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发到河里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才叫好帖 -- 狙个梨子

共:💬345 🌺2129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需要找准你的靶子

1973年,我们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的时候,

这个说的应该是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考察日本半导体产业后提出的引进计划,这个计划也跟当时国防科委的钱学森汇报过。当时NEC的报价是5000万美元,但电子部给引进准备的资金盘子只有1500万美元,所以这次引进没能成功。

事后看,当然可以批评当时的领导太保守,不敢用钱,但这也是第一代领导人的风格,在确定四三方案的盘子的时候,就决定了引进要量入为出,不给后人留债的基本原则。

所以,1976年主席和总理留给后任的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留下的是一个比美国落后7-10年但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这也被后人批评为“濒临崩溃的边缘”。

我们国家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引进芯片生产线,为什么不用国产设备,按照你们的观点是不是买办,谁是买办?

再说一遍,你需要找准你的靶子,并不是只要引进就是买办,而是“只有引进”,没有消化吸收没有投资和培养自己的配套产业链,而且这种状态不是持续一年两年,而是长达十年,横跨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这才是买办,而且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出了问题,而不是低下具体的人,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国内相关专家就在不停地呼吁要重视、要发展国产配套的半导体设备产业,但他们也只能呼吁而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在热闹地引进,而国产的半导体设备技术水平的差距被急速地越拉越大。

你在本楼里贴的所有材料,都是在不断地强化我的观点,其实这也是半导体界的共识,就是当你在90年代参与到半导体工业的时候,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支离破碎,近乎没有,找不到可以配套的产业链了,需要从头培养。

要不怎么说80年代清零,90年代“奠基”呢?

通宝推:落木千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