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梦里新闻暑假版第二期:《天空之城》需要续集,小镇青年都是编剧 -- 万年看客

共:💬14 🌺10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七、续集需要革命

宫崎骏电影的特色之一就是根据时代背景详细展示所有物品的技术细节,所以能够用动画给观众制造真实感,自然而然的产生代入感。和真实的世界相比,《天空之城》的设定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比如说多了一种飞行石矿产,更适合制造飞行器,但是其他的物品、生活方式几乎就是从历史复制的。电影里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应该也和真实的世界差不多。在巴鲁周围,大多数机器还是用成熟的蒸汽机做动力,重要的建筑配备了有线电话,朵拉这样的技术专家可以操作内燃机、汽车和无线电。这说明时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类似于我们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看军队的服装、武器和组织模式也明显是1900年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状态。所以政府和军队才会拼命寻找拉普达,想得到超级武器,为此损失一个要塞和几千士兵,那也是可以忽略的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代价巨大的闹剧,但是按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逻辑拥有必然性。地球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不是因为贫穷而打仗,而是因为生产力空前发达,商品数量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内部市场容纳能力,所以选择了发动战争去夺取对方的殖民地,消耗双方的过剩人力和商品。从1914年开始,各国统治集团都把本国的几百万年轻人送到战壕里,像蚂蚁一样死掉,而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直到1917年1918年,主要的国家士兵一起兵变,反过来进攻本国首都,枪毙了本国的统治阶级,战争才结束。这就是苏联的建立过程,也是巴鲁的滑翔机落地之后即将体验的时代震撼。我接受过完整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史观教育,所以在《天空之城》看到世界大战前夜的残酷资本主义社会,看到在工业地区成长的十几岁少年,看到疯狂追求暴力的军队,我首先想到这批19世纪的八零后、九零后,比如说托洛茨基、斯大林、泰尔曼,他们和西方世界的同龄人遇到了《天空之城》剧情结束时候巴鲁的难题,社会不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还为了统治阶级的地位,要强迫各国的年轻人相互屠杀。所以,对于当时有梦想的欧洲年轻人来说,参加阶级斗争,发动社会革命是合情合理的个人选择。旧世界残酷的对待普通人,他们就把普通人组织起来,打碎旧世界,也给自己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几十年之后,毛泽东有一句话总结了革命者的人生观“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巴鲁是一个典型的工人子弟,因为希达,他被军队逮捕过,被政府的特工欺骗过,最后宁愿当海盗也不和政府合作。如果电影剧情往下发展,和现实一样,出现了经济危机,爆发了世界大战,我相信巴鲁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支持政府参加战争,他多半会变成一个革命者,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续集故事。参加革命的巴鲁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用现实人物来推测。从剧情来看,巴鲁生的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年代,受过一定的教育,十几岁就当了矿工,擅长修理机械,会维护锅炉,熟悉养猪。如果你不告诉我这个动画电影的角色,我一定会以为这是顿巴斯煤田半工半读的少年钳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912年世界大战之前两年,18岁的赫鲁晓夫在做技术工人,工资比同事高好几倍,但他还是要组织工人运动,因此丢掉了工作。战争开始之后,赫鲁晓夫试着把经济罢工和反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自己对社会的困惑,因此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赫鲁晓夫在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很快成为一个基层政委,跟着斯大林保卫察里津。后来察里津改名斯大林格勒。1923年,赫鲁夫辞职去读矿业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顿巴斯矿区做了党委书记。1934年,40岁的赫鲁晓夫成为中央委员,1938年成为乌克兰第一书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最高政治委员,督促几个方面军作战,又一次守住了斯大林格勒。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通过复杂的权利斗争,成为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直到1964年被迫辞职。

现实世界造飞行器没有电影里那么容易,但是赫鲁晓夫身上也有很多和飞行有关的传奇故事。他的长子列昂尼德是民航飞行员,战争爆发之后改到战斗机部队。1943年3月,赫鲁晓夫给斯大林格勒前线庆祝胜利的同时,列昂尼德在莫斯科战线被击落了。苏联解体之后,列昂尼德的飞机才被找到。赫鲁晓夫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长子牺牲在哪里。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推动了苏联的民航工业,见到了波音747之前最大的图114客机。第一架图114还在试飞状态,赫鲁晓夫就拿他当了专机去美国访问。赫鲁晓夫的第二个儿子是航天专家,在火箭设计局工作,上级是苏联航天总指挥科罗廖夫。赫鲁晓夫当领导人期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加加林从宇宙回莫斯科的时候,赫罗晓夫就机场迎接,和加加林拥抱庆祝。1971年,赫鲁晓夫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看到苏联发射了礼炮一号空间站,也是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生于19世纪的赫鲁晓夫以参加革命的方式推动了天空之城的出现。如果把赫鲁晓夫的一生拍成电影,作为《天空之城》的续集,我相信滑翔机上的巴鲁和希达会表示满意。

通宝推:青青的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