵房大门口,柳海东就过来了,问:“你们这是去哪?”

我说:“正去找你,和你一起商量个事。”

“他们要求上夜哨的吧?”

“正是!”

“我的意见是支持。”柳教导员很干脆地表了态。

“那,我们俩去见马连长、宁指导员把这个事定下?”我商量着问。

见到连长、指导员,柳教导员便展开了游说,并对他们讲了教导队刚制定的具体保障方案,增加边防连领导对此计划的认可度。原来他在干部和队员提出上夜哨的要求时,知道拦是拦不住的,然而兹事体大,不能听之任之,领导得有可行的设计,便开动脑筋,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以保证上夜哨的安排不出事故,即使是出现问题也不行。

见教导员已有的计划很不错了,我便按照他的说法向对方请求:“连长、指导员,你们看我昨夜站完岗不是没事么,我们的队员素质很不错,请相信我们,教导队领导的安排具体可行,不是吗?”

最后,边防连的两位主官被柳教导员说动,批准了教导队的最后一个见学安排。教导员出来传达,干部队员都是一阵欢呼。我对柳教导员和于副队长、李参谋说:“老柳你已经有了很好的计划,就和老于他们商量执行吧,我来做保障。”

接着我又提出宁渝中尉提出的要留下神仙湾哨所夜岗的执勤影像,说:“教导队上夜岗的要求,承蒙你们连队领导的照顾实现了,可宁干事的建议,咱们边防连看怎样去做?”

因为落实这个事,得由边防连允许。

宁指导员说:“这个事当然对我们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是在哨塔上做这样的事不容易,带上十几斤重的摄像机,比枪械还重啊!”他不无担心地说。

“这个事嘛,也可以由教导队负责,让特种兵协助他。”我自信满满地提议。

马连长和宁指导员互视一眼,看到我以很大的决心推动夜间拍摄哨兵值岗,他俩面露笑容,这时宁指导员又开口了,“其实我们很想做这件事,是要看教导队的决心,作为边防连我们豁出去了!搞这样大的夜间活动,还是头一次,开创个新纪录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