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对欧洲之谜的一点理解(一) -- 紫气

共:💬26 🌺8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对欧洲之谜的一点理解(三)

本文相关文章可以关注下列公众号查看:

点看全图

三、现实的观照,什么是欧洲与欧盟

让我们从历史的切片回到现实里来理解欧洲与欧盟本身。

1.什么是欧洲

一般而言,基于欧洲的地理概念是由有47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的一个地理名称,而基于欧盟的政治概念目前是一个由27个欧洲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当我们今天作为常识来习惯性的谈论欧洲与欧盟的时候,视乎把他们视为二位一体的主权实体,或者习惯性的代入“欧洲是国家”,“欧盟是政府”——其实这个经验的印象是不完备的。

欧洲人心目中的欧洲其实除了是个地理概念外,今天我们视为一个“欧洲人的欧洲认同”在历史上就不是天然存在,内涵与外延其实各不相同。换言之今天的“欧洲”是一个被构建出来的政治文化现象——如同一个迷人的基于现实主义逻辑和宗教文化传统而编撰的故事——因为权力竞争的需要而深入人心。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思是“西方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欧洲的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公主“欧罗巴”,被爱慕她的宙斯带往了另一个大陆,后来这个大陆取名为欧罗巴,也就是现今的欧洲。

荷兰历史学家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指出,最早的“欧洲”是当年教皇庇护二世为发动“十字军东征”而提出的一个意识形态——教皇用这个描述所有基于地理临近而凝聚在基督教旗帜下的各国一致对外讨伐“异教徒”——由此基于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文化规训,从而使得受赐于教廷的“野蛮人”得以自诩为“文明世界”以共聚于“欧罗巴”的名义之下。

这种“欧洲人”的构建有着行之有年的演变和深化,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演变,随着全球各地缘力量中心互相引力的牵扯和碰撞,欧洲在文化上的概念也经历了从地理概念到宗教概念,从地缘整合的进行时到国家构建的未来式的流变。

欧洲历史上地缘的破碎性和民族和语言众多的现实都在对于“欧洲”这个整体上的概念提供一个名实不符的注脚——“欧洲人”的欧盟有27个成员国却有24种国家级官方语言——以至于欧盟机构的翻译费用占了欧盟GDP1%以上,这非常“创造需求”。

正如欧盟创始人让·莫内则的名言:“欧洲从未存在,我们必须真诚地去创造欧洲。”

换言之,我们认为的欧洲与欧洲人的“想象的共同体”和“认同的主体性”在今天的欧洲来说依然是一个文化现象,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政治现实。“欧洲人”还在很大范围里是一个由于现实的需要大家基于各自的民族国家利益和语言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吴越同舟”。

甚至欧洲内部始终且一直存在对于大欧洲理念反对和怀疑的强大异化力量,他们对于整体上维护欧盟的存在充满了政治的质疑,并且随着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2.什么是欧盟

欧盟是带有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又是欧洲向一体化发展并且最终向联邦型超大型国家(或者叫欧盟的帝国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

欧盟的成立并不是存在一个“欧洲民族下的联邦”基于地缘政治权力的联合(关于欧洲是什么,前文有所表述)。欧洲人基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记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欧洲首先为了确保德国不会再次威胁到和平而考虑建立政治安排。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整合欧洲煤钢工业的共同体,这两项产品是军事武器的必要原料,旨在约束德国。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

欧盟后续的发展都是基于这个欧共体的基础逐步扩大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等等维度的发展——旨在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会员国间劳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最终在1993年11月1日宣布成立欧洲联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欧盟。

实践中,欧盟治理涵盖了各个领域,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到司法、共同外交与防务、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乃至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其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欧洲一体化、减小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发展差距。

总体而言,欧盟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而是一个代行了部分国家权力(基于成员国的部分主权让渡)的一个国际组织。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