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发到河里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才叫好帖 -- 狙个梨子

共:💬345 🌺2129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80年代配套厂的资料得去档案局翻故纸堆

我们过去各种半导体厂基本都是各地仪器仪表局下属的。

像上海过去归在仪器仪表局下属的半导体器件厂的命名都很朴素,一大堆半导体器件几厂,编号至少有二十几。

然后这些厂80年代纷纷得自谋生路,真是各种乱象。

我家有个当年上海半导体器件十三厂的小型无线收音机,比手掌大点,从90年代初用到2010年还没坏。

各地的仪器仪表局是大下岗的重灾区。当年地雷阵觉得,能买老外的,便宜又好用,为啥要用国产的。仪器仪表局都被裁了大半,更不要说下属的各厂了。

国内这些厂经历了一个弃若敝履,只剩几根独苗,然后发现这么搞不行,只能花大代价重建的过程,差距就是这么拉大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光刻机根本不像90年代需要那么多厂的配套,像KHA-75-1光刻机,任务给了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和阿城继电器厂,2个厂就造出来了。

79年仿制8080也就2个厂,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

这个77年设计,81年完成鉴定的KHA-75-1光刻机以后,就没找到80年代还有啥新的自研光刻机的项目了。

从84到90年,国内各地重复引进了33个半导体晶圆厂,基本都浪费了。

然后国家才意识到半导体行业不能放羊,得集中力量搞产业基地,有了国家主导的908,909工程。但这时候已经是90年代了,出去看看发现半导体生产比起80年代初复杂N倍,我们完全没有中间这十多年逐步研发改进的经验,再搞半导体几乎等于重新白手起家。

通宝推:落木千山,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